5. 如何面对年轻朋友的离去?我们对生命的交代是什么?| 提问成庆
76分钟
·6314
·20
本期导引
本期是内容是提问看理想《人生解忧:佛学入门40讲》的主讲人成庆老师,关于我最近关于生命意义的困惑。
上个周末,我得知一名前同事编辑苏本因病去世的消息。没过几天,又看到成庆老师分享, “一个月内五名中青年学者因病逝世”的消息。
最近一段时间,我也一直在思考,如果被告知生命只剩很短的时间,那我会做些什么?
当然还有一连串的问题——
如果发现,我不知道要做什么,是不是很可悲?
为什么人们常会用一个“职业”来定义一个人,或用ta的“成就”“成果”来记得、评价ta?
我们追求的意义,是不是一种自我安慰?
佛教常讲空,讲镜花水月,但每当这种时刻想起来,就觉得一切都没有必要了,很容易陷入虚无。
人是来这个世间受苦的吗?
喜、忧是我感觉自己活着的证明,但为什么佛学好像要总达到一种“不悲不喜”的状态,那活着还有什么趣味呢?
如何在接受无常的同时,同时保有对生命的热情呢?
佛学是让人追求一种平静、警惕所有“过量”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吗?还是说,把握一个度呢?
于是,我拨通了成庆老师的电话。
嘉宾介绍
成庆,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代佛教思想史及明清禅宗史。近年来较为关注佛教现代化转型问题以及佛学通识教育与禅宗艺术的公众普及与推广。
本期延伸
赵朴初八句偈语:“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魂兮无我,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本期推荐
提问、制作 | 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