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志异”主播:叶滢
本期嘉宾:艺术家刘雨佳,评论人、策展人向在荣
关于“未来志异”
“未来志异”是《艺术新闻》主编叶滢发起的一档联结全球不同地方创作者和策展人的谈话节目
本期内容概述
2022年至2023年,艺术家刘雨佳在长白山和松花江上游地区进行了四次拍摄,影片《微光渐暗》(2023)将冰封的松花江视为一个时空穿梭的入口,在纪录影像中融入了西伯利亚地区和兴安岭地区民族志、东北文学和民间神话传说的片段,虚构了一系列的生态故事。2022年8月,刘雨佳深入长白山,被“森林里闪烁不定的林下光”所吸引,她认为那是“森林生态的灵魂所在”。在她的微距镜头下,蘑菇、苔藓、昆虫、土壤共生,构成了影片《蘑菇》(2023)中的微观丛林。在长白山,她也拍摄了亚洲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抚松万良人参市场(《市场》,2023),这一在中国传统中拥有灵性的植物,为了满足人类的养生需求,“最后变成了一种非常廉价的经济作物”,被卷入了庞大的产业链,几乎失去了作为野生人参的灵性。
在2023年第14届上海双年展中,刘雨佳的两件作品在同一个展厅中呈现,双年展策展人之一向在荣说,在大屏幕上播放的《蘑菇》中“巨大的蘑菇和声音让我们声临其境,身临其境本身就是一种有灵在场”,而《市场》则在一侧的监视器中播放,两件作品的并置构成了一种前现代与现代的对照,暗指出另一重叙述结构——灵性的存在及其消逝。
向在荣在参与本届双年展策展时,提出以九个“地宫”作为整体结构,刘雨佳所在的地七宫“远程反射疗法”探讨了宇宙中的支配力量如何作用于身体,并以此为视角观察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关系,刘雨佳的作品与张文心、苏咏宝、爱玛·孔茨(Emma Kunz)、玛丽亚·赖(Maria Lai)的作品同在此宫,向在荣提及,在布展时他忽然意识到“那个宫里基本上都是女性艺术家,全部聚集在了这么一个关于疗愈的场域。里面可能有一些冥冥之中注定的东西它把这些艺术家聚在了一起。”
我们所处的世界中已不存在纯粹的自然,而是人类介入后的“第二自然”,在自杀式现代性的介入与改造后,万物拥有同一种命运,即使是林下光所笼罩的微观生物,也被气候变化所无形地影响着,原始与人工之间的疆界也非泾渭分明,前现代的幽灵飘荡在现代性的时空之中,令秩序迷离破散,从而发现新的、具有别样能量的关系。
“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艺术家是现代的萨满?”向在荣在本期播客中问道。从自然的疗愈中拾取的灵性之思在当代能够产生哪些新的分泌、混合和碰撞?艺术家对生态的关注能否如其所说能够“给越来越死寂、官僚的当代艺术一些破解的迷药”?本期《未来志异》邀请艺术家刘雨佳与评论人、策展人向在荣共同讨论,从长白山的飞雪冰冻到伏地生长的蘑菇森林,从萨满、女巫医、离群索居的汉族夫妇的故事中,捕捉隐约闪烁的灵性微光。
🎙️ “志异”时刻
05:20刘雨佳的灵性之旅:从克拉玛依、长白山到大兴安岭,脱离都市,找寻现代性之外的精神维度
12:04神秘vs.神秘的消逝:“微光渐暗”下的蘑菇世界,贸易链条中的人参市场
15:37朝鲜族女巫医、唱赞达仁的鄂伦春族老奶奶:通灵者对灵性的感知与其中禁忌
21:28艺术家是不是现代的萨满?纯粹自然不复存在,“第二自然”错综复杂
27:03脱开浪漫想象,回到现实环境:非人类生物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31:03艺术家关注生态问题会给当代艺术生态带来一些破解的迷药
37:03将“自然”带进美术馆的悖论;刘雨佳作品在上海双年展展厅中的另一条“通灵”路径
43:26前现代的灵性在当代能够产生哪些新的纠缠、混合、分泌和碰撞?
47:33保留民族文化与过现代生活并不矛盾,而远离现代性则能激发人更多的本性
54:37上海双年展“地七宫”:冥冥之中的注定,让女性艺术家在一个关于疗愈的场域中聚集
01:02:44当代艺术的神秘学转向:艺术家作为通灵者,在现代和前现代的边境线两边摇荡
01:06:03未来的形状要在过去中找寻,探索更具疗愈性、神秘性,以及与精神相关的世界
相关链接
刘雨佳个人网站
向在荣个人网站
第14届上海双年展刘雨佳采访视频:“创作就像一个寻宝的过程”
本期节目
叶滢是《艺术新闻》的创刊主编,她也是一位文化评论人与艺术项目策划人。她发起了《正在到来的绿色文艺复兴》《可持续的博物馆,可持续的艺术》等多个论坛,与艺术、建筑、设计、科学领域的同道开启跨领域的对话。2022年她在昆明当代美术馆策划了展览《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2023年她主编的《艺术新闻》发起了“永续之籽”教育计划。她所写的《窑变798》讲述了北京798艺术区艺术生态的演变。她还是系列纪录片《艺文中国》的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策划“‘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等文化项目。
本期讨论参与者
刘雨佳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刘雨佳的影像创作将纪实素材、文学、民族志、民俗学和游记编织在一起,形成具身性、情动式的体验。她以亚洲的自然景观作为创作的主题和背景,其抒情风格打破了纯纪实与虚构叙事之间的界限。她的作品表现出沉思性和象征性,通常关注其他生命形式,从而将人类降格为次要的角色。
刘雨佳曾在没顶美术馆(上海,2023)、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3,2017,2016)、剩余空间(武汉,2021)、外交公寓12号(北京,2021)与上海外滩三号沪申画廊(上海,2015)举办个展。刘雨佳的作品展出于第14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2023);第11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2016);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缓存在”(2022);美国匹兹堡大学美术馆、美国弗吉尼亚莫斯艺术中心、韩国蔚山市立美术馆、德国杜塞尔多夫尤莉娅·施托舍克收藏、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英国曼彻斯特CFCCA、英国伦敦TroyHouse艺术基金会、美国旧金山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以色列Arad当代艺术中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杭州天目里美术馆、顺德和美术馆、北京木木美术馆、秦皇岛UCCA沙丘美术馆、OCAT上海/深圳/北京、连州摄影博物馆、银川当代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港口博物馆等大型机构。她的单屏影像作品也曾于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与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等机构进行放映。
向在荣教学、做研究、也策划展览。他在丰富的文化、历史情景及理论框架下,通过英、西、法、中及纳瓦特多语展开跨界研究。他在昆山杜克大学教授文学及艺术。他写有专著《古怪之道》(2018),编撰多部不同形式的研究合集,电影文献及展览画册。他曾(共同)策划“小世界主义周末”(2018,柏林世界文化宫),2021广州影像三年展,展览《仪式:埋葬这个未卒的世界》(柏林世界文化宫,2022)及《宇宙电影》第14届上海双年展(2023-2024)等展览及艺术项目。
——
视觉设计:孙浚良
片头制作:马海平
音频剪辑:孙哲
后期编辑:姚佳南
Contacts: archipelago.future@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