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从《照护到安宁疗护》音频课,我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安宁疗护团队负责人路桂军,这一节我们来聊聊,忍痛是对的吗?
忍痛是对疾病的纵容
我们作为疼痛科大夫,其实是反对忍痛的,针对疼痛症状是否要忍到什么程度,什么程度再看,我们特别想听听患者的表达。
有一次,我在疼痛科选了几个慢性疼痛患者做了一个圆桌讨论,探讨的话题是“忍痛是一种美德”,结果几个患者走进这个讨论室,看到墙上挂了个横幅,写着“忍痛就是美德”,你会发现这个患者表情非常怪异,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这句话把我害的,气得我咬牙切齿,忍了疼痛毁了生活”。他告诉我,虽然你看我现在得了肿瘤,身体各种衰弱,但是如果国家民族有危难,我同样可以忍痛上战场,但是忍痛是有意义的,当忍痛没有意义的时候,你还忍它干嘛?
他说,忍痛是对疾病的纵容和医疗技术迁就,和平时期忍让疼痛毁了生活,他痛恨这种忍痛。
其实疼痛对人还是有益的,疼痛分为好疼和坏疼,好的疼痛往往提醒你的机体遭受伤害性损伤了,你要采取一些避让机制,比如今天我在学习,往桌上一趴,突然前臂疼了一下,我要找找是不是有东西了,你会发现有个钉子或有个刺扎你了,我们要采取避障措施,如果刺扎到肉里面去,还要看医生把它拔出来,避免局部发生感染。
这个疼是好疼,它是一个保护,临床上也看到有那种先天痛觉缺失的人,比如脊髓空洞症,它是一种脊髓病变,他出现空洞症以后,比如影响到右上肢了,右上肢就痛觉缺失了,他会不知道疼,这种情况我们经常这样形容,你可以眼看着手放进油锅中,它逐渐变黑,但是一点痛觉也没有,它失去保护以后会带来很多损伤。
我曾经认识一个烧锅炉的年轻人,他就是脊髓空洞症,右上肢没有痛觉,他每次在做炉前工的时候,比如他用铁锹贴煤的时候,就要让右手在前面,因为右手感觉不到疼痛,(因为)没有疼痛,他工作更卖力,但是右手反复被烫伤、被感染,这就是因为痛觉缺失引起的一个后果,疼痛更多的是一种保护性机制,提醒你,遭受损伤后,你要看病。
但是,有一种疼痛是坏疼,病好了以后依然在疼,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说过那种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后疼痛?
带状疱疹的疼痛刚开始时,这疱疹神经怎么走,怎么长,疼痛会提醒你,局部长泡了,要看医生了,看得及时之后等泡好了,疼痛也没了,但是有些高龄的患者得了带状疱疹以后,泡已经好了,但疼痛持续存在,疼得寝食难安,这个疼痛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就要进行医疗干预,要消除疼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所以,我们不建议大家忍痛,没有无缘无故的疼痛,只有不被关注的疼痛,只要你关注以后,你的整体的身体健康水平会提高很多,所以作为一个疼痛科医生,我们特别强烈地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忍痛。
躯体疼痛和心理的关系
其实,刚才说的那些都是躯体有实际损伤之后,机体出现病变疼痛,还有一种就是心因性疼痛。
心因性疼痛主要是心理矛盾和冲突通过疼痛反映出来的疼痛。心理疾病也是疾病,心理疾病也是需要进行医疗干预的,我们并不说心理疾病就是无中生有,它确实影响人的生活。
在现代医学上,有一个准确的诊断叫躯体化形式障碍或者躯体化形式疼痛障碍,它说的是一种以疼痛症状为主要表达的疾病。很多年前,我们曾经在北京的学界组织过一次研讨,疼痛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探讨哪些心因性疼痛和器官相关,它潜在病因到底是什么?我们记得当时开完会以后,总结出一段文字来:临床上有很多情绪通过器官来表达,表达出来好像是躯体疾病一样,其实是情绪上的疾病,比如生气会胸闷闷疼的;受到惊吓以后会心疼,孩子摔伤了我心疼得要命,捂着胸脯;我和谁就是情感不对,见到你以后胃疼,没饭没胃口了;受到惊吓以后想上厕所,心肺胃肠膀胱是高度反映情绪的,有些患者表达心前区、胃部、膀胱区的不舒服,疼痛不适或许就来源于情绪刺激,这种情绪刺激也需要明确关注,如果没有关注到这一点,把心性疼痛按躯体疼痛进行治疗,将来可能不光是误诊误治的问题,还会损伤很多正常的器官。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多年前有一个南方的患者,他是个小商人,他的颌面部疼痛,(也就是)左脸疼,看了很多地方,发现面部的神经没有问题,骨头没有问题,牙齿没有问题,鼻窦、眼睛、耳朵都没有问题,但是就是上颌面部疼痛,后来住进我们医院之后,我们检查也没发现明确的原因,用一些镇痛药和一些调节情绪的药,他就好一些了,当时诊断还没有明确,但是疼痛基本缓解了,病人就回家了。
回家过了三个月,他又回来找我说,大夫不行又疼了,他又住院,先把疼止住再说,止完疼又回家,第三次又回来,他说,大夫,我这次发现就不能回家,我一回家这脸就疼,出来就没事就轻一些,他说,不一定是你的治疗效果,我就问他为什么回到家就疼?在家里有没有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儿,现在想起来依然放不下,一说他好像顿悟,他说,三年前发病前,因为家里边儿旧城拆迁,他和当地的村委会发生点矛盾,他不接受拆迁的建议,村委会比较强势,一个领导抓住他的领子,到他的左侧颌面部给了一拳,从此正好肿了几天,然后就开始疼痛了。原来是那种颜面的丧失导致情绪的障碍,他每次回到家以后就咽不下这口气,觉着疼,这完全来自于情绪相关的疼痛。
我们后来知道什么原因以后,起码不会再做局部的一些治疗用药,会在情绪方面进行调节,这个病人后来也逐渐痊愈了,所以心因性疼痛也是疼痛,它是当你的内心出现矛盾冲突以后,无法得到宣泄,从躯体上表现出一种不适来提醒你是存在问题的。
所以,当慢性疼痛患者找我们看病的时候,如果对这个病百思不得其解,我们经常会问一句话,发病之初是否有件不愉快的事发生,现在想起来依然放不下。
疼痛和痛苦的关系
对一个慢性疼痛患者来说,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了患者对痛苦的感受。据临床数据统计,如果一个慢性疼痛患者恶性症状持续超过三个月,都会伴有一些不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就是痛苦。疼痛和痛苦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2017年,我们科有个研究生做了课题——慢性疼痛患者如何转变为痛苦状态,这大概需要三个必要因素,第一个是恶性刺激持续存在,这种疼的感觉一直在,比如手上扎了个刺儿,这个事不大,但是疼了一天两天,10年它一直在;
第二个是信任危机,我痛不欲生,您竟然熟视无睹,我表达我非常痛苦,别人觉得你能吃能喝能睡,看你挺好的,不被理解;
第三个是治疗的无望感和无助感,我已经疼了10年了,还要有多长时间与疼痛相伴?如果这三个因素在的话,就会出现一种痛苦的感受。
图源全景网
大家想一想很有意思,一个痛加上苦就是难熬的意思,我们换一个字,一个痛加一个快,就是愉快的意思,一字之差为什么出现截然不同的区别呢?
因为痛和苦都可以把时间拉长,让你暗无天日,这就是苦,而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快刀斩乱麻,突然释放了,这就痛快。
痛苦虽然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但是它确实存在和症状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疼痛症状以后往往会出现痛苦,但是疼痛患者不一定所有人都会痛苦。
说到痛苦,其实在学界还有一个定义,什么是痛苦?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主要原则被打破,而这个原则始终贯穿其一生,支配着他的精神和社会本能。
这个定义说出来比较拗口,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你发现特别有意思,它的原本意思就是像我们所有人自从通晓人事以来,我们的父母、长者、老师都告诉我们一个原则,不管什么事,努力就有结果,付出就有回报,只要你坚持,目标离你越来越近,只要你付出,一定有被爱,但是比如肿瘤疼痛患者走到生命尽头,你会发现此时此刻努力没有结果,付出没有回报,每天还痛不欲生,坚持还有意义吗?最后还是人财两空,付出爱以后,“久病床前无孝子”,医护人员的职业浩劫和家属的爱心疲乏,把病人推向痛苦的边缘,所以说这就是痛苦,一个人的生活主要原则被打破,而这原则始终贯穿其一生,支配着他的社会和生活本能。
疼痛无助是痛苦的主要旋律,如果把症状缓解以后,或许患者能从痛苦中走出来。
追问加餐丨有的人可以接受死亡,却没办法接受疼痛
编辑:
您觉得有的人可能可以接受死亡,最后因为疼痛甚至去跳楼自杀,更多的是因为疼痛的等级让他们没有办法接受吗?
路桂军医生:
这一点是我们发现疼痛和希望是呈负相关的。每个个体罹患疾病以后都有康复的愿望和希望,但是如果这个个体罹患疾病以后,遭遇到的疼痛程度与日俱增,暗无天日如影相随的话,他的希望会降到最低,那最低点就把生命妥协掉,即便接受死亡也无法接受痛苦的死去,疼痛是没有谁能忍受的,
编辑:
癌症末期的患者,他们可能正在遭受的这种疼痛。
路桂军医生:
是的,其实很多生命末期患者都知道自己疾病医治无望,他就只希望自己舒服,舒适。有尊严、优雅地转身,无痛是最基本的一个要求。
编辑:
我很好奇,像您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最新思考是什么?
路桂军医生:
你说死亡思考,确实是因为我天天在工作,就谈死亡这些事儿,肯定会引发思考。我最近和一个作家在一块聊,说什么是善终?传统文化“善终”就是没有遭遇意外横祸,身体无痛苦,心中留挂碍,安全告别世界。如果生命结束那天,如果我有信仰的话,这个佛陀来迎接我,而我跨鹤西游。作家告诉我,他说这是一种百姓都需要的善终,还有另外一种善终,就像你的生命产生一样,纯属偶然,走的时候也纯属偶然,不用刻意而为之,没有谁让你准备,你的生命就来了,你也不需要准备,该走时自然就走就完了,一切顺其自然,这也是善终,我觉得说的挺好。
编辑:
但是可能对于留下来的家属,如果没有好好告别的话,会有一点痛苦。
路桂军医:
看怎么说了,你来之前,你也没有准备,
编辑:
但是比如如果父母知道要有孩子了,在整个怀胎10月的期间,他可能是有一个期待过程,然后这个孩子就来到了世间,但是像离开的话,比如猝死,没有和家人做很好的告别,对于家人来说可能是很痛苦的,
路桂军医生:
其实是这样的。对于是否善终,最关键的词是是否有所准备,只要有准备,随时都是善终,如果没有准备,120(岁)都不是善终。刚才您提到的对于生命孕育10个月出生了,10个月准备时间,但是我们1个人从生到死,几十年从来不准备。
比如,我知道我们的父母要走,我跟父母在一块活这么多年,几十年从来没有准备,所以啥时候走不是善终,你生1个孩子才10个月,我们用10个月准备死亡,继续接近善终了,只要准备就可以了,
编辑:
准备生不准备死,大家还是避讳死的过程。
好的,本节内容就先讲到这儿,本节中涉及到的内容和图片可以在我们的文稿中看到。
欢迎转发下面海报
共同走进这堂人生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