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我们发布了一篇稿件,《从家中偷走一个11岁女孩》,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河南郑州的案件:2021年,陈玥(化名)11岁时被性侵,此后三年又遭遇多次性侵,13岁时被骗入卖淫团伙。14岁时,她转变成了暴力侵害他人的施害者。
女孩的反复受害与她所处的圈子有关。9岁辍学后,她通过互联网接触到一个由几十名辍学未成年人组成的圈子,里面会不时发生暴力、性侵,十二三岁的女孩们甚至会互相出卖,介绍彼此和成年男性发生关系。
稿件发出后,我们收到大量读者反馈,很多讨论聚焦于案件背后的未成年保护、家庭、教育、女性安全等议题;同时,不少读者写下了自己及身边人此刻或数年前相似的遭遇。一位读者在评论区写道:“2009年1月,在我满14岁前一个月,我与文中相似,被朋友‘介绍’给了大约30多岁的台球厅老板,流程都很相似……从2009年到2023年,我独自守着这个秘密,独自咀嚼,独自消化,独自疗愈......”这些留言让我们确认了,稿件写下的绝非个例,也的确包含了多重非常重要的公共议题。
因此,我们录下这期播客,与《熊家客厅》联合制作完成。《熊家客厅》的主播熊阿姨,曾在2022年完成过一篇相似的报道,《被性侵的,被救助的,被捆绑的童年》,文中的主人公11岁时被性侵,12岁生下孩子,被一家救助机构接到了北京,但仍在成年前又多次经历了性,生下第二个孩子。被性侵的童年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女孩的人生,熊阿姨在那次报道后深有体会。
我们和熊阿姨聊了聊稿件背后的故事,以及一些稿件中未能展开的重要议题,比如:
互联网具体怎样影响了“脱轨”的孩子们?
一个女孩一旦“脱轨”,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会有多少潜在的侵害风险?
性侵11岁女童,为什么只赔542.5元?
社会救助卡在哪些地方,为什么帮不上忙?
总之,我们的讨论会聚焦在主流之外,日常被忽视的地方,一部分脱离了学校轨道的青少年正过着怎样的生活,该怎样理解ta们的选择和行为,他们正暴露在怎样危险的环境中;以及,我们的社会可以为此做什么,又为何在一些事情上显得无能为力。
shownotes:
03:22 她讲的不是伤痛,她讲的是一些八卦
06:52 她常常用偶像剧的浪漫滤镜来看待性侵
10:24 直接“矫正”女孩的认知没有意义
13:06 危险的“微信互推”
17:13 青少年 “慢脚文化”:豪车、约架、性暗示
19:37 纹身店在快手上挨个留言:扎不扎?
22:49 不对劲的酒店:未成年成对出入、外卖骑手性骚扰
24:35 女孩去洗纹身,却遇到一个男人要嫖娼
27:16 被打、被迫脱衣服并录视频的女孩:转学后,同学说你的视频我看过
30:34 青少年暴力事件的施害者,大多是受害者转化来的
36:42 17岁不良少年:不在乎坐牢,像我这样的人就该被抓
42:26 青少年心理专家:初二往往是脱轨拐点
46:11 如今做报道,怎样和警察打交道?
53:04 我找女孩手机里的嫖客(理发师)剪了次头发
55:12 性侵11岁女孩,为什么只赔542.5元?
59:39 社会救助机构为什么都帮不上忙?
01:09 发稿后,陈玥近况
关于我们:如果喜欢这期节目,欢迎在小宇宙上订阅我们。也可在微信公众号关注「正面连接」,阅读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面对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