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志异”主播:叶滢
本期嘉宾:视觉艺术家、电影导演杨圆圆,写作者、策展人陈嘉莹
关于“未来志异”
“未来志异”是《艺术新闻》主编叶滢发起的一档联结全球不同地方创作者和策展人的谈话节目
本期内容概述
由视觉艺术家、电影导演杨圆圆导演的纪录片《女人世界》将在11月5日全国公映,而在八月底,由冯都、赵青导演的,国内首部讲述女书现实状况的纪录片《密语者》上映,这两部由女性导演拍摄的、聚焦女性的纪录片将叙事的通道交给女性,近距离记录不同女性的生活和命运,以及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之间探寻和把握主体性的历程。
《女人世界》关注由一群七旬至九旬的美国华裔女性舞者组成的“都板街舞团”,以余金巧(Coby Yee)为代表,她们作为旧金山唐人街黄金年代的亲历者,在年老之际再次踏上巡演之路,从美国、古巴,最终来到中国。在拍摄和制作《女人世界》的六年期间,杨圆圆有种“活了多重人生”的感觉,她成为了一名母亲,患癌而后康复,经历了亲人和Coby的去世,也与大家一同经历了疫情。
在《女人世界》里,Coby把自己在跳的每一场舞都当成是自己的“天鹅之歌”,不是艺术人生谢幕的绝唱,而是知天命后更忠实自我、活在当下的喜悦之舞;在《密语者》里,江永女书传人何艳新独自生活,“她的背影常常是很寂寥的,但身上有着一种特别坚定的东西”,这些老年女性进入了如波伏娃所说的“第三性”的性别状态,试图超越身体层面由年龄带来的“钝感”,以独特的创造力、“活在当下”的生命观,以及在同伴和社群的互相支持下,坚定而无惧地表达自己,再次绽放。
我们如何想象自己的老年?在变换的世界中,年老的女性如何建立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当女性导演拍摄和记录女性,将会敞开怎样新的女性叙事?本期播客邀请《女人世界》的导演杨圆圆,以及写作者、策展人陈嘉莹,从杨圆圆与“都板街舞团”的六年旅途开始,延展到对女性超越性别与年龄,重塑主体性的讨论之中,在她们的生命线索中,阅读属于她们的“herstory”。
🎙️ 志异时刻
05:47 杨圆圆在美国驻留时,与都板街舞团“偶然相遇”
07:54 人生的无数次“旋转”重叠在那一刻:与Coby在拉斯维加斯的第一次见面
14:21 衰老的身体也有张扬的青春,Coby把每一场舞都视作自己的“天鹅之歌”
18:56 华裔风情舞女郎的“柔软盔甲”:能动性、创造力,以及亚裔社群的支持
33:28 “相爱的柯比与史蒂芬”:《女人世界》中的感情线索
38:54 建立“第三性”的主体性和社会关系:从《密语者》所记录的女书传人何艳新说起
51:28 在老年舞池组成“临时家庭”,互相照料,共结姐妹情谊
55:15 在拍摄《女人世界》的六年中,杨圆圆经历了亲人与Coby的去世,成为了母亲,确诊癌症而后康复
01:08:50 当女性创作者把镜头给到女性,敞开女性主体叙事,编织“她的故事”
01:13:22 在当下塑造未来的形状,女性“无惧”的力量启迪我们理解未来
相关链接
杨圆圆个人网站
本期节目
叶滢是《艺术新闻》的创刊主编,她也是一位文化评论人与艺术项目策划人。她发起了《正在到来的绿色文艺复兴》《可持续的博物馆,可持续的艺术》等多个论坛,与艺术、建筑、设计、科学领域的同道开启跨领域的对话。2022年她在昆明当代美术馆策划了展览《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2023年她主编的《艺术新闻》发起了“永续之籽”教育计划。她所写的《窑变798》讲述了北京798艺术区艺术生态的演变。她还是系列纪录片《艺文中国》的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策划“‘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等文化项目。
本期讨论参与者
杨圆圆,1989年生于北京,是一名视觉艺术家与电影导演,她的作品常常由纪实素材与档案交织而成,她用影像、摄影、书籍、装置、表演等方式去探讨身份、移民和记忆相关的话题。杨圆圆的艺术作品被KADIST基金会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收藏,她的工作获得亚洲文化协会和Artin General的支持。她曾获宝格丽闪耀之辉奖、ART POWER年度艺术发现大奖等奖项。
她的电影作品出现在《纽约客》杂志,新奥尔良电影节,亚特兰大电影节、卡姆登国际电影节、亚美国际电影节、台湾国际女性影展等。她的首部长片《女人世界》收到The Gotham, Doc Edge,平遥国际电影展、北京国际电影节,CNEX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山一国际女性影展、海浪电影周等机构及影展的支持,2024年9月和10月分别在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单元和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首映,2024年底将于中国院线公映。
哲学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独立策展人与写作者。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国哲学系,聚焦身体、新唯物论与性别形上学的前沿研究。她近来转向受女性主义与后殖民理论启发的离散美学,也关注艺术理论的在地化实践。与此同时,她将艺术视为颠覆现有可感分治与可知框架的具体手段。她曾供职于没顶公司与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亦曾为多家艺术媒体撰稿。2019年,她以展览“AI:爱与人工智能”获得第三届HyundaiBlue Prize创新未来奖。
陈嘉莹学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后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获硕士学位。其文章收录于《网络化的力量》、《普遍手册》以及由Springer出版的Augmented Realit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她曾参与编写《1998年后的上海当代艺术文献研究计划》。近期策划的项目包括:“张移北:请托钢盔”,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2024);“威廉·萨斯纳尔:沥青之下”, 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2023);由瑞士文化基金会支持的“百花齐放读书会:半路遇见”,多地多空间(2022-23);“生物/媒介:缠绕的读书会”,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上海;USB多端口链接展,上海多空间(2021);“AI:爱与人工智能”,北京现代汽车文化中心(2020);哥白尼,E.M.Bannister 画廊,美国普罗维登斯(2019)等。
——
视觉设计:孙浚良
片头制作:马海平
音频剪辑:孙哲
后期编辑:姚佳南
Contacts:archipelago.future@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