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老师
李萱,剑桥大学心理学博士,哥本哈根心理学系副教授,看理想《童年启示录:儿童青少年发展30讲》主讲人
📚课堂摘抄
1.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孩子很多时候看似无理的行为,是因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跟大人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很多小朋友不喜欢洗脸刷牙,大人就会想尝试给他们讲道理:“今天不刷牙,明天就要蛀牙、牙齿痛了!“ 孩子这个时候再不听劝,大人就会感到相当恼火。
具体来说,要理解成年人关于”今天不刷、明天蛀牙“的说理,孩子需要理解“时间”——今天是什么?明天又是什么?它俩是什么关系,有关系吗?需要理解“自己的行为和相关后果的关系”——牙自己要痛,跟我现在是不是要拿根小棍捅自己嘴巴有什么关系?需要理解结果的严重性——“蛀牙是什么?能吃吗?好吃吗?”
2. 发展心理学,并不只是证明儿童是成人的”缺陷“版本。近年来,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和技术手段的加持,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许多能力比我们之前以为的要强,甚至还有很多能力,能够给到成年人启示。
3. “像儿童一样习得语言”,仍然是成年人学语言的一种有效策略 —— 如果我们长大后还想再学一门新语言的时候,从学字母系统、发音系统开始,未必总是最高效的方法。相反,像孩子一样信任自己大脑的“统计能力”,寻找可以自己感兴趣、又已经有一定程度理解的语言材料进行沉浸式接触,比如电影、新闻,反而有可能事半功倍。
4. 对孩子的各种表达不敏感的父母,会影响孩子的身体中那些和共情、情绪调节有关的激素的表达,而这些激素水平,会在孩子长大成为父母之后影响他们做父母的技巧 。
5. 儿童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脆弱、那么”斤斤计较“——在一些学者看来,对儿童影响力更大的不是父母一次两次的偶发行为,而是长期塑造的家庭环境给儿童带来的整体感受。许多新近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更是越来越多地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哪怕是在小时候,孩子们也无时无刻不反向影响着成人,有意无意地和大人“斗智斗法“;成人之后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故事线同样还有调整的空间。
6. 作为成年人重新养育自己而非沉溺于童年的阴影,正是一种主动重写自己人生叙事的积极行为。
7. 在重新养育自己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家庭的局限。一方面,东亚家庭的变迁过于快速,有些差异是真正的代沟。例如,上一代的父母真心认为老实听话、谨言慎行才是为人正道,但是这一代的孩子发现眼下求职交友相亲无不需要性格大方,只恨父母没有把自己养成社牛段子手。13不过,这真的不是因为父母要恶意打压,而纯纯是因为时代不同。
✏️课后划重点
1. 发展心理学在研究什么?
2. ”重新养育自己“真的可行吗?
3. 把自己重新养一遍,实际上是想干什么?
4. 成年人重养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5. 如果你要重新养育自己,你觉得你自己这个“再生爹妈“最优秀的会是哪一点?
6. 祝福大家都可以做快乐的“小孩”🪄
本集参与
主讲人|李萱
编辑|ruicen 小尹
后期|小尹
统筹|ruicen 荞木 jiajun
本节目由辉瑞中国与看理想联合出品,每周二早7: 00更新,共7集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问题
完整文稿可前往看理想APP➡️07. 成年人,把自己重新养一遍,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