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E5 探测时代的Bug与人的温度,艺术要做的不是追逐技术未来志异

S2E5 探测时代的Bug与人的温度,艺术要做的不是追逐技术

58分钟 ·
播放数393
·
评论数1

主持人:“声东击西”主播张晶

嘉宾:艺术家曹斐、《艺术新闻》主编叶滢

关于“未来志异”

“未来志异”是《艺术新闻》主编叶滢发起的一档联结全球不同地方创作者和策展人的谈话节目。

本期内容概述

本期节目由《未来志异》和《声东击西》联手呈现,主持人张晶和叶滢对话中国当代艺术家曹斐,深入探讨她的艺术实践如何在技术的飞速迭代中回应时代的疑问与人性的困惑。节目从上海浦东美术馆的大型中期回顾展“曹斐:潮汐宙合”谈起,解读艺术家曹斐如何以艺术创作连接现实与虚拟空间、过去与未来。

“潮汐宙合”是艺术家曹斐在世界范围内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个展之一。此次展览中,曹斐结合了浦东美术馆无墙的空间特点和展览设计师一同打造了迷宫式的空间布局,期待用非线性的展陈唤起观众自我找寻的主动性。艺术家的自信和野心,不管对于熟悉亦或是从未接触过曹斐作品的观众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观展挑战。

在展览开幕后的四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可以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观众的一些疑问:展览中竟然出现了古早元宇宙中粗糙的、甚至还有穿模bug的三维模型?社会主义美学风格的《红霞》是讨好型作品吗?我们为什么要在艺术展览中花一个小时反观当代的生活和现实?这些具体尖锐的提问,也成为理解艺术家创作内核的开关。

曹斐的作品往往在时间和空间之间穿梭,将历史、现在和未来联结起来。本次展览中,她带领观众从现实步入虚拟世界,探索人类在快速技术变革中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艺术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在现实世界的迷茫中找到方向?在过去的创作中,曹斐通过描绘南方工厂的流水线生活,展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个体的孤独与疏离感;而如今,她的作品则带领观众直面后人类时代的未知,折射出技术发展背后的深层焦虑。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艺术家不仅在展现进步的技术特征,更重要的是揭示科技与人性的冲突。观众是否也能通过展览作品,理解艺术家探测到的技术和时代的“Bug”,是如何折射出人类的脆弱和不安?

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当代艺术表达,这些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对它们会产生怎样的不同理解?在当今逆全球化潮流中,这些艺术作品如何跨越文化和政治的边界,与不同国家的观众建立联系?节目中,曹斐还探讨了艺术作为沟通桥梁的可能性:当技术持续冲击着人类的生存状态,艺术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共通的语言,帮助人们找到对未来的答案?

欢迎听众朋友们一起进入本期艺术与技术的交界地,直面时代的不安与未来的迷思。

志异时刻

06:20 将创作上的非线性思路延续到展览的空间设计

09:26 时空穿梭式的艺术创作,在过去中体验未来

12:39 潮汐宙合的缘由:与流动个体经验对应的创作面相

17:33 是职业艺术家更是普通老百姓,希望将关心的社会议题带入创作

24:50 从憧憬到对巨大未知的隐忧:南方工厂里“谁的乌托邦”和后人类的“亚洲一号”

30:29 用技术去呈现Bug,揭示技术发展下人所处的困境

32:29永不消逝的电波:用VR技术去接近现实与记忆间的遐想点

37:33 逆全球化浪潮下,曹斐的作品为什么能在世界舞台上持续交流和对话

45:02 和国际关系共频的艺术发展,但艺术家仍可以主动化身为沟通的桥梁

51:56 不同现实距离所带来的多元反馈

相关链接

“曹斐:潮汐宙合”,浦东美术馆,展览延期至2025年2月9日

主持人:

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硕士。资深媒体人,先后供职于《经济观察报》、《彭博商业周刊》等,并曾担任《第一财经周刊》驻纽约代表,期间联合创办播客《声东击西》。现任职于某科技公司。始终对世界保持本能的天真和好奇心。

本期嘉宾:

于1978年生于广州,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曹斐毕业于广州美术 学院,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她持续关注时代发展中大众文化、科技进步和城市变迁下复杂的社会压力;其作品试图探讨当代日常生活、年轻文化,以及个体的主观性和欲望,与集体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与纠缠。同时,她的作品融合社会评论、流行美学,参考超现实主义并运用纪录片拍摄手法,反映当代中国社会急速不 安的变化。 她近期重要个展包括: “未来不是梦”(巴西圣保罗州立美术馆,2023),“曹斐:时代的舞台”(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21)、“曹斐: 超新星”(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罗马,2021)、“蓝图”(蛇形美术馆,伦敦,2020)、“HX”(蓬皮杜中心,巴黎,2019)、“Cao Fei”(MoMA PS1,纽约,2016)。2021年她开始担任CHANELNEXT PRIZE 评委。

叶滢是《艺术新闻/中文版》的创刊主编,她也是一位文化评论人与艺术项目策划人。她发起了《正在到来的绿色文艺复兴》《可持续的博物馆,可持续的艺术》等多个论坛,与艺术、建筑、设计、科学领域的同道开启跨领域的对话。2022年她在昆明当代美术馆策划了展览《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2023年她主编的《艺术新闻/中文版》发起了“永续之籽”计划,并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主办了生态艺术教育项目“向山学园”。她所写的《窑变798》讲述了北京798艺术区艺术生态的演变。她还是系列纪录片《艺文中国》的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策划“‘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等文化项目。

——

Contacts:archipelago.future@gmail.com

——

展开Show Notes
aaazeh
aaazeh
2024.11.03
46:59 其实挺好奇,如果是年轻艺术家早期的职业路径没有碰到像国际大环境的加持,没有海外的funding, residence,展览曝光的机会,还有可能成长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