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和Steve的一期串台节目,继续聊透攻击性的话题。我们一起探讨了如何处理情绪、攻击性与暴力背后的力量,以及如何找到更自由的情感表达方式,实现更有觉知地释放攻击性——非暴力沟通和拳击的本质原来很相似。
【摘要】
00:00:50 「时间」作为杠杆,而非危机
00:06:50 点菜时候的小练习,帮我重新看见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00:12:15 大脑快速决策的背后,往往意味着粗略、笨拙和偏见
00:18:32 接着之前攻击性那期节目的话题继续聊
00:19:21 非暴力沟通不是让人隐忍,而是让人更能“有效吵架”
00:26:28 从“很生气”到“找到自己的语言”,是要学习和练习的
00:31:43 非暴力沟通与拳击都是在创造一个安全释放攻击性的过程性环境
00:37:01 释放攻击性不仅要考虑个人成长,也要考虑关系培育
00:44:56 想象中的敌对和冲突,如何慢慢发展成真实存在的仇恨
00:54:34 攻击性代表着坚定的内核,不惧批判的行动力
01:02:04 一种自我设限:把小集体的规则当作更大世界的规则
01:05:17 在复杂性充斥的环境中,仍然呼唤基于简单准则的行动
01:11:32 适应和改变并不非此即彼,不必全然臣服,或全然更改
01:21:14 攻击性作为破土而出的动力
01:26:30 关系破裂之后——分手往往能加速人的成长
01:34:08 道别令人悲伤,但同时也可以充满希望
01:37:54 非暴力沟通的大心脏:面对不如愿的回应也能继续
01:46:04 选择对抗或照顾对方,都是一场场很有力量的战斗
01:51:58 拳台是一个“非暴力沟通”的场域,而非暴力沟通其实也是在不断“出拳”
【相关书籍和节目出处】
《最小阻力之路》 [美] 罗伯特·弗里茨 / 陈荣彬 / 华夏出版社 / 2021
“超智游戏”E156 解锁每个人创造力的《最小阻力之路》
【开场、过场、结尾音乐】
嵐の中で輝いて|米倉千尋
【嘉宾】
Steve|心理咨询师,播客《史蒂夫说》主播
公众号@史秀雄Steve,微博@史蒂夫说
【主播】
凉意 | 非暴力沟通教育工作者|亲密关系教育工作者 | 心理咨询师
微信公众号:“有点凉意”、“启盒练爱”
【剪辑】凉意、梦圆
非常期待你的留言和反馈!
——————————————————————
【超智游戏ComplexGame听友群】
想加入听友群的听众朋友请搜,微信号:13355214008 注明听众
我从一开始听,到这里,脑袋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说“权力”,传统概念中的“攻击性”,更多是带有暴力意味的。
比如在家庭中,孩子的“攻击性”,是可以被当做笑话,好玩的事儿,被家里的长辈拿来调侃的“诶呦呦,昨天小孩儿因为xx事,大发脾气”,然后听的人和讲的人,哈哈大笑,甚至当着小孩的面。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需要无法被看到,愤怒也没有人接住,几次之后,可能小孩会变“乖”了,再也不“崩溃”了,实际是因为这条表达的路,被“堵住”了。
而同时,家长的攻击性是“权威的,有力的”,比如会在小孩拒绝“服从”家长某项指令的时候,家长只要板起脸,厉声说“你做不做,不做你就xxxxxxx,我就xxxxxx,到时候你可别xxxxx”,这是非常明显的威胁,但常常被美化成“教你规矩”,对于孩子来说,没有选择。
我觉得这里面有很明显的权利关系,家长是绝对的权利高位者,这一点无关家长的态度,是事实,因为小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独自生存的能力,是需要依赖大人的,作为提供生活支持的大人,是给予者,是权利高位。
但我们这个社会文化里,“恃强凌弱”是很不讲武德,很没品的行为,于是搞出很多“文化”,
“说你是为你好,我怎么不说别人”,
“今天打你是为了避免以后你犯更大的错”
来掩盖事实上的,对于权利低位孩子的“碾压”,我有时候觉得,《妇女儿童保护》好讽刺,为什么保护,因为“弱”,那这个“弱”,是怎么定义的?因为权利文化。我保护你,是因为你“弱”,另一个角度看可以是,我有能力保护你,我也可以选择欺负你。
我过去有几次“崩溃”,几乎就要动手打小孩,但我一直非常厌恶打孩子这件事,在那样的情况下,我选择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后来才明白,那不是我,当时的情况触发了我小时候的场景,因为此时的我不再是小孩,自然而然站到“权利高位”那,让愤怒失控流向“权利地位”的孩子。尽管我的家长,在我小时候动手的次数并不算多,但这段“代码”,我还是能顺畅的运行起来。
看到这一点的那天,我哭的可惨了,为小时候的我自己,也为毫无知觉背负着父辈祖辈“业力”的,过去那些年的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