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吐槽大会准备改名了。这是我和董师傅从8月就开始讨论的事情。这个时间点,距离《投中吐槽大会》这个播客栏目开始策划——也就是2023年2月,我准备瞄着315消费者权益日这个时间节点,策划一期好玩的话题——刚好过去了一年半。
一年半时间当然有收获:
-我们的话题很专很硬,傻大黑粗,但粉丝数磕磕绊绊超过了5000;
-我们在今年5月的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上,搞了一个小型的闭门茶话会,结识了不少创投圈的创作者与KOL;
-我们在今年5月,也搞了一次小小的线下录制&粉丝见面会,到场30多位听友,现场氛围远超预期;
-我、董师傅、庄明浩老师、小野老师组成了很有默契的谈话搭子,栏目拥有了像《圆桌派》那样“3+1”的稳定氛围,甚至已经可以做到无提纲录制;
-我们还开了第二档栏目、专注于“城市创投性格”的栏目《CityWork》,通过它又联动了不少有意思的新朋友。
但这一半年的经历也很难说成功。我策划播客栏目的初衷,是我相信“对谈”是最有魅力的内容表现形式之一,而“创投圈”又是一座庞大的故事森林。但“创投对谈”什么样的内容叫好?什么样的内容是播客生态所需要的?这两个问题我至今仍然糊里糊涂。
于是在结果上,《投中吐槽大会》会显得相对边缘。在现有的同类播客生态里,我们的选题显得不那么动听,反映到数据上就会很“难看”,让我深感有些愧对“嘉宾”;偶尔有那么几期数据上“看起来很动听”的内容,选题又距离我们的实际定位太远,让我深感有些“不务正业”。
还有其他烦恼,比如我仍然相信自己将近10年的商业媒体生涯,是有一定审美基础在的,理应摆在更好的“货架上”。所以偶尔会觉得有些“不甘心”“不服气”——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的“精神内耗”,不值一提。
总之董师傅提议改名,我也认为到了重新定位自己的时刻。新名字叫:“大北窑14F”。这是投中目前的办公地址,是一个非常精确的地名,环绕在一圈CBD当中,据说也是北京一级市场从业者密度最高的区域。办公室的落地窗朝西,天气好的时候能够远远看到石景山。我曾经看到一个批评成都城市景观建设的文章,作者认为成都与重庆相比,最遗憾的地方就是“天际线过于单调”。
按照这个评价体系,那“大北窑14F”俯瞰到的,就是北京“最有层次感的天际线”。
董师傅的期待是,通过这个名字,让播客变成一个场域,告诉大家我们虽然各处天南海北,但精神是重合的、是一样的精气神——我喜欢这个新定位,也喜欢我在那扇落地窗看到的风景,希望未来“大北窑14F”能够成为这样一个窗口,有机会带大家眺望一些不那么一样的天际线。
Shownotes
00:31 “投中吐槽大会”这个名字,当初是怎么来的?
02:46 做了一年半,有收获,也有遗憾
05:42 财经内容在播客生态里,还有多少可能?
11:09 在找到好的内容创作模式之前,先找到自己的稳定世界观
16:12 现在的对谈栏目,绝大多数都是“薯片”?
20:55 如果供应不了“薯片”,就安心做好“干粮”
30:11 “你有当陆川的潜质”
34:13 现在对“播客”这个内容品类,预期有变化了吗?
42:12 新阶段的目标:成为每一位参与者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