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空格的英文与加空格的中文
基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黄林洁琼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中文为何不需要像英文那样使用空格分隔单词的原因,并从信息论、认知心理学和书写系统演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时间线和思维导图
00:00 中文无需空格的现象与思考
00:15 探讨中文为何无需空格
00:50 中文发展出不同系统
01:25 中文单字短易区分边界
01:42 中文空格信息少但合理
02:12 中文边界清,大脑负担小
02:37 空格在不同语言中的作用及历史演变
02:37 英文去空格阅读慢,中文加空格帮助不大
03:08 类比动物进化,谈语言进化及空格历史
03:42 为方便阅读,英文加空格,中文未采用
04:14 中文无空格有独特高效方式
04:44 写作系统无绝对好坏,看满足需求程度
05:15 互联网对语言及空格的影响
05:41 互联网是语言的全新领域
06:00 中文无需空格的原因探讨
06:18 近几十年语言的快速演变
07:06 中文有其他高效沟通方式
07:38 中文如巨型视觉拼图有逻辑
07:54 语言的适应性及未来走向
08:20 写作系统关键是满足用户需求
08:55 语言如生物,不断变化适应
09:39 探讨中文为何无需空格及语言未来
10:01 眼睛运动受间距标点影响
10:31 眼睛运动与空格的关系及启示
11:26 中文读者似乎无需空格做视觉提示
12:21 阅读是动态过程,空格作用关键
12:38 空格在阅读中有微妙但强大作用
核心观点:
- 空格的信息量: 空格在不同书写系统中承载的“信息量”不同。在英文等字母语言中,空格清晰界定词边界,提供的信息量更大;而中文由于词长短且变化小,词边界相对明确,空格提供的信息量较小。
- 认知经济性: 无论采用或不采用空格,都是为了实现阅读的经济性。对中文而言,空格带来的效益不足以抵消其在视觉感知方面导致的代价,故不采用空格更经济。
- 历史演化: 字母书写系统从无空格演变为使用空格,以提高阅读效率;而中文则通过标点符号的使用来减轻认知负荷,无需空格也能高效阅读。
重要论据和论证:
- 空格的信息量:
- 研究者基于大规模语料库,运用信息论方法量化了27种语言中空格为确定词边界提供的信息量。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空格的书写系统如英语中,空格提供的信息量更大(2.90比特);而在不采用空格的书写系统如中文中,插入的空格提供的信息量更小(1.10比特)。
-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空格在不同书写系统中对确定词边界所起的作用不同,这也解释了为何中文无需空格。
- 认知努力和视觉感知:
- 空格的插入会导致读者在一个注视点上感知的字符变少,从而降低视觉感知效率。
- 英语的空格信息量较大,文本去掉空格后,读者需要付出更多认知努力进行词切分,更容易出现词切分错误;但中文如果在文本中插入空格,空格提供的信息量较小,读者不需要付出太多认知努力切分无空格文本。
- 这段论述指出了空格带来的利弊:一方面,空格可以帮助读者更轻松地进行词切分;另一方面,空格会降低视觉感知效率。中文无需空格,是因为其词边界相对清晰,空格带来的效益不足以弥补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 书写系统演化:
- 历史上,字母书写系统并非始终使用空格标记词边界。……直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大众阅读需求增加,这些书写系统才逐渐加入词间空格,提高了识字率和阅读效率。
- 相较之下,中文文本在历史上一直没有使用空格来标记词边界。标点符号的使用降低了中文文本的阅读难度,……空格带来的额外效益不足以抵消其对视觉加工效率的负面影响。
- 这段论述从书写系统演化的角度解释了中英文在空格使用上的差异。字母语言通过加入空格来提高阅读效率,而中文则通过标点符号的使用来减轻认知负荷,两者都遵循了经济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