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娃成为他自己,父母量力托个底

让娃成为他自己,父母量力托个底

85分钟 ·
播放数23208
·
评论数367

🎤本期嘉宾:

大花儿|播客「西城海淀妈妈的下午茶」主播

⏯️本期简介:

本期嘉宾是我的初中和高中学姐,当然我邀请她录制这期节目更多是因为她的另一个标签:西城妈妈。

学姐做了一档播客,她的另一位主播搭档「包包」是一位海淀妈妈。关心教育的听友都知道这俩标签里的门道有多深,实在是太典了!

因为这两个标签的刻板印象,我一开始误以为俩人是鸡娃圈的,但是聊下来发现并不是,学姐对鸡娃和家庭教育支出的性价比有很多思考。

另外,我想在这里补充两个没能在节目里说出来的观点:

第一,不管一个孩子被如何培养长大——地域、城乡、阶层、放养、鸡娃,最终他都会被放到同一把尺子下去测量。

第二,每个家庭都会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范围内尽量好的教育资源,但这一切仍以家庭资源为基础。

以上两点,是再怎么用漂亮话也无法掩盖的事实。

最后,我非常推荐大家再去听两期节目:

一期是十三邀访谈北大教育学院林小英那期,相信很多听友都看过。

另一期是北大教育学院的刘云杉教授在「一席」上的分享,同样是聊教育话题,这期更狠,我当时听完还点了喜欢。刘老师在节目里聊了她观察到大学生认清现实,精于计算,时刻衡量性价比,关注边际变化,揣摩出题人和接盘侠的心态,过往不恋、随时插拔的为人处事的态度。

对此,刘老师的态度是批判的。但我却觉得很讽刺,因为以上特质,放到A股,可能是很多股民经历了几轮牛熊周期也没学会的东西。

这么说吧,如果这是年轻人的普遍状态,我对下一届韭菜充满期待。

说回来,希望这期节目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调整一些预期。

事实上,我觉得所有中产家庭都应该降低对孩子的教育和自己养老的预期,这样容易更幸福。未来面基还会在这个话题上继续探索,欢迎大家收听本期节目。

🎯时间轴:

00:20关于教育话题,推荐让我受益匪浅的两期节目

02:50鸡娃圈总让父母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只展示成果,不展现代价

08:24回报和性价比问题

12:31林小英老师的那期节目很好,但作为身处其中的家长,我需要解决方案

15:18精算一代所展现出的更强的适应性⭐️

17:05我羡慕很多高考生脸上的那种「从容」

20:30被系统淘汰下来的孩子,仍要自己走,只有停下来的那一刻,才算是输了

27:33真正给教育买单的,提供最终回报的,是产业。

30:38让娃成为他自己

32:25小朋友本自具足,0~6 岁的成长范式会之后的生活提供内心能量⭐️

38:28有意识地不把自己内心错误的因果链条导致的焦虑传导给孩子

39:33很多听友评价我们的教育投入:海淀西城的也不过如此⭐️

41:31双减后的北京:小学3点就放学,有托管班可以上,但真的不教课,只是看着写写作业

43:00不像以前那么纠结于标准答案了,出题思路更公平了

45:06体制内路线vs.体制外路线:成本和选择权的考量⭐️

48:59母职经纪人

50:54简历式培养,预期回报率很低了⭐️

54:42社会最终会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每个孩子⭐️

58:12冲学区房的真实原因:买下限,至少考个高中,能上个大学,啥大学都行

1:01:58天赋的权重,灌木也能成乔木⭐️

1:04:38推荐一些养育和教育方面的书

1:06:06孩子这个“老师”

1:12:15成为父母后,什么资源最稀缺?⭐️

1.钱 2.时间 3.机会 4.思路视野可能性

1:13:05母职惩罚和父职惩罚,没有平衡,只有取舍

1:17:01系统参数,人多资源少,决定了很多东西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让学姐给列了个育儿书单,优中选优:

  • 《园丁与木匠》 艾莉森·高普尼克
  • 《童年的秘密》 玛利亚·蒙特梭利
  • 《看见孩子》 贝姬·肯尼迪
  • 《孩子的大脑,智商与情商的真相》 阿尔瓦罗·毕尔巴鄂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崔玉涛育儿百科》
  •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后期制作、声音设计:Dong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也是听友群。

展开Show Notes
置顶
前半小时,我自己有些偏见,一开始聊得也比较对抗,没空好场,后面听感会好很多,介意的听友,可以在 shownotes 的时间轴挑着听👂
是萌萌我呀:我觉得观点的碰撞也是很重要的
好棒美:老钱对什么有些偏见呀?
3条回复
这姐妹打着不卷的旗帜 内心已经卷到不行了😓
HD833756r:同感,我感觉她好焦虑呀,而且很有攻击性
大花儿的小岛:我的内心和打着的旗号都是卷,努力不丢人,只是在鸡娃这件事上不算卷
13条回复
最不喜欢清华北大的教授聊教育。他们自己娃上着北大附小清华附中,然后告诉别人不要卷。自己享受着教育不平衡的福利,却老教育别人。
听老钱说00后的心态很适合A股,我感觉鸡娃的父母也很像主动型基金经理,“熬夜加班做研究,凌晨3点回微信”,一看业绩跑输沪深300或标普500❛‿˂̵✧
老钱日日谈
:
你坏坏
小霸王别基:😂😂😂
11条回复
XC_dl2j
XC_dl2j
4天前
听完前10分钟 就听不下去了…
老钱日日谈
:
前面比较慢热,我个人也有一些偏见,可以在 shownotes 里挑星标🌟的片段听听,后面会好很多
大Ann:一样
5条回复
听了20分钟了,真的很难听下去,令人不舒适
越是孩子小的妈妈,越是想的过多。其实孩子大了,就知道家长的种种努力/鸡,在孩子的基因和智商面前,都是徒劳。孩子大了,就自然到了人群中TA该去的位置
悠悠有有:无比赞同,在孩子的逐渐成长中不断降低预期
哆啦马里奥:主要有路径依赖,因为自己是这么过来的,认为小孩这样也能成功
3条回复
Jas嘿
Jas嘿
4天前
她太自我矛盾了 说实在的
听到蒙氏这里听不下去了,嘉宾太业余了。很喜欢面基,但给老钱一个小建议,谈教育类话题,不要请没孩子或孩子尚小的嘉宾,同时不要请非教育专业的嘉宾。为啥?因为教育的反馈周期长,孩子小时候家长随便听到并认可的观点,很可能在孩子小学中学后,由于环境变化,和对孩子更深入的了解,被家长自己彻底颠覆。一个有专业过硬的人,是了解这些理论是从何而来为何而来的,也就不会被各种理论挟持。同时,和A股一样,教育的门槛很低,只要生了娃,父母就成了教育A股的无期限价投股民,认为自己以身试法后就有了专业经验,就可以侃侃而谈,发表观点了。而实际情况是,教育的复杂程度堪比登天,影响因子过多,所以好的教育者是不会轻易下结论的。作为一个儿童教育专业毕业并从业多年的人,我想说,教育是农业,既要看天吃饭,也要因地制宜。没有一种教育观是“正确”的,因为教育观的底层其实是家长的价值观。育儿的本质是育己。就像是在A股赚不了钱,要不是你水平不够,要不是你没有认清手里那支股的现实或整个大A的现实。
正直勇敢的Beth:同意。特别同意是农业这个比喻,也特别同意育儿如同育己。
老钱日日谈
:
谢谢您的建议
5条回复
08:20 我觉得大家的焦虑,是因为阶级的巨大差距以及教育地域的不公平引起的,而不是嘉宾说的,你告诉听众你付出了多少,就能缓解的。
14:02 可是《十三邀》那一期是很现实的社会反映啊,不是所有的节目都要负责“缓解焦虑”吧?!
08:25 谋士以身入局,自己已经不觉得自己是鸡娃妈妈了
沉睡鱼子酱:是的,好多人说嘉宾卷,嘉宾说他不卷,其实因为他已经被法则洗脑了
wanghusw:你可太深刻了😂
老钱下午好,咱大姨啥时候返场。我还在反复听你录的中年主题,真棒!
老钱日日谈
:
大姨会安排的,等我回沈阳的
神经蛙_ybjO:对对,钱妈比本期嘉宾可爱呢
Neo9
Neo9
3天前
看评论为啥大家都这么急躁,急于找到意义,急于揪住别人的矛盾,也急于审判说者是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累的和焦虑的到底是谁啊,不就是所有人嘛。
LiliaHins:同意,大家都是普通人,有不完美,有矛盾,有复杂性
其实这期嘉宾挺真实的,就是真实的父母躺不平卷不动的人间真相
23:57 这一段感觉嘉宾是一个内在蛮有韧性的人。大家更多的是不同的维度去思考和呈现问题,纪录片是从社会现实,而嘉宾讲的是面对现状如何去做,“不能被现实打垮,要去拼搏”,这当然是一种很积极的心态。但是我观察周围应试教育下卷的孩子,比打工人还苦。基本初中就开始早七晚十(可能更夸张,应考生11点12点是常态,我高一的学生12点以前睡觉已经很难了,每天都很困,上课睡倒一片,大家太累了,周一到周日都要卷。)这种情况下对着他们说:要拼搏要面对现实,说实话也是非常残忍的。
lucciffer: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老师说这些的。 我出来打工还真没有高中那么痛苦 而且高中五点起 晚上11点能睡着还不一定呢。 因为人多都集体宿舍,而且早上还有早自习。 可能适合部分人吧,反正我没有混出来,山河四省的教育应该一直都这样。 但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这就是现实
悠悠有有:是的,太辛苦了!关键读的这么辛苦,还是没有达到期望的成绩,真的太难了,对孩子真的很心疼
3条回复
嘉宾说得很真实啊,她没否认自己焦虑,但是努力直面焦虑,解决实际问题,基于现实去给孩子创造力所能及的托底条件,思考教育给孩子的长期意义。究竟那些喷的人在喷什么。杨天楠老师也有一期播客请了培训机构老师谈鸡娃这件事,评论区也是一片否定,其实我感觉那期和这期都很真实很有意义,提供了一些真实案例参考。
老钱日日谈
:
这期评论去我是看得最认真的,感受一下大家对这个话题的情绪
wanghusw
wanghusw
3天前
我会抱着开放性态度听完
老钱日日谈
:
谢谢
HD73709v
HD73709v
3天前
嘉宾一开始还新北京人口音,后面就逐渐回归东北口音了哈哈哈
老钱日日谈
:
长久不说,口音会越来越淡。但遇到一东北人,聊几句,口音就会冒出来,且不自知
老钱谈娃,我来捧场聊聊自己的感受。
当爹前和当爹后,人生就不一样。我是先上车后补票,所以当爹完全是计划外,超前了。有了孩子,你的时间就不是你的了,变成了家庭的。每隔段时间就会有新的挑战,比如带娃怎么办,生病怎么办,学点什么怎么办,要往细里说吃喝拉撒都有门道,以前只是处理两个人的关系,现在变成了要处理三代人的关系,拉扯,妥协,包容,爱与恨纠缠,懂的都懂。
以上算是我的第一阶段感受,等养娃养了好几年后,慢慢有了套自洽逻辑。像嘉宾说的,做出各种选择只是个取舍问题。回头看这些年,我肯定自己不是那种讨厌小孩的人,看着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在慢慢长大,有过惶恐,担忧,惊喜,有笑有骂,反正那些没有尝够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在下一代身上尝一遍。
养娃的日子,就像照着镜子看自己,对孩子发泄的负能量,慢慢就会从多到少,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愚蠢后,下次就不会这么冲动了。
我读到过这么段描述,大致意思是孩子其实愿意跟家长腻歪的时间也就十几年,等他翅膀硬了他就不会整天黏着你,他会去找同龄人玩,再到成年后就放飞自我不回头了。所以每次被氪金兽折磨得有点脾气上头时,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也避免不了,但我也会尽量克制住。现在不多陪陪,以后是想陪也没得陪。
鸡娃其实挺难的,所以我只能鸡自己,这个相对容易。如果非要说个底线,那至少我们尽力提供资源给他们一个还算值得回忆的童年,一段不糟糕的亲子关系,一身能独立于社会的基本功。差不多就这样吧。
然后,我发现我和队友的人生剧本还没完,刚把一个娃从养到育陪得差不多了,又来了一个,我x哦,又要走一遍。mmd,距离退休自由又要延长九年了。😂
我不太焦虑教育的事,相比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哪个打击更不可接受,也不用多语。我要感谢两个氪金兽,他们让我自觉不断完整且珍贵。
老钱日日谈
:
感谢分享,有点理解为啥你这么爱听播客了,也算生活里的某种陪伴
抵抗无意义:说的真好,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