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介|绍
韩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韩国女性,也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亚洲女性。
1970年,韩江出生于韩国光州,父亲和两位兄长都是作家。从延世大学毕业后,韩江先后投身诗歌和小说创作。1999年,她凭借短篇小说《童佛》拿到韩国小说文学奖。此后,她先后出版了《植物妻子》(2000)、《玄鹿》(2005)、《素食者》(2007)。2010年之后,她的作品包括《少年来了》(2014)、《白》(2016),新作《不要告别》(작별하지 않는다)于今年九月出版。2015年,《素食者》首次被译介到英国,次年,她凭借该做的英译本拿到了布克奖,成为迄今为止亚洲唯一一位布克奖得主。
韩江的写作风格没有延续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径,而是选择了由梦境、独白和记忆搭建的极度个人化的视角,借用光与暗、植物与动物等意象组合的对比不断瓦解角色眼中的现实世界。这种视角很有图像感,也是“女性和媒体”读书会想要对文字文本进行视觉解读分享的重要原因。
植物意象在《素食者》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植物在自然界中默默生长,它们依赖阳光、雨露,以一种看似无声无息的方式展现生命的力量。植物的生命循环,从种子的萌发到枝叶的繁茂,再到凋零与重生,女主人公如同被阴影笼罩的植物,但依然有着内在的生命力等待被唤醒与释放。
韩江作品中的“素食者”并非简单的饮食选择,而是一种强烈的隐喻象征。拒绝肉类或许意味着女主人公对肉食——欲望——的彻底弃绝。她既不想做欲望的主体,也不想做欲望的客体,她要彻底离开某种结构,某种空间,某种秩序。
植物和女性似乎有着天然的关联,生态女性主义告诉我们,自然生态作为一种“他者”存在,是与人类中心相对的概念,而女性似乎从一出生就注定了是男性的欲望对象,是父权制中的“他者”景观,这与植物的生态人文意向似乎有诸多共同之处。
在当代艺术的多元语境中,女性主义的表达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与内涵。韩江的《素食者》以其独特的叙事深入挖掘了女性的精神内核。机缘巧合,本次读书会的主读者杨舒蕙博士也对城市和自然生态的性别视觉解读有自己的独特洞见,并且她近期还以杭州为背景创作了名为《斯芬克斯的世界:杭州故事》,试图通过奇幻与想象的创作展现出自然和城市景观中别样的跨性别视角。
作品详见:
本|期|主|播
杨舒蕙: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写作者、插画师、艺术家、大学教师。祛魅研究所主理人。致力于视觉文化研究。
李赛可: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大学教师。研究领域涉及传播与社会、媒介社会学、媒介话语、影视传播与文化产业。
徐迎春: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曾从事电视新闻报道及环境NGO传播工作多年。现主要关注边缘文化及弱势议题包括女性主义议题等。
本|期|时|间|线
06:53 杨舒蕙主读环节:《素食者》文本细读。
49:04 对《素食者》的个人阅读总结。
50:19 《素食者》中对于“食肉者”“肉”“血”的描绘令我联想到艺术家佛朗西斯·培根的作品所呈现的意象。
53:49 我想讨论的八个问题。
01:08:49 韩江其他的写作。
00:11:02 韩江:《少年来了》。
01:18:35 从性缘话语体系全面撤退:《可怜的东西》与《钛》。
01:28:24 杨舒蕙作品解读:从疼痛、肉身与植物的角度。
01:40:09 徐迎春的评点环节:对韩江“反抗性”的不同看法。
01:45:42 李赛可与读环节。ps:电影《好东西》。暴力、多元与希望。
02:17:56 徐迎春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