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疯女人”:“麦学”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围剿“疯女人”:“麦学”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65分钟 ·
播放数3457
·
评论数58

继“晚学”“柯学”后,“麦学”又成为互联网逐帧分析解读的对象。

《再见爱人》第四季的嘉宾麦琳已然为这档离婚综艺贡献了泼天的流量。从最开始的“青团事件”“画像事件”“熏鸡事件”,再到最近的麦李夫妇的夜谈,麦琳不断被推到舆论中心,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虽然微博和豆瓣上,有一些从性别视角出发,用女性主义理论去维护麦琳的声音。但点开节目的弹幕或者小红书,则是铺天盖地的对麦琳的指责和谩骂,这些批评不仅限于她的言行举止,还包括她的相貌和学历,甚至有很多网友以麦琳价值观导向有问题为由去举报她的个人账号。而当麦琳和李行亮在吵架后和好,又引发了很多观众的不满,怀疑节目存在补录的嫌疑,李行亮近期的商演也被愤怒的网友抵制,理由是不愿意这对夫妻以黑红的形式翻红赚钱,不愿意钱流入麦琳的口袋。

一位素人女性到底做了什么引起全网的反感呢?随着麦琳一次又一次在节目上情绪失控,做出了一些难以让大家理解的事情的时候,也出现了质疑节目组的制作方式存在问题,在发现麦琳可以带来泼天的流量后,用剪辑和配乐等方式放大了麦琳的缺点,在海量的候选嘉宾候中选择麦琳这样的情绪失控的,心理可能存在问题的素人也是违反节目伦理的观点。

那么,麦琳是节目组塑造出来的疯女人吗?带着这样的好奇,我打开了《再见爱人》,想看下这档综艺是如何通过对三对夫妻日常片段的选择,观察室嘉宾的讨论,来调动观众情绪的;是否违背了节目伦理?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不想站台,把麦琳和李行亮想象成十足的恶人加以批判和围剿,也不想单纯地从性别角度解读麦琳,而不去分析他们在婚姻的相处模式中切实存在的问题,而是想尽量的客观地去聊一聊被大家群嘲的“麦学”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大家愤怒的情绪背后的根源,以及拨开这些重重的情绪,我们是否还能从这当离婚综艺中,获得关于亲密关系的理解以及爱的教育。

【时间轴】

4:36 三对嘉宾各有槽点,为何麦琳的讨论度最大?

7:08 麦琳无法准确、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也容易让她遭到恶意的揣度。

8:52 麦琳的失控行为恰恰是生活中失权的体现。

11:44 一档聚焦亲密关系的离婚综艺已逐渐沦为审丑狂欢。

12:34 节目组是否为了流量“献祭”麦琳,违反了节目伦理?

16:32 麦琳遭到群嘲,节目组也功不可没。

23:18 观察室的言论形成了能引导观众想法和情绪的舆论场。

25::56 上节目的夫妻都有一定的诉求,麦李夫妇是否存在以黑红的形式收割流量?

28:08 渴望浪漫爱还是喜欢爱马仕?麦琳的拧巴可能传统婚姻和消费社会的双重规训。

29:40 麦琳和李行亮在婚姻中的消耗与斯特尔诺内在《鞋带》中的描述极为类似。

31:04传统婚姻中的受害者也会在日复一日的消耗中变为加害者。

37:11 当一个人变成一个梗,ta的具体困境也会随之被消解,变为奶头乐。

44:27  被利用的不仅是麦琳,节目为了流量也可以榨取观众愤怒的情绪。

54:04  对杨子和留几手的“放过”和对麦琳的围剿暴露了大众“恐弱”的情绪。

57:05 我们很容易误把互联网上的观点内化为自己的观点,逐渐失去独立判断的能力。

1:01  当NPD等心理学上的概念被自媒体滥用,就变成了一个更加文明的骂法。

本期主播:夏周,一个文学编辑

本期嘉宾:东来,青年作家

本期剪辑:小琦

展开Show Notes
嘉点料
嘉点料
2024.12.03
终于找到同样的声音了,无论从女性,从个人,从普通人的角度都不想对她太过苛刻,这场审判狂欢越发强烈,越证明的是背后流量的强大,镜头和观点都是前面可引导的,作为一个女性我本能不想参与,看到都尽量躲开,以至于目前为止我还是不太清楚麦学实际上是什么,能比杨子学留几手学更恶劣吗?对于黄执中也是直觉般的想远离这个人,意志不坚定很容易被带跑,好像这就是我的观点,他说出了,可是静下心来想想,真的是吗,我存疑哈哈哈哈
夏懒腰
:
给辱骂帖点不敢兴趣是我的抵抗
嘉点料:不参与任何一场关于女性的围剿🫡
橡胶萝卜
橡胶萝卜
2024.12.03
看到标题就想点赞
启正
启正
2024.12.04
还有一点我看一直没人提,熏鸡事变里麦的丑态是杨子和手哥激发出来的,白天这两个男生拿麦打赌,餐桌上故意去挑逗麦麦,打赌输了还当场鞠躬,麦很不爽开始反击手哥和葛夕不知道手机支付密码。麦让人生气的地方是这种场合她不会去反击霸凌者杨子,反而把关心她的葛夕拉进来嘲讽。麦林有自己的困境和问题,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第七里看到她有点转变也挺欣慰的
夏懒腰
:
这点我也看到了,我也很不爽李行亮就放任杨子和刘爽拿妻子的痛苦打赌。麦琳本身确实有厌女和慕强的成分,一直寻求男性的认可。她想要改变也需要认识到这点。但这档节目目前已经变成对她的围剿,认真严肃的讨论几乎为0。这才是想要聊这期节目的原因。
夏懒腰
:
是的,这期节目一开始东来就说麦李是最接近普通人的,你遗憾很少有人认真分析他们的困境,而这正是因为这档综艺沦为审丑狂欢,麦变为一个梗后,让严肃认真的讨论变得不可能。
7条回复
粤北
粤北
2024.12.03
电影《Nope》对这件事是个很好的回应,再见爱人已经成为了一种“奇观”。一个动物园里供人观赏消费,然后吞噬人的巨兽。对于这种奇观,电影给出的回答就是“nope”,我不抬头看它,我不参与这场狂欢。
说到扮演传统恋爱关系里的角色,让我想到好多情侣也是这样的,看看电影送送礼物,某个成就达成了,仿佛就有爱了,就可以结婚了,假装恋爱,假装成家。
夏懒腰
:
是这样的,当传统婚恋再和消费符号绑到一起,变成又新又旧的畸形关系,不仅可以扮演爱情,还可以扮演独立。
启正
启正
2024.12.04
15:23 不认同主播的说法,指责节目组伦理有缺特别书生酸腐,也是在转移话题,麦的问题一直在,节目组不选她们也不代表问题不存在,麦之所以引起共鸣也是大家在生活中有遇到过类似的人。第一,李和麦是拿了钱的(有说法是18天60万),如果李和麦觉得不合适是可以去拒绝的;第二,我相信至少李是真诚的想来挽救婚姻的,节目总制片人在快男时期就采访过李,很早就认识,第七下里有讲朋友安安劝他们来这个节目。这样的道德指摘不是就事论事,反而在掩盖问题,节目组想赚钱要流量无可厚非,综艺本质上就是商业娱乐消费品
启正:首先你在曲解我的逻辑,我没有提到“任意剪辑”“随意辱骂”的词眼,我也不认为节目组是在任意剪辑和随意辱骂麦林,作为影视行业作业者,我可以很肯定艺人嘉宾自己是审过片子的,艺人自己不过片子也有经纪人过,不会允许节目组任意剪辑的。然后在劳动关系中,如果我犯错老板骂我很正常,我承担后果,所有问题就事论事,麦林把自己的情绪问题转嫁给其他人身上,为什么这几期全是麦,麦自己是所有人里最出挑的,不拍她拍谁,一个人走在所有人最前面,自己挤到杨子和黄的车上,她自己要买熏鸡要当导游弄丢手册,葛夕黄哄她哄到三四点,我要是这片子的剪辑师我也这么剪,放着李和麦半夜分钱的素材不用,剪杨子一个人洗洗睡了,谁看啊。这体面是麦自己丢的,不是节目组恶意塑造的,主播的说法是倒果为因。其次主播说的伦理问题,可以说是所有内容创造者的伦理困境(特别是影像),为什么摄影师拍摄难民贫穷饥荒而没有拯救他们(摄影师萨尔加多,南戈尔丁,荒木经惟),而这些摄影师因此获得个人财富和名望。上纲上线的说,如果节目组在伦理上有罪,所有充了会员的观众也都是共谋,把耶稣推上十字架不是罗马总督一个人,而是所有人。在“猎巫”的流量狂欢里,播客节目本身(哪怕是反对)也是其中一部分。
HD269431z:问题存在和给大众看完全是两回事,世界上问题多了去了,拿出来给大家看作为娱乐,这种事件本身就非常变态。不止这个节目,一切真人秀都是迎合人类窥私癖恶习的恶俗节目。
4条回复
大pupu
大pupu
2024.12.03
我觉得你们说的真的很好!!希望这场集体对麦琳的网络霸凌早点过去
乱想闪闪
乱想闪闪
2024.12.03
23:56 黄执中是辩论怪上身了吧。
夏懒腰
:
辩论到最后其实和“真实”无关,和技巧有关。
尾号123
尾号123
2025.2.16
我其实很能理解主播在讲什么,主播前半段提到的其实是从一个(社会科学的)媒介和传播研究的角度去讲这个真人秀中的再现,没有说这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只是去探讨这个真人秀的再现(representation)方式方法(比如,节目的分集方法和每周放松的时间安排在客观的意义上把麦情绪失控的片段放大和延伸了、麦琳出现的时长更多、麦琳出现时候配乐的不同选择 等),主播从一个社会科学的角度讨论拥有剪辑权的制作方《如何》再现麦琳的形象并让他成为实时热点,而不是在说这个行为到底怎么了到底犯了什么罪。当然,社会科学中的媒介研究+传播学只是其中一个角度。评论的一位伙伴可能误把这部分关于representation(再现)的讨论和后面更偏规范性的道德问题(ethical concern)的讨论混在一起了。
尾号123:第二,规范性的道德讨论(比如,镜头和社媒讨论的风向齐刷刷地对着已经领过高价工资、签署同意书的但是可能有情绪问题的麦琳到底是不是道德的?如果认为是不道德的、那不道德究竟出在哪个步骤或者哪个人物身上?)是开放性结尾的、也没有确切答案,只是一个思考过程。同时感谢主播提出媒体道德的维度,之前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中还没有听过这方面。
月亮公园
月亮公园
2024.12.06
58:16 最后说的真好,感觉自己的情绪真的很容易被互联网牵着走
夏懒腰
:
这个节目发展到李行亮被抵制且被抵制成功…确实太没营养没意义了…唯一的意义就是确认了不值得
IreNe--zhou
IreNe--zhou
2024.12.04
47:48 只要不骂麦就会被冠上i麦的帽子..确实偏离了分析婚姻关系的节目初衷。他们这段关系里双方都有问题。
夏懒腰
:
是的,不然就是“祝你有个麦麦一样的同事/婆婆/女友”之类的…抵制网暴不等于否认一个人没问题…普通人都经不起这样逐帧分析,而暴力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看了简介就很想听了,第一次从节目的制作角度看这个问题诶,有意思。
第二,很喜欢这个标题
Elfe_EZvL
Elfe_EZvL
2024.12.03
是的!因为社会缺少情绪发泄的出口,大家好似逮着一个人,就开始猛攻。流量至上的年代,没有创造,只能随着流量的洪流,想要分一杯羹。我觉得,这也是媒体的可怕之处。如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等媒体与政府的协作,大博主下场,流量的加持,让一群人涌向该城市。大家的脑子都太热了,没办法思考。是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的思考,成为一位健康的人🌹
尾号123
尾号123
2025.2.16
37:58 是的。我其实很不喜欢这种文化生产的(最近一些年间随着流媒体时代全面到来便愈演愈烈的)方式-就是把观众的负面情绪当成生产资料(比如大家说看再见爱人多么多么生气、愤懑,然后一边生气一边讨论/吵架一边看)。我觉得这和以前单纯拍一部让人生气的片子、拍一部让人伤心的片子还不一样,如同主播所说,这是一种从上而下的(top-down)话题创造/垄断,从而把观众从上而下的陷进去。
尾号123
尾号123
2025.2.16
05:11 终于有人说这个了🫣但之前好像发在某几个平台上、在这个方面(比如认为嘉宾已经是privileged group、嘉宾的class已经高乎于常人等等)对这个节目发出不一样的声音都会被册帖(也是我刷到的别人说自己被册帖了)。
杨立英
杨立英
2024.12.12
看过东来的《奇迹之年》,具体内容已经忘了,但记得当时是一口气看完的,惊叹于作者文字朴实,却给读者呈现出惊人的想象力
拒绝参与对女性的围剿
大力强
大力强
2024.12.05
先赞
HD269431z
HD269431z
2024.12.05
真人秀这种娱乐本身就是恶,一开始就应该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