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录制日期240323
帕萨没有特。从今天起恢复我之前那老本行啊,开启一个全新的板块“脱口秀不大会·焕新季”,每周争取让您乐呵一会儿。 */
今天的主题是个一般疑问句,“Q和A必须在一起 吗”,想到这个选题的编剧大佬跟我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还带点儿叛逆。确实(停顿,若有所思),这个编剧大佬也是我本人啦。灵感出自一则旧闻,就今年春晚刘谦那个魔术表演,主持人小尼的两张牌没对上,一半Qiu一半Ace。给北方的朋友们注解一下,就是半拉圈和半拉尖儿。然后到了元宵晚会,小尼解释当时的错误其实是想说“Question和Answer注定要在一起”。这种穿凿附会,算不算变相给知乎打广告呢,“有问题就会有答案”。
后来还没出正月,已经有某个省份把这事写进了模拟考试作文题,该说不说命题人的精神状态真是遥遥领先啊。回想我上学那会儿也是有点憨憨,学习考试这个一有问题就得赶紧找到答案的苦差事,我却乐在其中,而且成绩还不错,这里小小的紫禁城一下。额,就是凡尔赛这个词的国潮化表达方式。
早在高中就有人叫我“大神”,在敬谢不敏之余我也颇有感触,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还是得善用优势。比如这几年我感觉自己貌似有点搞笑天赋,但这玩意根本上来说主要还是基因里带的。具体说来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for example,吉林那疙瘩有个脱口秀演员姓严,艺名严值高。类似地,我也有自己的姓氏优势,各位以后请叫我“段子多”,我的最新艺名。
说到这“yi名”,我小时候特别崇拜ta,因为老是在《读者》《青年文摘》这种地方看到“作家佚名”,却不知道这个人是男是女,长什么样子,只是惊叹于ta咋那么有才呢,全天下那么多的文章都是ta写的。长大后我也才明白,佚名这玩意,充其量就是豆瓣和小红书里的momo,就是那种做了坏事怕被认出来而采用的伎俩。
长大后我也才知道,做学生那时候我们课上课下搞的那些坏事和小动作,包括谁跟谁有“绯闻”,老师都一清二楚。对我们这帮“问题小孩儿”他们很多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道是你无伤大雅地搞搞小动作不要紧,被发现那可就是你的不对了。可随着岁月流逝,我们也有新的发现,有的时候有问题的其实是那些自以为是的大人们。就说说去年过年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年前闲着蛋疼考了个雅思。成绩出来她妈绷不住了,说你tm花大半个月薪水报名,怎么才考8分?一个学财政的,才挣这么点,扪心自问你对得起谁?像这种灵魂拷问,还真就很难回答啊。
其实能够提出问题本来是好事,很多时候恰恰是出于好奇。英国有位思想家也说过,好奇心是继食物、住所和啪啪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第四驱动力。然而对于人类文明存在的究极意义,我们再怎么刨根问底也只能刨个稀烂,不是凡事都会有个明确的答案。因为人心各有所向,万事万物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有些时候,Q和A是否绑在一起也就不重要了。曾经我是个特别擅长内耗的人,总是会对某个迷惑的事情在心里问上一千遍一万遍,现在觉得也没必要。让自己觉得舒服就好啦!
/* 就像这首《你的答案》:
低着头 期待白昼
接受所有的嘲讽
向着风 拥抱彩虹
勇敢的向前走
黎明的那道光
会越过黑暗
打破一切恐惧我能
找到答案
哪怕要逆着光
就驱散黑暗
丢弃所有的负担
不再孤单
不再孤单(声嘶力竭) */
讲完了,谢谢大家。Remember me,我是演员段子多,点赞关注快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