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86 林小英对话严飞:当学历加速贬值,不内卷的出路在哪?

vol.86 林小英对话严飞:当学历加速贬值,不内卷的出路在哪?

57分钟 ·
播放数37990
·
评论数98

本期节目,我们对话北大教育学院林小英与清华社会学系严飞两位老师。

话题由一本书引发,耶鲁大学教授丹尼尔·马科维茨最新出版的《精英陷阱》。

回顾我们的求学工作之路,不管家庭背景如何,凭借自身的才能和努力跻身精英阶层,曾经是一条非常具有诱惑的主流成功路线,也被视为优绩主义路线。

然而这看似美好的愿望却在大环境中悄然发生变化。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曾批判优绩主义引发精英的傲慢。

而丹尼尔·马科维茨看到的则是中产在这一过程中的全面落败, 成为精英的诱惑是一种陷阱,让每个人都陷入无休止的内卷与倦怠之中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条卷教育、卷工作的向上路径为什么让我们如此疲惫?当学历贬值的声音甚嚣尘上,当教育越来越贵,普通家庭与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

林小英去年出版了反思基层教育的《县中的孩子》,集中表达了她对教育的思考,也让她走入了更广泛的公众视野。我们希望通过两位老师的对话,展开一场关于精英教育、阶层流动的探讨。为我们拆解教育内卷、职场倦怠背后的“精英”迷思,并且探讨可能的破解之道。

这场对话在线下空间录制,我们将本次对谈剪辑制作成了播客供大家收听。

【温馨提示】

下拉至文末,可扫码加入知本论听友群。

【本期嘉宾】

林小英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

《县中的孩子》作者

严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穿透》《悬浮》作者

【本期主播】

孙冰洁

中信书院主播

【你将听到】

02:36 从精英的傲慢到精英陷阱,矛头为何都指向“优绩主义”

05:31 名校正在批量生产”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07:36 机会越来越向1% 的人集中, 99% 的人在遭遇不平等的创伤

12:14 成功的悖论:中产怕变成无产,精英忙到停不下来

15:18  中产的教育焦虑:”鸡娃“是阶层滑落的深层恐惧

17:24 精英实现“阶层复制”,要付出多少成本?

22:48 从拼成绩到卷游学、卷马术,教育为何越来越贵?

24:21 在“优绩主义”主导的体系里,没有人敢慢下来

26:59  忙碌是精英的通行证,闲下来是失败者的标签?

27:57 文凭的价格上去了,但学历能兑现的东西越来越少

33:57  当代年轻人的现实处境:我不是考公成功,而是人生上岸了。

36:54 所有焦虑都在提前,年轻人不敢失败

40:09  如果不按照既定的规则和流程时间线去走,就会变成过期罐头?

42:00  “赛道”概念的出现,导致了大量同质化的无效竞争

44:19 当你精疲力尽了,“脱嵌”出来是种本能

47:02 人是万物的尺度,要为自我立法。

49:01 走出“洞穴”,把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50:03 最近调研中,林小英最感动的一件事

【提到的书】

精英陷阱》【美】丹尼尔·马科维茨

《县中的孩子》林小英

《悬浮》严飞

【制作团队

出品人:朱虹

本期策划:姜艺萍  孙冰洁

后期制作:筝源华夏

视觉设计:赵妍

运营推广:孙冰洁 周晓阳

【在这里找到我们】

欢迎在小宇宙、中信书院app以及其他播客平台收听「知本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下载中信书院app

关注视频号“中信书院”参与互动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信书院”私信或留言。

附:知本论听友群二维码

✨商务合作/嘉宾推荐:请发邮件至sunbj0410@163.com

【声明】

本节目由中信书院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大家独立思考,谨慎决策。对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主播及节目嘉宾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或部分转载、发表及引用本播客任何内容。

展开Show Notes
Annikastudyi
Annikastudyi
2024.12.13
小时候向往成为都市丽人,长大后发现那是都市隶人
HD257551d
HD257551d
2024.12.13
43:26 国内根本不鼓励差异化和多样化,我做过大龄研究生,同学普遍小我五六岁,读研期间的各种资源的竞争根本不会给大龄学生开放,你不符合这个框架就只能出局
.Hope.:没办法,中国目前的教育很怪,在一些方面为了规范化,设置的特别简便,清晰,说得轻松就是给你规定了一条大路通往罗马,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在这其中还有小工具和各个专业的证书,就这么点,所以经常有人说高考是改变阶级最容易的办法,但好像并不是了,因为逐渐极致化了,所以这么清楚的一条路,给人分了369等,也因此设置的过于规则化,但凡你少了一个步骤,不连贯,你就走偏了,不在这条路上了,但大家都只是在这条路上比,各种竞争也只发生在这条路上,所以教育在要求同质化的同时同质化已经过于严重了,你已经不在这条路,那些规则就已经把你筛选出去了
think_in_dec:没感觉国外就很鼓励多元化,结果是很多博士或者研究生在国外一样要端盘子
HD971006p
HD971006p
2024.12.12
话题非常好,和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人生到底有何意义的问题勾连上了。优绩主义强调竞争,杰出,强调不断地精进,但是它对成功的定义太单一,太容易产生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划分。人为划定一个标准,便会牺牲掉很多活泼泼的东西。一开始我们也许是被灌输,然后一点点变得习惯,甚至变得要捍卫起现有的游戏规则,因为害怕自己辛苦挣得的一点东西也会失去。但仔细想来,成功了就能幸福吗?没法做到游刃有余的人生又怎么办?很喜欢林老师的那种洒脱、勇气和直觉,她说脱嵌就是一种本能,是啊,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本能活着就好了啊,麻烦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要自动背起枷锁?严飞老师说的同温层和小气候,也很有借鉴意义。总之很有启发的一集节目!
箫箫尔
箫箫尔
2024.12.12
“人是万物的尺度,为自己立法”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在焦虑肆意横行的时代,需要偶尔跳脱出来,放空自己。
九号球球
九号球球
2024.12.15
相比较于“精英体制”,“绩优主义”的翻译显得特别“狡猾”,从字面上来看,“绩优主义”更局限于表面,引导人往单一的“成绩”、“绩点”上想,从而消解了更严肃更深刻的东西,让人容易忽略背后了关于“体制”“社会结构”的思考
54:44 最近听了陈行甲老师跟孟岩的播客,读完了陈行甲老师的《在峡江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录》,又看了十三邀,林老师跟许知远老师的访谈~
内心感觉很丧,就是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被时代卷成这样,而且还是早早被打上被淘汰,你不行,你是差生的标签,你以后就这样了,一辈子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
这是教育的目的与初衷吗?我想不是的,但确实教育又带来了这样的真真切切的后果,这值得每个人去反思~
我们高中的校训,知识改变命运,向理想要动力,向勤奋要成绩,那个时候中考 高考,都是相对公平一些,大部分人都是上高中,都能考上一个还不错的大学~
对比现在,孩子被过早的分流,连读高中的机会都没有,他们还懵懵懂懂,还没想明白或者还不曾想过自己不想要什么(很多人一辈子可能也没有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但是最起码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就早早的被定义,被框住在社会的底层~
那些被掐走的尖子生,被提供更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设备,优秀的老师资源,他们大部分人成了会学习的书呆子,会考高分的低能儿~而那种被早早划到底层的孩子们,他们原本身上可能有更多色彩,但是在卷的环境下,他们也不敢有任何一丁点儿放松,他们在自己有限的资源里面继续挣扎,虽然最后可能荡不起什么涟漪~这是不是社会的悲哀呢?
所谓的差生,还有所谓的优等生,好像最终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我觉得教育就像是陈行甲老师说的,教育应该是看到路边的野花会心花怒放~
孩子应该会思考 懂关怀,爱自由~
我们应该培养园丁,而不是木匠,现在的教育却在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木匠~
想不出什么昵称:教育就是为了筛选
想不出什么昵称:虽然残酷,但是无法否认
8条回复
Nuyoah_YbqZ
Nuyoah_YbqZ
2024.12.13
05:31 整个社会都在给我们无形的灌输成功的模板,大家都努力朝着一个方向,将那个方向内化为自我的评价标准。
HD105970v
HD105970v
2024.12.13
想多听嘉宾讲一些,主持人可以减少排比发言
目前社会的教育用来筛选标准化的人,非标准化的都被贴上不合格的标签,成功与否不是界定你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人生来就应该有自己的色彩,不被世俗的眼光束缚和裹挟,也许自己不进入内卷的洪流,也能感受到春日的暮光,冬日的白雪。
季白初陸
季白初陸
2024.12.15
研究生参加秋招有感,受了七年的高等教育最终还是回到了曾经的应试教育体系,真的很割裂,我感觉教育从根源上就是腐烂的,我们还活在教育的“大跃进”时期,我们这代人能够意识到当下的教育问题,但无法改变,也不知何时能改变。
嬉汐
嬉汐
2024.12.14
五人学校的故事非常有力量,现在所谓的努力学习实际上就是长时间无休止无休息的学习,是反人性、违背身心健康的学习方式
想不出什么昵称:底层人没有其它出路
HD259294m:白听了
3条回复
这种把人物化变成牛马的体系需要被打破,需要反抗
想不出什么昵称:哪有这么容易,问题要是容易解决的话,都不会有这两个字,教育就是为了筛选
JoneLee
JoneLee
2024.12.13
49:13 当自己的能力不足支撑让自己看到更广阔的视角的时候,可能也就只有“卷”这个办法了,更可怕的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自己还努力就不太好了😂当自己站位足够高,倘若这个时候发现世界真是一个草台班子的时候,真的似乎就可以“躺平”了😂这期播客更坚定了我卷的决心,考一个更好的研究生嗯嗯哦
知本论
:
一个没想到的结局哈哈哈,祝福
EvaCoriander
EvaCoriander
2024.12.13
民营和外资的路都极速收窄,只剩下国有,于是大家争相“上岸”。虽然整个世界都在右倾、固化和分化,但还是想劝年轻人把视野打开,能跑就跑。
橘猫酱_iIwB
橘猫酱_iIwB
2024.12.15
19:31 国内中产阶级太脆弱,一份工作就能把人生搞乱
取个昵称
取个昵称
2024.12.14
感觉中产阶级焦虑的点在于自己的资源还不足以让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从而在社会上能有超越自己阶级的可能,其出发点来源自己的阶级不够固化,而不是需要一个真正公平的环境,因此中产谋求的其实是不竞争而获得比上层更多的机会,但这可能吗?
悠灵的灵
悠灵的灵
2024.12.13
52:14 所谓混龄教育的美
对于教育内卷的个人浅见:
1.最常见的对照组国内和欧美比,欧美更习惯人以群分,以及更严重的阶层固化,白人就是白人,黑人就是黑人,亚裔就是亚裔,阿拉伯裔就是阿拉伯裔,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圈子里玩,想要跳出自己的圈子和阶层,整个社会都不让,中国没有阶层固化的概念以及不常讨论固化,并且所有人在现有体制内接收到的都是平等的不分类。
2.人都想要更好的生活,作为普通人也没有很多资源那就委屈自己成就孩子,让孩子往金字塔尖挤,大家都这么想要更好的,那就卷吧,总会有人被刷下来,同时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崇尚努力拼搏,从小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好好工作努力拼搏是底色 。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从小被教育的好好学习,好好考试,上个好大学,然后考研 ,找个稳妥的工作,争先恐后的当个拼搏的螺丝钉。
3.现在的内卷局面是国民推动的,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等大环境是诱因,因为都想要更好的,导致学校教育局社会面才跟着调整改变 比如现在被人诟病的课间休息不让下楼玩怕出事,那也是经不起家长告,稍微蹭破点皮 拉肚子都要上学校闹,甚至都要告到教育局 学校也怕了,造成现在这个局面国民是始作俑者。
4.都在抨击教育体制和应试教育的其实不是教育体制和应试教育的错,是跟不上社会面和国民的变化主要是人的变化,大家有钱了 看的多了,自然就想要更多,放在20年前还没有那么多人想考公考研想挣钱 ,20年前的学校教育水平远远没有现在高,那时候我家那边学校打骂体罚特别普遍,现在你再试试动学生一根汗毛,可见现在的教育环境比那时候先进多了,不是没有变化, 是跟不上变化。
5.家长的心态,习惯性焦虑,大家都卷,你躺平你就要承担学校、其它家长、社会面、甚至是自己孩子的压力,人家都学都报班,你不报孩子都不同意,毕竟随大流风险最低。
6.社会的平安稳定形态还需要更合理,现在管理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管理保证平安稳定,所有人都像温室的花朵,绝不是说不要平安稳定,程度要长期实践改良,抓大放小。
HD655496l
HD655496l
2024.12.13
40:24 确实站着说话不腰疼
许阿贝:听到这里我觉得像在开会,一点也听不下去
民工乙
民工乙
2024.12.16
说的都是现象,用现象当本质就是本末倒置。学历能和以前比么?供给过剩。🇺🇸五十年代后的繁荣,我们60S后的机遇,就是因为前面断代,人都没了,但凡上个学认个字就比别人强。和平年代久了都有这个问题,没有大洗牌如何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