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事件带来什么思考?为什么中国不允许安乐死?老龄化社会如何善终?vol.15

琼瑶事件带来什么思考?为什么中国不允许安乐死?老龄化社会如何善终?vol.15

70分钟 ·
播放数7947
·
评论数150

当生命因无法逆转的疾病或衰老走向死亡,如何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的旅程?安宁疗护和安乐死有什么区别?老龄化社会,我们面临怎样的“善终”困境?

今天的节目,我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郭艳汝主任,她从事安宁疗护和临终关怀多年,我们不仅聊生命,更聊如何在生命旅程上做到“善终”。虽然聊的是死亡,但这期节目并不沉重,希望通过郭主任的专业视角,给大家一些温暖的思考,也许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生命与死亡。

❤️什么是安宁疗护

02:44 琼瑶选择背后的善终困境

08:07 为什么中国人不敢谈死亡?

11:16 安乐死和安宁疗护有何不同?

12:44 为什么安乐死仍充满争议?

17:49 治疗与放弃治疗之间,还有第三条路

🍂从救死扶伤到送人善终

28:43 第一次接触安宁疗护:那名被抛弃的新生儿

30:28 我就想要不疼,这难道没有治疗价值吗?

32:54 从麻醉科转向安宁疗护,我为什么“往低处走”?

📈安宁疗护的现状与挑战

33:47 无法治愈的肿瘤晚期病人,消失在医疗体系中

39:17 排名倒数的中国死亡质量

41:04 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安宁疗护工作者的职业困境

💌成就感不再来自手术刀

48:53“谢谢你很好地让我送走了父亲”我的第一份感谢

51:18“我们准备再要一个孩子”家庭的重生

01:04:15 让生命完整,医“生”也医“死”

致敬生命!

🎙️主播

  • 郭艳汝: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主任医师
  • 李治中(菠萝)🍍: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制作 | 小雨

🎵BGM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 John Denver

Melancholic Piano (Solo Piano C Major) - Jacory Brown

*郭主任注:

  • 20年前对于儿童实体瘤的认知还是有一定局限的,所以实习期间遇到的那个孩子当时的诊断可能有所偏差,现在回看,只能确定是恶性肿瘤,但是具体的肿瘤类型已经无从考证。
  • 关于2000年和2023年的预期生存寿命,访谈中说的数据可能不是很精确,是一个大致的记忆,表达的是一个人均寿命增长的趋势。
  • 对于包括但不限于以上两处表述不精确的地方,请各位听众和专家多多包涵,关于生命教育、安乐死、安宁疗护这样一个开放性的议题,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展开Show Notes
58:43 天呢忍不住眼泪了
升级版小侄女:58:52 第一次听科普博主哭泣。致敬郭医生。
na_11
na_11
2024.12.16
自己家人经历过癌症晚期和阿兹海默失智后的离开,在经历2次这样的经历后,非常明确希望自己可以有尊严的离开,但是现在国内的医疗环境(即使在北京,甚至家里有医疗资源)真的很难找到,尤其老人阿兹海默病症的,在后期都找不到能让家人放心的医疗机构。非常希望国家未来能重视像郭医生这样的医生与机构,她们甚至值得更大的尊重与敬佩,人无法选择生,但希望可以选择自主有尊严的离开。这期播客很有意义!
HD214754w:该怎么做?
乐医李
乐医李
2024.12.16
这一期感觉特别完整,医生的整个心路历程好像我跟着走了一遍,听完坐了很久才平复心情。对于救死扶伤有了新的认知。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有医护人员在保驾护航是文明和医学进步的成果和目标吧。感谢有开创者们
二环
二环
2024.12.16
53:30 听到这都受不了了,何况医生要面对,我可以选择把音频关了,医生是逃不掉的,内心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梦婷_V31X
梦婷_V31X
2024.12.16
致敬郭主任,听哭了
通过看脱口秀大会知道菠萝老师,算是第一次通过一个综艺节目接触到专业的关于癌症的医学科普知识。后来关注了菠萝老师的抖音和公众号,现在关注播客。听完郭大夫的分享,对郭大夫肃然起敬,听完送花生家属的故事,郭大夫不仅仅帮助了一个可怜的孩子,帮助了一位可怜的母亲,更是拯救了一个家庭。致敬郭大夫。希望有越来越多像郭大夫,菠萝老师这样的优秀大夫。
80后菠萝博士
:
郭主任真的值得钦佩。我是科研工作者,不是医生😂
妖零零格鲁布:我以为菠萝有医疗职务的,也弄错了😂 但菠萝博士让我认识了很多您优秀的医生朋友,哈哈哈
04:23 怎么可能呢?
在华夏文化中新生有很多的仪式和庆贺,以及快乐。
同样,死亡也有很多的仪式以及缅怀。只是被当下流行意识形态定义成为迷信,又或者是封建迷信而已。
华夏文化中,其实对生和对死都有非常深远的研究以及各种应对方式,只是在传承的过程当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被排挤以及抨击。我们现在无数年轻人,乃至是中年人都已经遗失了华夏老祖宗传承以及遗留给我们很好地应对生与死的智慧以及方法,都已经断承了。
当然,时代不同了,环境不同了,意识不同了,条件等各种因素也都不同了,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其糟粕,传承其优良,并发扬光大,而非全盘否定与丢弃。
原来是MissLee:32:32 举个例子,华夏的不少节日其实就是古人应对死亡恐惧方式方法之一。比如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又例如传统老人在六十多岁以后会有意识地给自己准备寿衣(我外婆就是,PS☞寿衣是指给自己准备去世后想要穿的新衣新鞋,而非殡仪馆里面的那些)等等,很可惜在口口相传的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中,这些节日背后的真实底层逻辑(即真相)都没有被传承与记录下来(当然原因有很多),而只是流传下来了形式,最后在科学占据话语权的工业时代以后,在一两百年的屈辱史中被标志成为封建迷信,真的很可惜。 这些习俗中其实都蕴含着非常深厚与神奇的心理效应,幸好当下有部分本土心理学研究者正在从民族心理学维护去深层挖掘与研究华夏文化背后的心理机制与效应,慢慢解开这被打入“封建迷信”冷宫的各种华夏文化中的习俗。
80后菠萝博士
:
很好的分享,谢谢
收入与职业极度不匹配的一项工作。说伟大不至于,但一定是非常善良。这么说就更难过了。
李灵犀
李灵犀
2024.12.17
拒绝过度治疗,希望让更多末期病人能得到善终,有尊严没痛苦地离去
呵呵是猫
呵呵是猫
2024.12.16
殡仪馆工作都被抢着做,安宁疗护怎么会没人做,不要总想着从三甲医院招人啊,回归有医疗属性的服务行业啊,当做是服务行业来运营才有希望
双氯芬酸:没钱啊,安宁疗护的很多操作无法收费,现在医院又是营收自负的,没有政府支持很难推广。
80后菠萝博士
:
核心是解决收入问题。
3条回复
燕子_XmS4
燕子_XmS4
2024.12.19
不知为何我非常希望我国有安乐死这种方式吧 在病床上一动不能动 一切靠他人来维持饮食起居生命时 也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家人也是一种心灵也伤感又无奈
eloge
eloge
2024.12.17
59:53 听到这儿真的忍不住哭了,郭医生实在太值得人尊敬了,希望能更多重视这样安宁医护的工作,给予更好的资源。
毛皮皮蛋
毛皮皮蛋
2025.1.15
55:20 这期听到这里哭了,大概是为了幼龄患者哭,也是因为医生所说的,目前在的岗位跟其他岗位“社会地位”有差异,可能表达能力不好,想感谢抛弃比较多世俗观念,坚守在各岗位的工作者、感谢守护我们的人。
生菜宝宝:不要质疑自己,也不用为所谓的社会地位纠结,去做对的事情就好。
感谢菠萝采访了郭老师,我的母亲在美国安宁疗护团队的照顾下过世。在整个过程中,作为家人我从第一视角观察和体会到安宁疗护的医生和护士们如何把临终病人每天,每刻的生存质量放在第一位的感动。我记得那位临终关怀护士每隔几天就会来家里看望她,他的问题完全不是我们平时在医院听到的只关注症状的医患交流,更像是一个朋友和彼此聊天的态度。比如你这几天过得好吗,心情如何,排便通畅吗,晚上会醒吗,然后根据各种生活细节的沟通来决定调整各种止疼和其他药的用量。医生甚至在视频问诊中会问她信教吗,你需不需要信仰支持。
总之,安宁疗护的过程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人生走到最后,相对平静地有尊严的离开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情,对病患本人和家人的心理关怀甚至和生理关怀一样重要。而做这件事情的医生和护士们真的是人间天使,他们每天可能要跑很多地方,见不同生命末期的病人,还要尽最大努力帮助每一个各不相同的家庭。
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郭主任和其他安宁疗护人员做出的努力,谢谢你们!
endupasabook
endupasabook
2024.12.28
这期播客我听了极为感动 人的尊严价值都在一念间升华 相信你们的职业和超出职业范围之外的付出一定会有超预期的收获 两年前我曾经痛失所爱 而后的我 因为她的离开而更加勇敢坚强快乐的面对生活 人各自而安又因果相连 感谢你们的分享和帮助 ㊗️越来越好 健康快乐👍👍👍
《白色巨塔》里面有个情节,是一个医药代表突然发现癌症晚期,一个医生想给她体面的临终关怀,但是院里领导觉得留着她在院里是浪费有希望治愈的病人的资源,坚持要让她转院去其他小医院,后来转院后她很快去世了。
湖一浪:对,我听的时候也想起了这个情节
mia_6DJj
mia_6DJj
2024.12.20
非常缺安宁疗护,刚刚经历了家人的别离,在我们这个千万人口的城市,只有3家医院有相应科室,距离10–19km,我们最后还是从临近的三甲拿药,剂量限制得非常少,前面如果评估需要10mg一天,给你了14天的处方,那么你第七天加重了,要20mg了,开了新处方,但取不出药,因为系统里判断你这几天已经有应用,病人很大程度需要忍痛。
两可
两可
2024.12.18
嘉宾真是优秀!
欣悦动
欣悦动
4天前
听了柱子哥。再来听这个,简直就是对25岁弟弟患骨癌去世全过程的一个反思,弟弟在从发现一直北京治病,从开始的有希望到后面的绝望,他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学生,什么知识都懂,我们也深知他追求的生活质量而不是生命的长度,但是这个病从得了就没有质量,骶骨病变一点点的不让他走路,站立到大小便,内科肿瘤大夫也推荐了安宁疗护,但是公立的基本类似社区医院,床位紧张需要等待,都是老人,隔音不好,今天就有人去世让人悲观等等,私立太贵,最后弟弟在急诊的抢救区去世,想想也算是介于icu和安宁病房中间的地带了,因为可以全天陪护,医护也都很好,最后放弃了有创插管,他也就像睡着了那样,无意识的呼吸衰竭了,看着没有痛苦,算是,满足了弟弟最后想自杀却没实现的愿望吧,不过这只是我作为家属的想法,毕竟后面他进食都困难,想喝水,做了个干杯的动作,呼吸机摘下来一秒,他已经没劲了,嘴唇煞白,这是他最后的动作
欣悦动:关于疼痛,他说他一只是合法吸毒,因为每天吃的止疼药太多了,请教疼痛科说可以安止疼泵,但是身体已经不允许了,始终很矛盾很无奈。作为晚期癌症患者的年轻人,希望国家能重视,更需要郭主任这样的人
HD1038582h
HD1038582h
2025.1.08
致敬郭主任和安宁疗护科 能让患者善终、死的有尊严 是很不容易很了不起的事业
HD1038582h:给家属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