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社会关怀丨我们为什么总对安宁疗护有很多误解?从照护到安宁疗护

6.4 社会关怀丨我们为什么总对安宁疗护有很多误解?

10分钟 ·
播放数10
·
评论数0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从照护到安宁疗护,有关爱与生命尊严的人生的必修课》音频课,我是施永兴。现在我们聊第四节,为什么我们总对安宁疗护有很多的误解。

从临终关怀到安宁疗护,国人对概念从误解到逐渐接受

作为中国安宁疗护的经历者,我刚才也谈了临终关怀和安宁疗护两个名词之间可以互相借用,“安宁疗护”这个名字正式在我们国内(使用)是2016年4月21日,“全国政协第四十九次双周协商会议”对于中国临终关怀安宁疗护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由当时全国政协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亲自主持的,这是新中国解放以来,第一次由国家层面召开的推进全国安宁疗护的会议。

到目前为止,临终关怀的概念引进到中国大陆已经三十七年,社会大众对“临终关怀”到“安宁疗护”概念的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是表现在从认识到行动上的。

特别是经历了1987年的“临终关怀”早期概念的混沌认识,到我们现在能够慢慢理解、面对,同时能够正确地接受安宁疗护,尤其是随着2017年在全国开展安宁疗护的试点以来,社会大众越来越能够接受安宁疗护这个理念,我觉得发生这些变化体现了我们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相关信息新闻截图

临终关怀理念越来越趋向了临终关怀的反向关怀,这也就是我和大家分享过的安宁疗护的关怀是双向的,不仅仅是我们给临终患者关怀,其实临终患者也会给社会、亲人和一些医护人员的关怀,这种双向的关怀体现了安宁疗护(理念)的提升。

那么到目前为止,在(针对)社区老年居民第一批、第二批的大数据调查当中,他们对安宁疗护的认识还是很低,大概有78%的老人不了解安宁疗护,只有20%而且大部分在大城市的人能够了解安宁疗护。

有一些人非常忌讳谈临终、谈死亡,往往会采取不由自主地回避和搁置策略,有些地方还认为谈临终谈死亡是不坚强的、不吉利的,是晦气的事情,因为这个词好像不受欢迎,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是世界上最无法否定的规律,人最终都要离开这个世界。

那么就“临终关怀”这个词语来讲,我认为它主要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第一是临终,第二是关怀。

“临终”这两个字对我们活着的人来说,一般都不容易接受,我们都是千方百计地要抵抗它、忌讳它,甚至要拒绝他,因为临终就意味着死亡,一个人的肉体要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地消失,对人来讲,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他会忌讳,我觉得这是人之常情,人都喜欢生,不喜欢死。但是从“关怀”来讲,临终的关怀是对患者和家属的关爱和呵护,它是人道主义的奉献,包括我们对他的心理关怀、生理关怀、人文关怀、居家关怀、亲属关怀和姑息关怀,同时我也提到了刚才社会的进步会反向关怀。

对安宁疗护的最大误解:放弃治疗和不孝

很多人对临终关怀和安宁疗护的理念的存在的误解,主要是认为提供安宁疗护的服务就是意味着放弃了治疗。

安宁疗护的第一个任务是症状控制,也就是积极治疗,譬如癌痛,我们就会提供镇痛,可以通过吗啡口服液、贴剂、吗啡注射液,甚至止痛泵来控制他的疼痛,这并不是不治疗,而是对他的症状的积极治疗,这种治疗和医院里面的治疗是不同的概念,他们是治愈的,而安宁疗护是对症控制的,并不是治愈。

所以,我觉得这是安宁疗护中的误解,千万不要认为安宁疗护是放弃了所有的治疗,其实它是一个积极的对症治疗,更重要的是,它是减少过度医疗;还有在民众认为把临终的老人送到了安宁疗护机构,是子女的不孝,其实这也是个误解,孝是由孝和顺来决定的。

在子女方面,你要对老人真正的孝顺,要顺从自然的规律,因为当这个人不得不走的时候,你就要放手,当你千方百计地用那些无意义的方法来拉住他是拉不住的,因为它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所谓人的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

所以,(作为)子女来讲,我觉得应该要顺从自然,听天由命,真正的孝顺是让老人没有痛苦,满足他的意愿。

比如,我们上一节提到了老人要回家,但是不一定每个老人都能够满足回家的(愿望),这个老人有强烈的感觉要回家,他在释放一个信号,意识到要走了,他预感到了死亡,但是有一些子女因为种种原因不让老人回家,我在安宁疗护查房当中发生很多这类现象,老人辛辛苦苦了一辈子,最后要回到自己亲手建的房子里面,没有满足(他的愿望),带着遗憾走了,想想看,这多么残酷。

人的生和死是有唯一性的,对吧?比如,我们看庄子的《知北游》,他说“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起”。庄子的这句话说明,生命的特殊性是稍纵即逝,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谈安宁疗护当中负面感多,因为老百姓不能接受,我们非常忌讳谈,我们也很少宣传对待生死的那些积极向上、乐观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安宁疗护当中,要积极宣传中华优秀文化当中的盛世般,古人能够通过共享生死,共寻生命的真相,共行生命教育的智慧之门,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今人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更没有理由来忌讳它。

欢迎转发下面海报

共同走进这堂人生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