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8 对话魏思孝|村子日渐消失,我用小说记住疼痛

Vol.18 对话魏思孝|村子日渐消失,我用小说记住疼痛

76分钟 ·
播放数911
·
评论数7

今年的宝珀文学奖颁给了魏思孝,以肯定他在中国乡土题材写作上的创新与用力。作为一个山东淄博农村的八零后作家,他的乡村早已不是沈从文的湘西、汪曾祺的高邮,也不是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或是迟子建的北极村。他的农村少了些诗意,多了些赤裸。笔锋过境,更显粗砺,直见性命,有时也更不堪,但也更真实。那脸、那手、那口吐在地上的痰,仿佛那个王能好就是你在城市通勤可以匆匆擦身而过而不自知,蹲在脚手架下吸烟的农民。然而,他的喜怒哀乐,原生家庭与对婚姻的向往,却暗自丰盈着,通过魏思孝的笔端,我们往往与这些人物有了贴肤的同感。

这次走进淄博和他的农村老家,与他聊小说,听他带着我们走在刘辛村的路上指给我们看哪个人是小说中谁谁谁的原型,哪一家就是之前提到的故事的来源,自己又因为写了谁而上门去道歉的。我们试着从他小说的写法等方面,谈一谈他对小说创作的理解,看看他是如何理解当下中国的农村与农村人的。

【时间轴】

  • 1:03 非典型意义的中国“乡土文学”:《土广寸木》与当代农村写作
  • 7:58 把一切拆开了重新组合,要有勇气用粗粝的语言直面此时此刻的村庄
  • 11:26 “双引号”成为一种小说的审美参数
  • 16:12 “对话”是小说创作的一种工具,该如何使用?
  • 18:43 脏字与丑话:一种缓解生活疼痛的“特效药”
  • 23:58 乡村,是一种处境
  • 27:19 以一个“局内的外人”,让自己保持一定的叙事距离
  • 35:14 创作并不高蹈,要为创作去体验生活
  • 39:14 从《王能好》到《土广寸木》,在续写中构建“辛留村宇宙”
  • 43:01 持续的创作是件很焦虑的事儿
  • 48:30 村子里的日常中有很多文学性时刻
  • 53:15 “酒局”与“春节”变成难以处理的题材
  • 57:18 在“断裂”处启蒙:“第三代诗人”对我写作的影响
  • 01:03:23 用拒否的姿态写作,“用自己的头脑去说不”
  • 01:05:41 “每隔一两年也许我会遇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家”
  • 01:08:59 未来的创作计划

(魏思孝生活的村庄的落日)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在评论区大胆留言!也可以扫描shownotes里的二维码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和我们一起在习以为常的观念里撬开缝隙,松松土壤~

🐝主持人:

刘盟赟  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部编辑,播客「重启试试」主理人。

🦦后期制作:

孙静 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部编辑。

✉️公众号:

数字译文 digitallab

译文有声 yiwenaudio

📺B站账号:

译文经典重读

展开Show Notes
Loudandclear
Loudandclear
2024.12.19
53:23 好想看提到的那幅画,看看王能好“长啥样”
刘盟赟
:
有发在译文的公众号里 可以去康康!
大力强
大力强
2025.1.25
24:01 虽然理解 但是真的很受不了这种“责难”教育
HD714743r
HD714743r
2025.1.13

04:50 想起去年许老师,对着霍香结喊魏思孝
袁雪芬Flora
袁雪芬Flora
2024.12.25
开篇是什么歌啊?好好听啊
朵朵JAC:万青的歌,万能青年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