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是什么病?为什么我无法为沙白点赞 Vol.4说医解药

红斑狼疮是什么病?为什么我无法为沙白点赞 Vol.4

54分钟 ·
播放数3721
·
评论数76

首先我要向大家坦白自己偷懒的行为。这是我把之前做的Youtube视频转为音频,只做了少许剪辑,因此里面提到的最近几天等时间点描述可能令人出戏,非常抱歉。不过这件事我个人非常感慨,也觉得值得和大家探讨。

2024年10月末,一位上海女孩沙白去瑞士“安乐死”的故事引爆全网,不少人将其称为精彩的生命教育,真的如此吗?作为一个曾经做过几年红斑狼疮基础研究的人,我不敢苟同!

🎙️【时间轴】这期播客里你会听到:

02:03 沙白病例回顾。瑞士有“安乐死”吗?安乐死是什么?为什么不能美化沙白的行为

10:24 红斑狼疮到底是个什么病?绝大部分患者的预期寿命已经与普通人无异!为什么红斑狼疮患者会用到激素治疗?这种疗法为什么又让很多患者感到困扰?

17:40 红斑狼疮患者不能晒太阳是怎么回事?40-70%的红斑狼疮患者存在光敏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户外活动注意事项有哪些?

21:47 为什么红斑狼疮会有暴发与缓解的病程交替?沙白遇到的肾炎是怎么回事?严重疾病不能依赖饮食治疗等偏门左道!沙白找到的治疗药物美罗华是什么?FDA半个世纪批准的第一个红斑狼疮药物是什么(不是美罗华)?

29:26 沙白的红斑狼疮为什么会恶化?疫苗不能背这个锅!

34:22 如果沙白的选择稍微不一样一点,会是什么结果?红斑狼疮的治疗药物越来越多,一些新疗法如CAR-T的初步结果令人惊喜。即便身患重病,只要有坚持活下去的信念,未必不能等来革命性的新疗法。

38:33 红斑狼疮的遗传性是怎么回事?是母亲传给女儿吗?

42:06 为什么我无法赞同沙白的生命观,人不是活在真空中,所谓为自己而活,是否又影响到别人的为自己而活?两位让我佩服的病人

展开Show Notes
HD701887z
HD701887z
2024.12.23
命运会区别对待知识水平不同的人。
Y博的科普园
:
确实如此
Caesar19
Caesar19
2024.12.23
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时事评论呀!独立、客观、科学。
Y博的科普园
:
谢谢
小北_CRSi
小北_CRSi
2024.12.28
14岁就患上了这个病,到现在已经8年了,去多了医院看了太多生死离别之后,反而觉得很庆幸自己还能活着,人只有在失去之后才会珍惜自己现在所能拥有的东西,像我母亲说的“还能有药吃就好”,也相信会等来能被彻底治愈的一天!
Yoohoooo
Yoohoooo
2024.12.23
44:30 说得好!美不是单一的,不是只有迎合大部分男性喜欢的样子才叫美!审美单一、价值观单一,会让人失去很多本可以好好享受的生活。
Y博的科普园
:
谢谢
Raxxar
Raxxar
2024.12.25
我觉得这一期多少有点 judge 别人的味道
北斗不是孤星:可是节目里的表述已经非常客观+科学+平和了,毕竟这个事件很容易导致医疗知识方面的误导,主播尽自己的专业力量进行科普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吧:当然不同观点的碰撞与直接的评价可能就会带来judge的感觉,不过多听各方的观点对我们来说也可以思考到底对我们来说哪一种才是适合我们的
fAint_1337
fAint_1337
2024.12.25
我不觉得沙白的选择有什么问题,她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拥有足够的治疗资源,她不可能不知道博主所说的情况,在众多的选择里她选择了自杀,不理解她的人从根本上是对生命价值观不同的人,也没什么好说的。有一点我是肯定的,媒体的报道很多是看重了她这个事情的流量而进行夸张的美化报道,这个是我很反感的。
ckqhxy:26:49 你应该没有在认真听,她如果知道主播说的所有治疗方案,她应该会选择早上市且更有效的倍力游而不是没有太多治疗效果的美罗华。
Estella123
Estella123
2024.12.24
07:39 原来瑞士没有安乐死 是协助自杀。真的被科普了。所有媒体都写了沙白安乐死
HD809692d:所以我们都被带歪了,包括台湾那个主持人的同样事件。
HD427763p
HD427763p
2024.12.28
36:59 我妈得这个病40多年,74岁去世,不是因为这个病而是普遍的老人病去的。所以说这个病并不可怕,正常治疗,根据自己的情况增减激素量,补充钙片,可以活得很长久。
44:37 女权什么时候廉价到这种程度了,为男性审美而牺牲自己的健康简直可笑
飛鳥_Ju5n:她很明显不是女权主义者……
几丶乌
几丶乌
2025.1.23
作为一个长期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当然很理解Y博作为一位医疗工作者,对她治疗方案选择偏颇导致最后疾病恶化的不甘叹息,毕竟原本并不至于到无药可救的地步。
但作为曾大剂量使用激素,引发股骨头坏死以及各种典型副作用的年轻人(当时),其实还是很能想见这种疾病加治疗副作用双重打击下的巨大心理落差,毕竟我本人也亲身经历过类似困境。审美观、人生观当然应该是多元的,但对于她这一个体而言,她的审美和人生价值感受都只能基于她前二十多年的人生经验和认知基础,很难在短时间内就真的转变。加之我觉得没有他人可以轻易代替她作出什么是美的判断与选择。更何况,这个社会对人的评价更多时候本就是片面武断的,外貌的巨大落差也有可能会导致社会关系变化。这些是激素副作用带来的连带问题,应该被正视,被更多探讨,而不是被“美不应该只局限于外貌”轻飘飘化解掉。
其实长期面对疾病的高复发风险、药物副作用风险,加上就医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患者非常容易产生各类心理问题,对后续治疗、生活都产生不可预见影响。个人感受,国内整个医疗行业在患者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方面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如果能够在疾病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配合必要的心理咨询,也许能减少更多这样悲剧的发生。
感谢Y博对红斑狼疮常见误区的科普,也希望更多患者、公众能掌握有效的医疗信息渠道,从而真正获得就医的自主权选择权,而这也恰恰是我们需要医疗博主多做科普内容的重要原因。
4年前确诊的红斑狼疮,一直听医嘱,强的松吃三颗,降到现在一颗。和沙白相反的是,我就非常听医嘱,每天做好防晒,红斑狼疮这几年就很稳定。但是去年夏天开始就开始肠胃不适,肠易激严重。只能吃中药控制,西药没用,今年夏天开始头晕耳鸣,看变了各个科室,医生就说是焦虑症。从此就有吃不完的药,中药抗焦虑药,激素。我有很大的困扰其实就是,不敢公开得了这个病,就想本身得了这个病不能一直站在阳光下一样。亲戚很多都不知道,结婚了老公知道,亲友很多不知道。就感觉好像自己很见不得人一样。
Y博的科普园
:
pat, pat,希望你能早日走出焦虑,得病不是你的错,得任何病都没什么好见不得人的。
阿白_SUES:姐姐你很棒很勇敢啦,抱抱你
4条回复
离不开阳光,但如果没有生命了也就没有阳光了.
木年_Xz7z
木年_Xz7z
2025.3.15
48:16 说的挺好的,考虑也很全面。
我听博主的时候,想到了自己,我说一下,希望能提供更多的视角。

她说这一切,她为什么会这样?是否有受到长期病的影响从而造成心理变呢?让心理钻了牛角尖,走不出来?当然也可以说也有那么多得病的,人家也没这样。可是有的人就是突破不了自己那个心理关口。而且我接触的病友来看,越是读书多、学历高的人,越是会在生病后在意一些“有的没的”的东西。

我原来健康时也不能理解一些人,如博主说的,过分关注外貌的行为,我也很不理解甚至不屑,我从不在意自己外貌,虽然我不好看,但我一点都不在乎,从不化妆,爱穿裤子不爱穿裙子,爱吃啥就吃,我不在乎胖乎乎的,我155身高,我长期体重在135斤以上,他们说注意健康我会感谢一下,他们说难看我鼻子里哼一声。

但是我2023年乳腺癌(那年47周岁),手术化疗放疗,并长期服用芳香类药,一月一次肚皮注射戈舍瑞林,我发现心理慢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乎不由我自己主观控制,莫名其妙的就会陷入低落、悲观,过去不在乎的东西,我突然开始在乎了,怕头发白怕掉落,怕脸上无血色,怕走路看起来呈现老态,怕皮肤松弛长斑,我以前长斑我也毫不在乎,可是我生病后在乎了!在刚化疗完的半年时间内,只要出门我必然洗澡,我生怕自己身上有味道。这些变化你看,它是怎么来的呢?我也看了心理医生一段时间,只是幸亏,我没钱,心理医生太贵了,逼得我开始全方位自救,我读心理救赎的一些书,我开始锻炼身体,调整饮食,与其说是为了健康,不如说是为了拯救我低落的情绪,更不如说是为了让我出现在别人面前时好看一点,有精神一点。你看,过去我不在乎的,我病后在乎了。我现在体重106斤。

我大半生是个不太理解两性生活的人,过程当然也是愉悦的,只是未开始前生理和理性都没需求,觉得它并不是爱情的必需品。 生病后我突然变了,我突然理解了爱情中的性爱、肌肤接触是多奇妙的一件事。但我却没有一个这样的爱人了。被切掉一个乳房,居然打开了我对性的全新认知吗?你看,这些变化不由我主观控制。

现在快两年了,我对外在形象的在意减轻了,但仍然是比我完全健康时要在意。在与病友打交道时,是哪些人给予我更多能量?恰恰是那些没读过书、思考简单的比我更底层的劳动者女性,像我长大的老家农村的父老乡亲一样,她们什么都不想,只想快点好起来,每天的身体好转,能看出来她们是发自肺腑的开心。难道是因为她们生活的目的本就很简单?——活着!

身体治疗的医生也不会告知这些变化,而当我发生这些变化时,我开启了孤独的自救之路。可是假如有病人不知道呢?假如有病人不知道自己的心理变化是由疾病影响,有时不由自主呢?我特别想问医生们,有关注过长期的治疗对心理的影响数据吗?为什么这一块在治疗中连提醒都没有?一说到这些,经常把我憋的想对着所有医生大声呐喊,可是却不知道到哪里去喊。

健康人是共情不到病人心理的,我感觉至少在国内,病人的心理是被忽略了,被无视了,尤其长期服药的某些慢性病患者,健康人只会用健康人的标准来看病人的心理,他们不认为这些人在心理上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态度就像,就像全职妈妈崩溃嚎啕大哭时,男人只会说“处理好你的情绪”一样,而患者只有自己孤独、愤怒、无奈。

如果连医生都没有延伸考虑到这些问题,在后期漫长的治疗中几乎都要患者自己面对,甚至有问题问医生时,医生也觉得烦,因为病人也太多了,他们只救助了生物属性的人就不错了,而社会属性的人,可能被丢在了荒漠上独自应对,而有的病人并不知道自己心理、脾性的改变不由自己。

我不知道沙白女士是不是有如我的改变,只是听到博士讲这个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变化,我想把自己的切身经历分享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到。
Y博的科普园
:
非常感谢你愿意分享你的故事与想法。其实你遇到的情况并不特殊,在遇到严重生理疾病尤其是长期疾病时出现心理、情绪变化,甚至到心理疾病是非常普遍的,因此你实际上并不孤单。这也是为什么欧美会强调肿瘤等严重疾病的治疗应该是多专业团队合作,其中心理支持服务还是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当然不能也不应该要求所有专科的医生都同时成为心理医生,但医学培训时至少应该做到让医生有能力意识到患者心理上可能遇到问题了,该找心理医生会诊。只是我个人理解,这在国内当下的医疗系统、条件下很难做到。一个是软件上大部分医生可能比较忽视患者心理这部分,另一个是硬件上,绝大部分医院也没有那么多心理咨询服务可提供。
以无厚入有间:很好的的回复,很有启发👍
summer_wiiin
summer_wiiin
2025.1.09
医学生实在是难以理解她的选择
铮哥
铮哥
2024.12.24
前女友就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去世的,走的时候四十不到,太可惜了
Na_Fmdj
Na_Fmdj
2024.12.24
没错,我们这些患者都在积极向上生活着,别模仿她。
Wenqing_GjJl
Wenqing_GjJl
2024.12.23
支持!希望继续做下去!
Y博的科普园
:
谢谢
虎_tora
虎_tora
2024.12.23
说的很全面,也很中肯
Y博的科普园
:
谢谢
IMOKIMOK
IMOKIMOK
2024.12.24
博主可以尝试选择邀请一些走感性路线的朋友一起录,这样会跟你的理性有一些微妙的碰撞,可能会更有意思🌷
dnmt
dnmt
2024.12.24
讲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