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 阿兰达蒂·洛伊《微物之神》:喀拉拉的女人和孩子流不完的泪不至于bar

040 阿兰达蒂·洛伊《微物之神》:喀拉拉的女人和孩子流不完的泪

66分钟 ·
播放数157
·
评论数7

那里是印度西南部。

那里有多元的宗教信仰,有源远的种姓制度,有根深的父/夫权制度,有创伤的殖民历史。

正如书中所写:“伟大故事的秘密就在于没有秘密。伟大的故事是你听过而且还想再听的故事,是你可以从任何一处进入而且可以舒舒服服地听下去的故事。它们不会以惊悚和诡诈的结局欺骗你,不会以出人意料的事物让你大吃一惊。它们和你住的房子和你情人的皮肤气味一样的熟悉。你知道它们的结局,然而当你聆听时,你仿佛不知道。就好像虽然知道有一天你会死去,但是当你活着时,你仿佛并不知道你会死去。在聆听伟大的故事时,你知道谁活着,谁死去,谁找到爱,谁没有找到爱,但是你还想再知道。”

作者阿兰达蒂·洛伊透过女性敏锐的心灵和孩童清澈的眼光,观察南印度一个小村庄的宗教、社会和历史,以一个四代人家族的兴衰和一对男女的悲伤写尽这个古老大陆的血与泪。

在宏大的历史潮流中,细微之物生生不息,摇曳,摇曳。

展开Show Notes
也爱这本书。
西瓜小姐635
:
我也好爱这本书,快成年度之书了。😍
趙趙_VJMg:微物之神:潜行、低语与其他 我的这本《微物之神》没有序言没有后记,封面折过半页有一幅作者小照:卷发的年轻印度女人,37岁凭此书得布克奖。她叫阿兰达蒂·洛伊,她星眸红唇,挺好看。封底折页是一段《纽约客》短评。 必须独自进入热带,浸入雨,浸没在文字的缓流中。 从第一行开始:阿耶门连的五月是一个炎热、阴沉沉的月份。白日长而潮湿,河流缩小。黑乌鸦贪婪地吃着静止的、布满灰尘的绿色芒果树上那些鲜艳的果实。 之后一直到322页都发生了什么? 如果只说发生的事故或故事几百字就够了,不能剧透,其实是无法转述。就像无法换一种语言明晰而又有足够魅力地叙说童年、故宅、老人、爱与死——是不可能的。我只能跟随阿兰达蒂·洛伊慢慢游走,或者任凭她把我扔在什么地方,独自经历阅读时必须经历的一切。 经历滞重缓慢的时间。“在荒芜、长满野草的花园(废园)里,充满了小生命的耳语和疾行”,不知道下一行遇见什么,蛇、鼠、猫鼬还是男孩艾斯沙? 随时都有可能在俯垂的热带植物肥大的叶子上或者在老年妇人的心里遇见那只邪恶的蛾。 不知道听见什么,恰克的朗读腔某个受过训练的女孩另一种朗诵的声音,谁的叹息、哭泣、歌音? 过于斑斓过于厚重,太多颜色太多气息,淤塞在一页一段,艰于呼吸。某一行两行突然以更沉暗以金色以睿智机敏让人一惊: 三十一岁,可以活也可以死。 伟大的故事的秘密在于没有秘密。 你知道它们的结局,然而当你聆听时,你仿佛并不知道。 引文总是迷人,希望不用写推荐这本书费劲的文字,只写引文——就是这本书很好的明证。我阅读我喜爱的作家的书评,就是常常再次迷恋写书评的人引用的原作文字:鲁迅先生的,废名的,兰陵笑笑生的,芹溪先生的…… 她或许用这种方式挑选读者:是否能够这样在文字中历险,是否能担负文字的“重荷”——是浸透香料的锦缎,是印度的浓厚浓艳,习惯了文字分量之后随之而来的一定有轻盈、敏锐和明澈,有印度舞妩媚流盼的眼神,有灵动手语。 在时间的河里逆流而上。 《纽约客》的短评说:她对故事的灵巧闪避,令人目眩。讨论情节对她将是一种冒犯。 那么讨论什么大概不是冒犯呢? 童年的秘密。 爱情的秘密。 死亡的秘密。 某种东西被埋在地里,被埋在草下,被埋在二十三年的六月之雨下。 贴近“微物”,看它们的颜色、质地,闻它们的气味,触摸它们。 懂得它们的脆弱和无与伦比的美。如神。 微小的人,总是不够重要,任何人都可能遇见任何事情,最好让自己准备妥当。然而又总是来不及,总是猝不及防。 微物之神, 失落之神。 他们的车会撞上绿色蝴蝶。之后河流继续流淌,有人继续潜行、低语——悲伤就是阿慕和维鲁沙以及跟他们相似的人知道他们“什么也没有,没有未来”,“因此他们紧紧抓住渺小的事物”。 只有悲伤吗?不是。 有勇气,有爱的狂喜。甚至几乎有希望。他们把信心放在脆弱之上,握紧珍贵的渺小之物,离别的时候说的是:明天。 这本书最后两个字。 读过这本书的人可能并不多,读一些就放弃的也应该有。它将是又一本如《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没有个性的人》那样,有些人一直在读读不完的书吗?还不是。比较前几本它还是轻盈些,它有它幽微隐秘的叙事路径,篇幅也不长,文字经营出独特的氛围,暗示着有什么一定会发生,已经发生了——读者好奇的是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这几乎是悬念,有它独特的诱引效果。 而斑斓无尽的细枝末节,隐密处一经彩绘、雕刻之后格外引人注目的微小之物在每一页熠熠生辉,每一处皆可停留、盘桓,每一次回读、圈画、评注都如饮清泉吃热带滋味浓郁的果子,满意得要叹息、吟唱,有时候不是读不下去,是舍不得这么快看到最后,是蓄意拖延。 看到“明天”之后,余华说:我的重读书单里,有这一本。 好几本著名书评杂志异口同声说必须“重读”——经典不就是如卡尔维诺所说“不是我正在读而是我又在读”的书吗? 可以确认《微物之神》是经典吗?不知道。 我也认为需要我重读,再次体验惊喜惊艳惊愕,体验疼痛、哀伤以再次获得启迪:关于大的背景,再次看到她说:历史散发枯萎的玫瑰花的香味,关于细小的人细小的东西,也如阿慕与维鲁沙一样,紧紧握住微小之物。 微物之神。
6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