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去 EP41 | All in AI 应用出海的 idoubi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41 | All in AI 应用出海的 idoubi

74分钟 ·
播放数652
·
评论数3

今天我们邀请到在 AI 圈子里的相当有名的 idoubi,idoubi 是一位 idea 非常多、执行力又特别强的人,在社媒上 build in public 一天实现一个idea。作为从大厂出来的全职独立开发者,idoubi 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和高潮低谷。我们也将和 idoubi 一起探讨在这么多的 idea 里,加上 All in AI 应用出海的策略,如何选择产品的方向和验证产品的需求,在出海这件事上,又有什么样的收获和经验。

---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采访了独立开发者 idoubi,深入了解他在过去一年全职开发 AI 应用的旅程。idoubi 离开腾讯后,尝试了十多款 AI 应用,如 AI 红包、AI 壁纸和 AI 搜索等,期间他反思了自己早期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缺乏市场调研的问题。目前,他更加注重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并计划将精力集中在表现最佳的产品上,比如 AI 试衣应用,同时也探索 2B 市场。idoubi 坦言,从最初的轻松到如今的焦虑,他在努力寻找商业化与个人兴趣之间的平衡点。

Takeaways

  • 独立开发者应在产品功能完善后再考虑开发新产品,至少要包含市面上竞品的功能和用户多次提出的功能。
  • 选择产品方向时,初期可以从个人需求出发,但后期需进行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避免闭门造车。
  • 全职独立开发者容易陷入 “达芬奇综合症”,即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导致每个项目都难以深入,建议专注于少数几个有潜力的项目。
  • 利用好个人品牌影响力,特别是对于在特定社群(如中文推特圈)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开发者,可以有效地降低外包成本或吸引高质量人才。
  • MCP 协议具有巨大的潜力,其开放性和对私有数据的处理能力,使其在 2B 和 2C 市场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开发者可以关注 MCP 相关的工具开发。
  • 平衡工作与生活,以及处理财务压力和家庭预期,是独立开发者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独立开发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外包任务以提升效率。
  • 出海市场空间更大,但需要学习海外平台的发布规则、需求分析以及数据分析方法。

Outlines

00:04独立开发者 Idoubi 的 AI 出海之路:坚持与反思

03:38从大厂到独立开发者:Idoubi 的职业转变与心态变化

08:02独立开发中的商业化探索:随性与规划的平衡

13:11达芬奇综合征与产品迭代:如何避免 “重复造轮子”

17:17目标用户与市场选择:中文社区与海外市场的差异

22:23用户反馈与社区运营:Discord 与邮件的实践与反思

28:36时间管理与生活平衡:独立开发者的工作与生活

37:10MCP 生态与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

49:37独立开发者商业化策略:产品、社区与收入平衡

1:07:40国内外独立开发者生态差异与出海经验总结

Q & A

Q: idoubi 从大厂全职转为独立开发者后,在产品选择和需求验证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A: idoubi 在访谈中提到,他做过许多 AI 应用,例如 AI 红包、AI 壁纸、AI 搜索、AI 音乐播放器等。这说明他在产品选择方面尝试了多个方向。至于需求验证,虽然访谈中没有直接说明具体的验证方法,但从他持续开发并迭代这些应用可以推断,他可能通过用户反馈、数据分析等方式来验证产品的需求,并根据市场反应调整产品方向。此外,他提到自己从后台开发转向全站开发,并建立了一套 SOP,这表明他在提升开发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他一年内做了小十个应用,也说明他在快速迭代和试错方面积累了经验。

Q: 你从腾讯离职后全职投入独立开发,是什么样的契机促使你做出了这个决定?

A: 我个人的性格比较随性,不喜欢做长远规划。虽然之前做过一些副业,但并没有达到可以完全替代主业收入的程度。我离职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对朝九晚五的工作感到倦怠,并且一直有很多想做的产品和想法,例如开发者工具或小型应用。AI 的兴起是之后才发生的事情,并非我离职的主要原因,只是让我在选择产品方向时更多地考虑了 AI 相关的应用。

Q: 播客中提到的 “达芬奇综合症” 具体指的是什么?它对创业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挑战?

A: 播客中提到的 “达芬奇综合症” 指的是对什么事情都很感兴趣,什么事情都要做,但是感觉好像浅尝辄止,未能深入专一领域。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代表着一种挑战,即如何在众多机会中选择合适的专注方向,避免精力分散导致最终未能取得成功。这需要创业者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找到平衡,既要保持创新和探索精神,又要能够聚焦资源,深耕某个领域,最终实现商业化目标。  这与播客讲述者自身经历的焦虑和迷茫相呼应,他正努力从这种状态中突破。

Q: 如何克服 “达芬奇综合症”,专注于将产品从 0 到 10 的完整开发?

A: 播客中提到说话者深陷 “达芬奇综合症”,表现为对多个项目同时感兴趣,但每个项目都停留在 MVP 阶段(从 0 到 1),未能深入开发(从 1 到 10)。  他意识到问题所在,并选择专注于数据表现最好的 “生态安宁” 和一个试衣相关的产品,并计划砍掉其他项目,以此集中精力,完成产品的完整开发。  这体现出克服 “达芬奇综合症” 的关键在于聚焦,选择最具潜力的项目并持续投入,而不是贪多嚼不烂。

Q: 如何平衡全职独立开发的工作与生活?

A: 播客中嘉宾提到,全职独立开发后,工作与生活难以区分,每天辗转于咖啡店和家中,时间安排较为随意。这种状态下,他体会到一种焦虑感,源于对自身在各个领域都没有做到极致的担忧,以及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热点追逐的压力。这种压力导致他甚至对休闲娱乐活动都感到负罪感,出现了一种病态的执着。  嘉宾也提到,Peter Levos 对于用户社区持反对态度,认为这会分散精力,影响生活与工作的平衡,他更倾向于主观筛选用户,只服务于那些真正需要他的人。  这两种观点代表了不同的选择,最终如何平衡,取决于个人取舍和对自身目标的认知。

Q: 播客中多次提到 “坚持” 和 “放弃” 的抉择,嘉宾是如何看待产品增长曲线平缓时,是应该坚持还是放弃的?

A: 嘉宾们就产品增长曲线平缓时是否坚持的问题各有观点。但普遍认为,如果产品仍具备一定的热度或长远价值(例如,Chatbot 或 AI 搜索等代表性产品),则应该坚持。坚持的标准是:至少要将市面上其他竞品的功能,或用户多次提出的功能都添加完毕之后,才可以考虑转向下一个项目。  嘉宾也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在坚持过程中会产生的自我怀疑,这并非易事。

Q: MCP 协议与 OpenAI 此前尝试的插件机制相比,其优势何在?

A: MCP 协议与 OpenAI 的插件机制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开放性。OpenAI 的插件机制存在门槛高、审核严格、封闭性强等问题,导致应用数量有限且适用范围受限。而 MCP 协议作为一套开放的协议,任何人都可以用任何语言基于这套协议开发应用,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极大扩展了应用场景和使用范围,也更容易吸引开发者参与,形成良性生态。此外,MCP 协议更注重数据隐私和私有数据的操作,这是 OpenAI 插件机制所欠缺的。

Q: 国内独立开发者与海外独立开发者在商业化成功案例上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A: 国内独立开发者如果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商业化成功的案例相对较少;而专注于海外市场的独立开发者,百万甚至千万级别收入的案例则屡见不鲜。这主要是因为海外市场空间更大,限制更少,更有利于独立开发者的发展。  播客中提到,很多国内独立开发者将产品销往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商业化成功,这与国内市场环境相比形成了鲜明对比。

Q: 如何平衡产品开发与社区运营,避免违背商业规则?

A: 播客中讨论了产品不赚钱而社区内容赚钱的情况。idoubi 认为,做社群一方面可以帮助到想学全职开发的人,交付内容并获得回报;另一方面,这与产品开发并不冲突,他将社群经验反哺产品,两者相辅相成。宇成则认为,赚钱是主观意愿,应考虑长远发展而非短期利益。他认为付费模式想象空间小,更应关注自身能力提升与长期发展,而非被商业逻辑牵着走。最终,两者都认为平衡的关键在于将内容视为产品的一部分,利用商业逻辑去提升产品和内容的价值。

展开Show Notes
musi_ubrP
musi_ubrP
2024.12.27
49:15 To B还是没有解决数据泄露到大模型的场景,靠mcp是不行的,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客户的用户画像,你给泄露到大模型了,大模型用你的数据来训练,从理论上来讲这个大模型就已经拥有这个数据了,别人call这个大模型是不是也能获取到你的客户的画像?
微泽_kYJs:匿名,不带用户id
小p__
小p__
2024.12.26
首评!从x上来的,一直有关注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