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小柯。今天我邀请到独象来跟我聊天。
我和独象认识是因为前段时间我参加了独象在猫头鹰空间组织的“48小时共居实验室”的活动(关系的一百种可能性 | 十一假期48小时生活实验室),在这场活动中我们大约20个参与者以“关系”为主题,对于“陌生人之间能建立什么样的关系”进行了各种很有意思的探索。
通过这场短暂的共居活动,我得以窥见独象和猫头鹰空间的另外五个伙伴正在进行的co-living共居实践,几个原本陌生的成年人,如何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交流碰撞中构筑起比寻常东亚家庭关系更亲密的家人关系。
对于独象来说,无论是“48小时共居实验”、还是在猫头鹰空间的共居,都是她探索自我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而我很幸运地通过她组织的活动以及和她的聊天分享到了她探索的阶段性成果。
在“48小时共居实验”的过程中,我还有幸体验了一场独象带领的“死亡咖啡馆”活动,对于“死亡”这个在我们的社会中常常被忌讳的话题,独象不仅从不避开,反而通过成为“死亡咖啡馆”的专业带领者、参加安宁医院志愿服务,一直在很积极地触碰。于是我们在这次聊天的最后也分享了有关死亡议题的思考和感受。
在这期节目中,你将会听到:
- 从我参加的“48小时共居实验”开始聊起
02:35 关于“48小时共居实验”和猫头鹰空间
07:00 如何开启一场看见彼此、携手共创的实验?
11:16 带领者只有让自己舒服自在了,才能创造出让大家都轻松自在的活动
21:30 活动组织过程中的冲突小插曲不是坏事,反而在独象的自我成长中扮演了积极作用
27:01 我和独象在48小时共居过程中难忘的环节/片段:户外爬行、黏土创作、计划之外的拥抱告别环节
- 独象在猫头鹰空间的共居实践
36:34 独象协助举办的第一场“48小时共居实验”,也是猫头鹰空间诞生的起点
39:54 独象加入co-living共居的初衷和找房阶段的心路历程
45:27 独象的核心探索课题:在自我独立性和人际互动关系之间的寻找平衡,以及非暴力沟通在其中起到的帮助
53:14 独象为什么选择住客厅,以及9个月共居生活的体验和收获
01:12:09共居生活的人员流动:两位伙伴的离开反而让独象更加珍惜和投入到共居生活中
- 独象对“死亡咖啡馆”、临终关怀的探索
01:18:52 “我很想每个月都聊一次死亡这个话题”
01:24:24 面对死亡,不需要解法和答案,只需要看见它陪着它往前走就够了
01:32:43 关于独象为什么叫“独象”
总之,请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