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26 | 爱的终结:关系的淡化、消失、溶解与破裂祛魅研究所

Vol.026 | 爱的终结:关系的淡化、消失、溶解与破裂

155分钟 ·
播放数2110
·
评论数34

本|期|介|绍

在《爱的终结》(The End of Love)一书中,伊娃·伊洛思(Eva Illouz)详细记录了亲密关系如何结束。她指出,如果说现代爱情曾因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意愿”自由进入“性与情感关系”而闻名,那么当代爱情则以“非选择”(non-choice)的实践为特征,拥有退出关系的自由。伊洛思将这种关系逐渐淡化、消失、溶解和破裂的过程称为“去爱”(unloving)。传统社会学往往聚焦于社会纽带的形成,而《爱的终结》则有力地提出应该研究社会纽带为何以及如何崩解和瓦解。

作者关注的是资本主义在“非选择”和“去爱”实践中扮演的角色。伊洛思认为,社会纽带的解体与当代资本主义息息相关,而后者的特征在于不承诺和非选择的实践——这种实践允许人们迅速退出交易、快速调整价格以及打破忠诚关系。反过来,“去爱”和“非选择”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有力地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可能生育更少的孩子、越来越多地独居以及性生活减少。

正如复旦大学政治哲学教授林曦所说:“积极自由是指你可以去做一件事情,消极自由是指你不要来干涉我,我可以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那么消极自由带来的空白地带要靠什么填补呢?易洛思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靠消费文化来填补空白,所以你会看到为什么现在情感的互动模式,还有亲密关系的建立或消解,越来越多地受经济逻辑统治。这是易洛思在这本书里提出的一个重要洞见。”

本|期|主|播

林之舒:传播学博士生。

徐迎春: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曾从事电视新闻报道及环境NGO传播工作多年。现主要关注边缘文化及弱势议题包括女性主义议题等。

感谢“彩糖悠悠”、“草莓”、“Lily”、“Lynn”、“乎拉”等书友的真诚讨论和参与,还有会议时聊天区的热烈讨论。

本|期|时|间|线

02:45 林之舒主读部分: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爱已经被利益、欲望和本能遮蔽了。很多人也无法区分爱与欲望。资本市场控制了人们关于爱跟自由的选择,它异化了人们的情感世界。性感关系如何沦为经济交易。

08:22 关于作者伊娃·伊洛思

•出生于摩洛哥菲斯,十岁时随父母移居法国。她在巴黎获得社会学、传播学和文学学士学位,在希伯来大学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

•1991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传播学和文化研究博士学位。

•被德国《时代周报》列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十二位知识分子之一。

•她的研究领域涉及情感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和资本主义社会学。在她的一系列新作品中,她越来越集中注意力在资本主义对性和情感的影响。

主旨和核心论点

•爱、选择和资本主义文化相互交互的作用关系

•分析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如何改变了人际关系

•探讨技术和社交媒体对情感的影响

•现代爱的易逝,背后的运转逻辑?

•贯穿全书的隐含规范:(各种形式的)爱,仍然是形成社会关系的最有意义的方式。

10:21  伊娃·伊洛思认为,虽然如此,但各种形式的爱依然是构成社会关系最有益的方式。社交媒体上“去人格化的”“商品化”的交互关系。现代约会市场上存在的大量“不爱”问题。

本书结构:

•为什么不爱?消极选择的社会学导论

•前现代的求爱(社会确定性与消极关系的兴起)

•搞不懂的性爱(当代性爱的框架)

•视觉资本主义与主题不确定性的崛起(情感的经济学)

•处处受限的自由(亲密关系的新形态)

•离婚作为一种消极关系

16:00 不爱(unloving):消极选择的社会学导论

•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当代社会的最大特征之一。亲密纽带的瓦解与实体/虚拟网络的增加、科技经济相关的咨询产业挂钩。

•理解“不爱”:帮助我们理解资本主义、性、性别关系和科技之间的交叉,如何生成这种社会性/非社会性的新形式。

•过去的爱情被禁锢在宗教故事、社会权威、父权体制等一系列共同体的控制,渐渐变成当今发展成个人意志的个体情感可以来选择婚恋对象。

•在当今,人们不断行使自由,靠的是有权利不参与某些关系,或从某些关系中脱离,这个过程我们也许可以称为“选择不选”:在关系的任何阶段选择抽身而退。

•我们永远无法逃脱媒介。福柯视角,将自由看作由一套强大的规训与控制系统所支撑的自由主义幻象。

•某物的价值与它的独特性密切相关。人的价值可能会因为他人的目光和评估,从而变得不稳定,从根本上不稳定。

•情感自由与性自由对社会关系的影响:无论你认可自由还是谴责自由,自由都是一种具有制度结构的东西,这种结构又要反过来要求改造自我理解与社会关系。

•性主体的定义:是“一个人对自己作为一种性存在的经验,Ta感到自己有权获得性快感和性安全,她主动地做出性选择,并且Ta有一个作为性存在的身份认同。”

•异性恋的矛盾和危机:异性恋这种制度会把不平等组织成一个情感系统,这个系统会把浪漫关系成功与否的重负压在人们的心理上(主要是女性)自由让情感不平等既不能被识破,也得不到解决。

•选择性增多极大地改变人们形塑体验自己主体性的方式。在消极纽带中,主体并不想去发现、知晓、僭占、征服他者的主体性。

•新自由主义的性主体性中,人们所体验到的消极社交性并非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而是一种“自我肯定式的自由”,即自我通过否定、无视别人来肯定自己。

•君特·安德斯(Gunther Anders)自我肯定式的自由:自我通过否定别人、无视别人来肯定自己。

•不经心性爱剥夺了他人身上的特异性。每位参与者都能预知其他人的表现,他们都在表演着一种已经编码为文化脚本的性幻想,表演色情片里烂俗的套路。

•性自我、科技自我和消费自我组成了一个强大的矩阵,与情感自我分离开来。处在这些过程中心的自我既能物化他人,也会被他人物化。

25:55 前现代的求爱:社会确定性与消极关系的兴起(讨论约会文化的变迁)

•前现代的情感/求爱模式是向着一种规范性合乎道德的秩序紧密看齐的。从性别角度看来,此时的女性是男性的欲望客体而非自己的欲望主体。使人们彼此连接的,是社会规则和程序,而非主体的情感。

•主体性与客体性(社会)经验契合的传统求爱方式,被一个符号性、社会性、规范性的框架内组织起来,按部就班地在固定的、已知的意义中展开,使得那些关于亲密关系的可信的未来被内嵌于互动之中,从而产生一种确定性。

•19世纪末性科学的出现,把男女变成了性与生物学层面上本体迥异的生物。他们的差别仅仅是生物性上的,并且是优劣互补的。性成为一种生物趋力,于是就不存在什么原罪。

•求爱作为男女互动的主导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向一种男女交往规则完全改变的性秩序转变:性摆脱亲属关系,性体验和性探索成为许多人重要而独立的面向,从内部分解婚姻、情感和性实践。

•城市化扩张与消费休闲领域兴起,性成为了一种娱乐。性与消费文化无缝衔接。性的变迁与资本,视觉资本主义。

29:52 搞不懂的性爱(当代性爱的框架)

•性自由—本真性文化。自我本真化实践基于的逻辑:性解释并体现了一个人最真实的自我。(个体自由)

•性变成一系列消费实践。这些消费实践重新组织了人们的身体、外形、人和自我的关系、人的欲望、自我呈现,以及各种一般的社会关系。

•《名利场》杂志讨论Tinder:约会软件的广泛使用,等于性爱走上了自由市场经济之路。

•不经心性爱(casual sex)的特征:深度不确定性、短暂,可以采取商品的形式,无罪恶/羞耻感的匿名性互动,削弱了关系本应有的互惠规则、剥夺了他人身上的特异性。不经心性爱就是以愉悦为核心(只追求快感),自我为参照(极端个人主义的),性互动本身为目标。

•“否定性”——自我作为一种虚空被渴望填满(黑格尔——科耶夫——拉康)——定义了欲望本身。

•在“消极纽带”中,自我完全逃避了欲望和承认的机制,主题不想去发现、知晓、僭占和征服他者的主体性。他者只是自我来表达、确认个人自主性的方法——而非承认的对象。

•混乱是消极是社会性的来源,会通过不确定性来重新形成关系和管理关系。

38:56 视觉资本主义与主体不确定性的崛起(情感的经济学)

•市场逻辑如何渗透到亲密关系中?个人如何将自己“商品化”和“品牌化”?

•价值生产、价值评估和价值贬低,与资本主义文化中主体性的强化和解体密切相关。

•性吸引力是通过消费品和消费实践而操演性地建立起来的,因而它就是一种经济表现。身体被用来生产符号价值和经济价值。

•《羞耻》(2011)中的性瘾者,探讨了自我如何被劈成两半,走向性与情感两条不同的道路。

44:35 处处受限的自由(亲密关系的新形态)

•混乱的意志/不稳定性作为一种情感状况/不发一言地退出/信任与不确定性。

•社会交换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行动者会以互惠的普遍规范来引导自己的行动,并且期望他人能回报自己所给出的东西。(阿尔文·古尔德 )

•现代社会关系的不确定性创造出了一种情感上的囚徒困境:既然双方通常都有保护自我价值感的强烈愿望,而袒露自我会带来脆弱感,那么一个人只有在坚信对方又回报时,才会信任对方会与自己合作。当代关系之所以混乱无序,人人都恐惧爱,正是因为建立信任的机制崩塌了。

•临时工人最初可能很享受不受拘束的流动生活,但他们很快就会厌弃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开始渴望得到工作上的安全感胜过其他一切东西。“他们想要有人永久地需要他们;投身于某种社会结构比个人的流动性更加重要。”

•在经济生活中,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承担者更有可能成为赢家。而在浪漫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自我经营者,要么是那些很少面对不确定性的人,要么是那些知道如何克服对损失和不确定性的厌憎的人。

49:41 离婚作为一种消极关系

•离婚包含了全书都在分析的—性从生殖(再生产)到享乐的转向;财富积累的经济模式从家庭转向消费领域;消费文化在构建自我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由归属形成的纽带消解,并以选择为基础、契约为形式的纽带所替代。

•离婚中的“不爱”是慢慢拆开或撕开织物,而后者的模糊化的,没有能力或没有意愿用线进行编织的“不爱”有所区别。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们会把性和情感方面的问题看成是更能被接受、更有说服力的离婚理由。情感已经变成婚姻和离婚的核心所在。

•对大多数女性来说,情感亲密性是婚姻的首要目标,也是判断婚姻是否正当的标准。

•当代人的性自我,比历史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要突出。人们之所以“不爱”,是因为他们难以把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性身体调和一致。

•我们说的“不爱”很大一部分是被自我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它让主体难以独自确定自己的价值。

59:59 总结

•消极关系和资本主义之间的亲和关系始终是贯穿本书的主线。

•研究当代异性恋的民族志。

•自由的规范性理想,已经从自由实现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计划和定义,变成了被消费市场和技术塑造的消极关系。

•新形势的资本主义改变了亲密关系的生态,看似改变了女性的屈从地位,但也创造出了大量拒绝、受伤、失望——“不爱”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各种经济、文化机器中不断流通着。

01:02:14 徐迎春的总结。

01:06:57 对《基层女性》与“曲曲”的讨论。

01:14:55 对“曲曲”的进一步讨论。

展开Show Notes
粤北
粤北
2025.1.04
这个讨论为什么听起来这么痛苦呢?真的感觉所有的人都特别痛苦。
HeyPaulie关机版:可能因为思考总让人感受到清醒的痛苦
LunaLoveless
LunaLoveless
2025.1.06
1:58:32 问题在于,可以“自愿”选择做housewife,但如何保证这种选择不会重新变成一种社会规训?到头来是不是要么成为新自由主义那套强者叙事里的“成功女性”,要么就结婚回家?
1:58:13 你都说了……她家庭条件还可以,而且很多婚女是不会让别人觉得自己生活的不好的😂
间隙
间隙
2025.1.09
第一次听,非常好非常丰富的立意和内容。
提前致歉,想提一点意见。有些听感不佳不够流畅,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表达非常卡顿,停顿思考和嘴瓢很多,有很多不是陈述也不是讨论的口吻,反而像老师讲课或者面试的时候在回忆稿子。夹杂很多对吧,是吧什么什么哈什么什么啊这样的口癖。语气大体上是正式的陈述和阐明,但语末又是非正式的语气词,这样不是正式的陈述也不是轻松地讨论,知识与讨论之间没有语气转换的转折,令人到一些些的违和感。
祝越来越好!
尾号123:aww她们应该是做读书会的 然后顺便上传音频 之前我看过也有uu们提到过这方面问题 有成员说大家都是志愿者(作读书会本身是志愿 然后上传饮品也)
Spring阿春:谢谢真诚建议。
Cedar_rr
Cedar_rr
2025.1.13
1:51:19 啊?不赞同。。“自由选择”也是有局限性的,很多人这么选不一定都是凭自身喜好,更多是看哪条路容易、哪个选择利益更大吧。假如给女性提供的就业市场就是更加tough的、比如艺术界就是有意无意地更加认可男艺术家,你在艺术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那去做家庭主妇当然是更划算的。我觉得不能只看个人选择而忽视结构的因素啊
1:52:47 问题是这么定义这些女性的真的是清醒的选择去做家庭主妇?
别人靠自己的努力爬上去的过程中,你助力了什么,就有资格要求对方,向下兼容?
任何时候,平等都不等于人人都一样。
人生为什么非得向上呢?
滴,打卡~一直以来都带来很优秀的内容,感谢分享!
杨舒蕙
:
感谢
粤北
粤北
2025.1.04
在一个无爱的,以超级自恋代替爱的时代,我们还谈什么爱呢?就别说爱要怎么感受,怎么实践的问题。首先的问题是,现在的环境下,爱这玩意还可能么?
Spring阿春:我感觉没有爱,就不太能理解自己是谁,人生就彻底失去了意义。所以要讨论的是如何让自己具备爱的能力。
载月空船
载月空船
2025.3.16
1:59:34 对 这个主播一针见血。当家庭主妇意味着对老公要求极高,包括经济实力和人品。前提已经是社会不承认家庭主妇的价值了,老公(家庭雇主)如果还不承认,后果是很可怕的。
或或马
或或马
2025.1.17
应然和实然的关系
独里朵
独里朵
2025.1.08
很多知识点 爱听
Janejijit
Janejijit
2025.1.06
1:22:39 听下来曲曲成功法则的本质还是没被真正表达出来,她利用的不是个体男性,而是整个资本主义加持下的稳固男权系统,反方嘉宾有点偷换概念,父亲、伴侣并不是这个系统的代表,相反的女权主义也是,个体和整个系统有时候就是对立的关系。
载月空船
载月空船
2025.3.16
2:31:30 哇 还摸回去?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好吗
载月空船:红楼梦里尤三姐“不像男人闝了她,竟像她闝了男人”,够“主体性”了吧?够“女性凝视”了吧?那她的地位提升了吗?男人尊重她、怜惜她、理解她吗?她因此不痛苦了吗?
请问怎么能参加读书会呢
Spring阿春:关注公号“符号行动派”,里面文章末都有说~欢迎👏
萌萌momo_muKZ:谢谢!
Zed_OsMo
Zed_OsMo
2025.1.04
2:16:14 mark 爱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很同意。life is about exploring,任何事情都可以把它当成一种体验,不要过分追求“结果”和“成功“。
Zed_OsMo
Zed_OsMo
2025.1.04
1:19:22 抛弃原先的框架,寻找第三条或者第四条道路!
Spring阿春:是!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75ce56584447b1bd0bf5c89
载月空船
载月空船
2025.3.16
2:32:59 好阿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