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同学感染甲流后发烧一周多,如今终于勉强康复,在此向观众朋友诚恳致歉。
-时间轴-
03:00 所謂“讖緯”究竟是什麼,讖緯是帝王將相的專屬嗎?
07:21 經師與讖緯:作爲學術話語的讖緯和作爲文化符號的讖緯
五年春,夢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巳。』既寤,以讖合之,知命當終,有頃寢疾。
——《後漢書》卷三十五《鄭玄列傳》
鄭玄之死,既是讖緯化的敘事,也是鄭玄利用讖緯預言個人未來的證明。
11:06 讖文誤我!山匪如何利用讖緯?
13:33 王莽與讖緯
15:41 劉秀與公孫述的魔法對轟
是時,述廢銅錢,置鐵官錢,百姓貨幣不行。蜀中童謠言曰:『黃牛白腹,五銖當復。』好事者竊言王莽稱『黃』,述自號『白』,五銖錢,漢貨也,言天下並還劉氏。述亦好為符命鬼神瑞應之事,妄引讖記。以為孔子作《春秋》,為赤制而斷十二公,明漢至平帝十二代,歷數盡也,一姓不得再受命。又引《錄運法》曰:『廢昌帝,立公孫。』《括地象》曰:『帝軒轅受命,公孫氏握。』《援神契》曰:『西太守,乙卯金。』謂西方太守而乙絕卯金也。五德之運,黃承赤而白繼黃,金據西方為白德,而代王氏,得其正序。又自言手文有奇,及得龍興之瑞。數移書中國,冀以感動眾心。帝患之,乃與述書曰:『圖讖言「公孫」,即宣帝也。代漢者當塗高,君豈高之身邪?乃復以掌文為瑞,王莽何足效乎!君非吾賊臣亂子,倉卒時人皆欲為君事耳,何足數也。君日月已逝,妻子弱小,當早為定計,可以無憂。天下神器,不可力爭,宜留三思。』署曰『公孫皇帝』。
——《後漢書》卷十三《公孫述傳》
我們從這段紀錄中可以發現,劉秀和公孫述爭執的過程中都默認了“讖緯”的正確性,爭議在於解釋讖緯的方式和權力,而不在讖緯本身。
有關“西太守”一句理解起來很有些困難,李二同學和李A在愛發電花了一整集的時間專門解釋這一句。
19:19 門前有白髮:不死藥與“行西王母籌”的羣體迷狂
哀帝建平四年正月,民驚走,持稿或棷一枚,傳相付與,曰行詔籌。道中相過逢多至千數,或被髮徒踐,或夜折關,或踰牆入,或乘車騎奔馳,以置驛傳行,經歷郡國二十六,至京師。其夏,京師郡國民聚會里巷仟佰,設祭張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傳書曰:「母告百姓,佩此書者不死。不信我言,視門樞下,當有白髮。」至秋止。是時帝祖母傅太后驕,與政事,故杜鄴對曰:「春秋災異,以指象為言語。籌,所以紀數。民,陰,水類也。水以東流為順走,而西行,反類逆上。象數度放溢,妄以相予,違忤民心之應也。西王母,婦人之稱。博弈,男子之事。於街巷仟伯,明離闑內,與疆外。臨事盤樂,炕陽之意。白髮,衰年之象,體尊性弱,難理易亂。門,人之所由;樞,其要也。居人之所由,制持其要也。其明甚者。今外家丁、傅並侍帷幄,布於列位,有罪惡者不坐辜罰,亡功能者畢受官爵。皇甫、三桓,詩人所刺,春秋所譏,亡以甚此。指象昭昭,以覺聖朝,柰何不應!」後哀帝崩,成帝母王太后臨朝,王莽為大司馬,誅滅丁、傅。一曰丁、傅所亂者小,此異乃王太后、莽之應云。
——《漢書》卷二十七下之上《五行志》第七
不同時期對災異的不同解釋,反映出因政局變化帶來的不同的政治正確。
40:04 《太平經》與早期道教
43:41 王充與“太平”
夫實德化則周不能過漢,論符瑞則漢盛於周,度土境則周狹於漢,漢何以不如周?獨謂周多聖人,治致太平?儒者稱聖泰隆,使聖卓而無跡;稱治亦泰盛,使太平絕而無續也。
——《論衡·宣漢篇》
在王充看來,漢代不但已經達到了周公時期的“太平”局面,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符瑞作爲太平的象徵,不能守株待兔地認爲只有經典中的符瑞纔是太平的體現。
當然,王充的觀點必然是當時的少數派,他的觀點相對於同時代的大多數儒生而言太過激了。絕大多數人是不認爲漢代達到了所謂的“太平”的。
45:41 漢武帝的太平觀
元封元年冬十月,詔曰:「南越、東甌咸伏其辜,西蠻北夷頗未輯睦,朕將巡邊垂,擇兵振旅,躬秉武 節,置十二部將軍,親帥師焉。」行自雲陽,北歷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于臺,至朔方,臨北河。勒兵十八萬騎,旌旗徑千餘里,威震匈奴。遣使者告單于曰:「南越王頭已縣於漢北闕矣。單于能戰,天子自將待邊;不能,亟來臣服。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為!」匈奴讋焉。還,祠黃帝於橋山,乃歸甘泉。
——《漢書》卷六《武帝紀》
我們已經提過,漢武帝對使匈奴臣服的執念和修仙有關,而其成仙路徑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太平”,戰爭,是實現其心目中所謂“太平”的一個重要方式
46:35 西漢滅亡充滿偶然性,西漢的衰敗在相當程度上是一個僞命題
54:23 黃巾不反漢?如何看待早期黃巾的歷史敘述
董卓遷都長安,公卿舉玄為趙相,道斷不至。會黃巾寇青部,乃避地徐州,徐州牧陶謙接以師友之禮。建安元年,自徐州還高密,道遇黃巾賊數萬人,見玄皆拜,相約不敢入縣境。
——《後漢書》卷三十五《鄭玄列傳》
1:04:24 李氏的漢:成漢政權與“漢家”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