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25 忘记共识,拥抱全球秩序重构 | 大卫翁X蓝小康X牟一凌中欧基金

15. 2025 忘记共识,拥抱全球秩序重构 | 大卫翁X蓝小康X牟一凌

117分钟 ·
播放数21503
·
评论数24

2024年渐行渐远,但太多的事情在这一年或发端,或发酵,势必会在2025年乃至之后不断回响、延续。

从每日都会发生的消费,到所投身、接触到的各行各业;从呼啸而来的AI,到个人的应对与成长;从汇率的起起伏伏,到全球关系、秩序的错综复杂。当然,还有落实到每一天、每一笔投资决策时的心力与思考。

这一切成像背后的逻辑,如果只是顺着以往的成例共识去寻找,很可能变成刻舟求剑。不妨来听听这期播客,由中欧基金价值策略组负责人、基金经理蓝小康与民生证券研究院策略首席分析师牟一凌,以及《起朱楼宴宾客》的主理人大卫翁一起畅聊带来的“非共识”解读。

这次邀请到的对话嘉宾是两位老朋友,去年我们和大卫翁有过一场关于黄金资源品的深度讨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听这场对谈;而蓝小康与牟一凌也在去年3月围绕“资产周期”展开过一场书面访谈。这次我们通过播客的新形式汇聚起三位“最强大脑”,敞开心扉畅聊,希望这次有些突破传统常识的对谈能为你带来看待世界的新视角。

聊天的人

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主理人

蓝小康,中欧基金价值策略组负责人

牟一凌,民生证券研究院策略首席分析师

时间轴:

Part1 关于2024年的反思和总结

02:07蓝小康的2024反思:年初开始拿着不动是对的,但没有配置消费是不应该的

05:35牟一凌的2024总结:也无风雨也无晴,成长风格和红利风格殊途同归

11:51大卫翁的2024总结:“金”字的三重含义。

Part2 全球秩序重构,美国面临的挑战与矛盾

19:46中美关系的变化是表象,世界秩序的变化、多极主导体系的分化才是根本

28:34当大国秩序重构,投资框架势必要提升宏观的权重

31:40特朗普的政策优先级,可能是制造业回流

33:40如果油价被压低,真的利于美国吗?受损的到底会是谁?

39:42相比过去两年逐渐收敛的美股波动来说,2025年市场的波动会加大

41:49逆全球化的结果是海外的美元会越来越少,新的货币秩序也可能因此孕育而生

44:27AI是美国向全世界发起的一个新议题,但是否能成功还未可知

Part3 中国经济转型背后,分配体系向劳动者倾斜

54:12国家的竞争力变强,是否一定意味着上市公司更赚钱?

65:00提升劳动者回报的比例,长期对于中国产业生态是更有利的

70:22日本从属于美国秩序,而中国必须也只能构建新秩序

76:00劳动者在分配体系的提升是长期的好事,但短期企业端会承压,甚至居民端体感也并不明显

Part4 新秩序下,价值判断发生变化了吗?

78:18关于企业价值的判断,新秩序下会不会和以前不同了?

82:32中国的央国企所承担的社会价值被严重低估

84:30稳定的现金流和在精细化发展阶段依然能够胜出的竞争力,是新阶段企业价值的基础

90:10基金经理不应被简单地标签化,更需要传递的是投资的底层逻辑

97:16究竟什么样的投资者适合指数基金,什么样的投资者适合主动管理型基金?

Part5 展望2025:一带一路、消费表现、估值修复值得关注

101:52牟一凌的2025展望:一带一路的突破是最期待的事情

105:39蓝小康的2025展望:股市向好的核心是估值的修复

114:48大卫翁的2025展望:现在看上去的非共识,在新的秩序下或许会成为新共识

相关名词

“特里芬困境” (Triffin Dilemma),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美国国际收支就会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 中欧基金出品,特别鸣谢长波工作室 -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展开Show Notes
MichaelLai
MichaelLai
2025.1.16
两位大咖水平果然在线,受教了。说到中国目前经济状况,我同意两位大咖的意见,企业竞争力基础扎实,发展速度仍然可观,未来可期。当下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民众情绪和情绪带来的信心缺失。这一部分来自于房地产大周期调整引发的住户资产贬值以及地缘政治打压造成的众多企业被动性调整和利润下滑,更大一部分源于相当多民众在过去长期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过高预期趋向和脆弱性,也就是文明发展稳定后的民众素质熵增现象。要短期内成功逆转迅速熵减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在未来两三年通过提振股市重塑资产财富效应,将有助于民众信心的回归。
Ass嘟嘟
Ass嘟嘟
2025.1.16
「✅关于2024」
1)蓝小康
消费:未来政策发力点很有强度,短期、中长期经济结构转型,消费会更重要。
2)牟一凌
也无风雨也无晴。
消费:基本面上没有找到对应到上市公司的逻辑,刺激政策对消费的关注点也对应不到现在的消费公司。
红利风格和成长风格从年初到现在(相互差异)为零。
所有都是预期,所有都是市场的情绪。
3)大卫翁
日本年度汉字“金”。
① 黄金
连涨三年后,今年以来伦敦金和上海金上涨28%。
② 黄金坑
1.2月份黄金坑,8.9月可转债黄金坑。
非对称的投资机会:风险收益不对称时,承担一定的风险,可能获得的潜在回报能补偿你承受的风险。
③ 阴影
笼罩在很多市场投资者或资本市场情绪之上。

【✅美国】
「中美」
1)世界秩序变化
原有的全球化体系:各个国家在不同角色里扮演、分工。
不再以美元体系作为根本循环之后,重新构建体系,原有的经济关系、分工关系都会发生变化,不再以纯粹的经济利益作为考量。
从有序到失序状态(熵增),带来附加成本。
达里奥分析大国框架:债务与信用和购买力、内部秩序、外部秩序/全球秩序、自然现象/天灾/科学技术。
2)多极主导体系的分化
很多高端生意在全球秩序里有很多约束。原有分配秩序不符合中国将来的发展趋势了。中国必须拓展到高端制造业,构建多极化的世界。
多极化世界格局形成,是一个聚变点,但到底是哪年不知道。
当大国政治秩序、安全秩序和经济秩序发生变化时,投资框架在宏观权重上偏重是理所应当的。

「美国提案」
美国各项提案是冲突的,哪些是真意图哪些是虚意图?哪些先做哪些后做?
认为他想做制造业回流,涉及到安全自主可控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当务之急。
价值导向:资本获得更高回报 → 劳工回报有所保证。

「油价」
较低的油价,在美国重建制造业市场化激励的回流,不是合理的选择。
美国,看起来是能源进出口国,实际是能源的净消费国。
利用本国能源,内部油价和外部油价形成较大价差。
受损:美国以外的制造业;美国本土投制造业的资本不一定受益,而是惠及他的劳动力。

「波动加剧」
市场的波动、预期的波动,在明年之后的几年变大,而不是变小。
市场见顶:看起来预期很一致,没有分歧的时候。
对的话,收益就那样。错的话,亏损不会小。

「货币秩序」
很多货币的切换,一定是突变的。
经济孤立主义的结果是海外(非美体系)的美元会越来越少,新的货币秩序也可能因此孕育而生。
现在全球人均的需求,一定是中国制造业产出的。

「AI」
写报告就像做制造业的国家,思想可能是领导者,有点像科技。
一旦议题被证伪,是我们的机会。
旧的秩序需要不予打破,导致新技术的应用落地在很多层面比较麻烦。

【✅中国】
「国家竞争力」
国家的竞争力变强,不一定意味着上市公司更赚钱。
让整个经济系统更有韧性,现在是让供给结构阶段性改变,而不是惨烈的出清,缓解一下。
市场化出清方式:能耗的指标、劳工工资、消费的帮扶政策。
历史上通缩不利于经济发展。长期来讲,真正通胀性的政策需要在改善分配和提升收入上做选择。
短期可能见底,但长期估值中枢往上走,延迟满足。

「劳动者流动性」
提升劳动者回报的比例,对于中国的长期发展,对于产业生态或经济结构生态是更有利的。
这一轮是政府用某种方式介入到居民的购买力里,让居民不足的购买力得到补充。整体回报在企业盈利未有很大的向上拐点时,已经明显恢复。
未来把流动性分配给劳动者(工资收入/社会保障/消费补贴等)。宏观意义上,消费者(劳动者)获得了更多的流动性,进而形成消费经济结构的构建,形成它在分配体系里的提升。对于中国的长期发展、产业生态和经济结构生态更有利。
新的循环:生产要素不能太便宜。
减工时加工资符合未来的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经济结构才能调整。这些反常识的体系恰恰符合经济规律。

「日本 vs 中国」
不可比:日本从属于美国秩序,而中国必须也只能构建新秩序。
汇率在关键的历史时点上,有极强的主观性。
1)锚定物 - 你可购买的东西
2)归属感
3)美国的变化 - 减少对全球流动性的供应。
美元不再是全球财富的载体,这时可能会有一个新的货币出现替代它。
中国对汇率有很强的定价能力。

「总结」
劳动者在分配体系占比的提升,长期利于经济发展,但短期企业端会承压,甚至居民端体感也不明显。
现在在做的很多事情,长期来看比较有利,短期来看未必是一件好事。
大面上,明年是一个见底的过程,但具体行业可能会受益于该阶段的变化。
Ass嘟嘟:【✅价值】
「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很好的现金流(根本)。
企业届不一定经济效率最优先。
基于长期的经济结构的健康转型,劳动者应该分配更多,资本的总占比不适合再提升。
有些企业会退掉,生态变好。但只要选择的不是被消灭的,不吃亏的还可能有资本回报。
央国企的社会价值很高。对于系统的贡献很大。向社会提供了极低成本的公共服务,所以在贴现上给予一定回报。从纯商业角度,贴现值应该偏低、估值稍高。
比如胖东来,当利润率超过3%时,评估超额部分给到消费者还是员工。

「未来变化」
投资股票,最重要的是久期,剩者为王。
过去多年的发展偏粗狂、消耗资源,未来进入到精细化阶段,要素在慢慢退出,真正的回到管理效率、团队文化、技术领先能力,体系更加市场化的生态。
未来投资时,贝塔的属性越来越弱。

「主动管理」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不做面目模糊的标签化,而是拥有一个鲜明的形象才是更重要的。
迭代。
行者无状,恰恰应该随着时代变化有所变化。
投资经验:先舍什么(什么不做)。
有些钱看着赚了,但这个方式偏博弈。稍微拉长看,早晚要下来。违背规律、违背价值观的要舍掉。
举例:买入一个股票,从5元涨到20元卖出,结果半年后跌到10元。“卖错了”,卖的太晚,冒了很大风险持有到20元,其实10元、15元已经很理想了。20元才卖,万一跌到15元,就不好出来了。自己赚钱的方法要有自己的规则和纪律。
人的欲望无法被约束,合理期待。
买基金:对股市有基本认知、对基金经理的缺陷有认知且有合理回报预期。
金融有很强的专业性,钱不应该是特别容易的事情。

「✅展望2025」
1)牟一凌
期待未来1-2年在一带一路上有真正的突破。足以让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下降,甚至结构改善。
从防守型出海,到进攻性出海,开拓更多市场。
2)蓝小康
股市向好的核心是估值的修复
① 中国汇率可能明显贬值,不一定是最有利的选择。
② 货币政策对这轮经济的作用是辅助性的,政府对这轮经济的启动作用更大。
③ 市场长期走向或2025走向偏好。
股市的启动对系统的重要性在提升。
股市的核心逻辑:估值的修复,只是修复空间未必较小。
一带一路的拓展意味着中国在尝试构建自由秩序,构建自己的经济圈层。
④ 中国政策转向内需,并不是法律性、应对性政策,具有极大的主动性。
未来是一个共同富裕的过程,消费结构会变化,选择产业的方向会变化。各种角度都指向了消费的占比要提升。
明年:看总量、低估值的修复、消费的变化,一带一路的成长以及国企可能的出路。
3)大卫翁
共识是谁定义的。
现在看上去的非共识,在新的秩序下或许会成为新共识。
添财康
添财康
2025.1.17
本期我认为的关键词:国际秩序的重建(重安全而非效率);强大的人民币;2025年企业盈利见底回升,估值中枢上移;重消费的政策转向是主动选择而非应对美国;央国企和一带一路;
大概是最近五年,金融行业从买方到卖方,公开发言基本上已经没有真话了。以前我还看些券商研报,有些东西说的确实不错。近两年基本不看了。这个行业也和其他诸多行业一样,成了不能说真话的行业。
木小兮
木小兮
2025.1.18
别那么多官方媒体的感觉~…超级糟糕。明明是很有内容的播客~…真的,偶像包袱太重了!
MAHArfkjr
MAHArfkjr
2025.1.15
蓝总应该改个姓 红小康 粉红的红
MAHArfkjr:大盘长红 多喜庆
多啦A丹
多啦A丹
2025.2.02
中欧出品,真的几乎都是精品
大晚上
大晚上
2025.1.18
行情总是在分歧中演绎,在高度共识中结束,美股也一样。
04:41 蓝总可以分享一下关于宏观和安全秩序的学习资料和渠道吗
North_nigu
North_nigu
2025.1.19
受益匪浅
OliveZh
OliveZh
2025.1.19
47:13 这个写报告和产生思想的例子,我觉得非常形象,不光是对大国竞争、产业分工的解释很形象,而且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和职业路径树的规划也很有帮助
匡晓攀
匡晓攀
2025.1.18
52:20 某个APP生成软件
匡晓攀
匡晓攀
2025.1.18
真是看得远看得广
06:17 2024年也无风雨也无晴?听到这个总结我觉得很奇怪…
阳_fVKs
阳_fVKs
2025.1.18
现在就是提升收入、财政政策发力,带动生产端恢复
和光尘同
和光尘同
2025.1.18
两位行业内很有水平的嘉宾,现在这类较高质量的金融节目已经不多啦……
captainmiaoo
captainmiaoo
2025.1.15
1:23:16 蓝总对央国企的理解和我是一致的,我也压注了低估值高分红的央国企
缇戈
缇戈
2025.1.16
聊得很深入,赞
captainmiaoo
captainmiaoo
2025.1.15
蓝总来了!
MAHArfkjr:不听不知道 以为司马于力老师 又复活了
欢喜g
欢喜g
2025.1.16
汇率是水位差,必须守,不然失血性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