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薇是少有的不害怕蛇的人。在她看来,蛇虽然冷血,但如同线条一般的身型、精致鲜艳的鳞片和光滑的触感,从审美的角度看是很酷的动物。谈及《白蛇传》,她又天然地站在了青蛇与白蛇的视角:她们是人性的象征,勇于为爱情献身,而且聊斋的故事里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女鬼......
——于是对话就这样倾泻开来。
中国古典文学的女性形象中频繁出现女鬼与女妖,因为只有成为女鬼与女妖才能为现实中所不能为之事,借由梦境讲故事亦然;
我不认为聊能聊出好东西来,我每次都是默默地开始,艺术家需要行动,有意思的想法产生于行动中;
我们都像西西弗斯一样在跟时间对抗,只有距离才能超越时间。
广阔视野带来的思辨力和敏锐又轻盈的感知共同塑造了彭薇对世界的看法,也塑造了彭薇的创作:多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为表现手法,载体却突破了纸面的桎梏,用西方文本作为中国山水画的题注,飞花摘叶化万物为己用;她画山水、画石、画亭台楼阁、画古人故事,却用古典的题材编织出了一种被历史遮蔽的女性叙事,将过去的价值和道德观念重新放在当下的语境中开启讨论。
潇洒浪漫又理性自持,彭薇已在她的世界里求得自在。

- 聊天的人 -
彭薇,艺术家
汪汝徽,策展人、写作者
- 时间轴 -
00:57 青蛇和白蛇是“情爱至上”的象征,雷峰塔是束缚人性的规范
06:14 白素贞和苏小小都代表了男性想象中的“梦中情人”形象
08:14 将自己的表达隐身在梦之后,将想为之事托身于女鬼女妖
11:24 跨越名字前的前缀,找到自己的语言,是找到主体性的必经之路
14:00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守住什么、拥有什么
18:02 想讲故事,是因为想提问题
22:19 彭薇的女性意识萌芽于她意识到权利的不平衡
24:56 历史一直是男性叙述的历史,女性的创作需要自己创造一个世界
30:51 当艺术家拥有了自己的语言,也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36:32 艺术家不能在工作室沉思,要直接开始行动
37:33 或许,只有距离,才能超越时间
45:11 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故事,体察到情绪,这才是好的「编织」
52:19 呼吸、节奏、运笔、落笔,作画时的「旋律」
56:52 女性的身体属性给予了女性对精神世界的更多感知
01:00:53 玛格丽特·杜拉斯:我不需要男性的加冕
01:05:17 彭薇的好奇心、不归入和自甘边缘
01:10:59 彭薇的春节祝福
-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与人物 -


彭薇 《塔8》

彭薇 《我就在这-X》

彭薇 《这就是她41》
彭薇的其他作品:《梦中人》《故事新编》《七个夜晚》《平沙落雁》
《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创作于1924年的杂文
蔡九迪(Judith T. Zeitlin),芝加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戏剧、音乐和视觉文化。著有《异史氏:蒲松龄与中国文言小说》等等
阿尼玛(Anima),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男性心目中一个集体的女性形象,包含属于女性的各种成分
苏小小,南朝齐时期著名的歌伎,心地善良曾资助落难书生赶考,后世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其中以白居易为最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玛丽·雪莱(Mary Shelley),英国著名小说家,因其1818年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法国作家、剧作家、编剧、实验电影导演,著有《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等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
约翰·伯格(John Berger),英国艺术史家
张大千,中国近现代国画家
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神圣罗马帝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齐白石,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吴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恩斯特·汉斯·约瑟夫·贡布里希(ErnstHans Josef Gombrich),英国艺术史学家与艺术理论家
埃琳娜·费兰特(Elena Ferrante),意大利小说家,代表作“那不勒斯四部曲”,《碎片》是费兰特的书信、访谈和散文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法国作家
利玛窦,明朝万历年间从意大利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并使用“记忆宫殿”这一古老的记忆方法学习和记忆
苏蕙,东晋时期的才女,以其创作的《璇玑图》而闻名,这是一幅回文诗的巅峰之作
《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美国老牌文学季刊
柯律格(Craig Clunas),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著有《回音室:1897—1935年跨国的中国画》等
谢赫六法,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由南朝齐梁时期的画家和理论家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分别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冈仓天心(Okakura Tenshin),日本明治时期的美术家、思想家,波士顿美术馆中国日本美术部第三位主管
《某种物质》(The Substance),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提名电影,由科拉莉·法尔雅导演
西多妮·加布里埃尔·科莱特(Sidonie-Gabrielle Colette),法国女作家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法国作家、哲学家、女性主义者,以及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魔笛》 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剧之一,创作于其生命最后一年
《第五元素》,科幻冒险电影,由吕克·贝松导演
迦梨女神(Kali),印度教女神
J.D.塞林格,美国作家,以《麦田里的守望者》闻名
- 互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