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爱具体的人,胜过爱抽象的人,要爱生活,胜过爱生活的意义。”
这几句疑似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箴言,因为罗翔老师的推荐,已经在中文社交媒体上流行了好几年。事实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作品也确有翻红的迹象,这不仅源于他作品本身势大力沉、超前于时代的艺术创新,同时也是因其对人性之复杂和苦难的意义的反复求索,为下沉时代混乱而迷茫的人们带来了共鸣和参照。
1879年到188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导报》上连载了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风靡当时的知识界和文学界。小说改编自一场真实的弑父案件,描写了卡拉马佐夫家族两代人之间的激烈冲突,以及对弑父案的法庭审判。
小说中的弑父案原型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流放期间所听闻,酝酿多年之后,在晚年才开始着手创作。陀在小说创作期间痛失爱子,于是将儿子阿廖沙的名字赋予了小说的主人公。陀原计划以阿廖沙为主人公创作两部小说,以展现他一生的经历,却因意外逝世未能完成第二部。
这部临终之作,也是未竟之作,虽然被誉为陀的艺术造诣与思想深度的集大成者,在文学史上却不乏争议。在我们三个人的共读史中,也很少有作品像《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样引起如此对比分明的争议。可以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组卡拉马佐夫兄弟。
在这样的众声喧哗之中,我们还是准备带着种种问题和争论,坚持读完《卡拉玛佐夫兄弟》。这一期,我们将首先分享对这部小说前三章的阅读感受。
【时间轴】
02:05 为什么读《卡拉马佐夫兄弟》?
07:07 一曲《Hallelujah》引发对基督教的兴趣
09:19 三人初读《卡》的印象完全是大相迥异
20:55 当年在大刊上连载的《卡》就像今天在平台上被追更的心理悬疑剧集
24:04 《卡》的写作看似朴拙,其实更加难写,陀像一个文学上的“扫地僧”
29:00 《卡》堪称莎士比亚戏剧的19世纪进阶版,以及与《李尔王》的镜像关系
36:00 以吴谢宇案去尝试理解《卡》中的弑父案在当时社会的影响
38:13 陀的苦难生平、古怪性情和社交轶闻
45:37 多年严酷的流放生涯使陀重归宗教信仰,也影响了他的后期创作
49:04 第一章简介和几位主角的特点
56:15 第二章简介、精湛的视角转换和精彩片段
67:22 到底如何进入像《卡》这样的经典?
71:29 第三章简介、核心人物解读和精彩片段
84:55 胡德夫翻唱的《Hallelujah》
【本期提及】
陀斯妥耶夫斯基 - 《卡拉马佐夫兄弟》,徐振亚、冯增义译,上海三联书店
乔治·桑德斯 - 《漫游在雨中池塘》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 《与神对话》
陀斯妥耶夫斯基 - 《涅朵奇卡:一个女人的一生》
莎士比亚 - 《李尔王》
毛姆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蒋方舟 - 《主人公》
【本期音乐】
背景曲:Sergei Rachmaninoff &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 Piano Concerto No.2: I(专辑《Sergei Rachmaninoff: Plays and Conducts, Vol.1》)
片尾曲:胡德夫 - Hallelujah(专辑《大武山蓝调 》)
【本期摘录】
摘自正文第一章:
多数情况下,所有的人,甚至坏蛋,也要比我们一般想象的更加天真幼稚,更加质朴善良。包括我们自己也是这样。
摘自正文第二章:
最主要的是不要对自己撒谎。凡是对自己撒谎并且相信自己谎言的人,往往会落到不分是非的地步,既分不清自己的是非,也分不清外界的是非,因而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别人,由于不尊重任何人,因而就不再有爱。
摘自正文第三章:
我们卡拉马佐夫家的人都是这样的虫,连你这天使身上也有着这样的虫,而且在你的血液中掀起风暴。的确是风暴,因为情欲本身就是风暴,甚至比风暴还厉害。美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东西。说它可怕,是因为无法捉摸,说它无法捉摸,是因为上帝设下的都是些谜。这里,两条对立的河岸可以合拢,各种矛盾可以同时并存。
【本期主播】文佳、刀刀、圈圈
【音频制作】文佳、刀刀、圈圈
【介绍文案】圈圈、刀刀
【配乐策划】刀刀
【Logo设计】刀刀
【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等专用播客APP,订阅收听我们的播客「潜行者 StalkersRadio」,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