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别人对我们的过分期望,是来自于别人的全能自恋。而我们认同了这样的期望,一方面是我们也有全能自恋,觉得自己可以做到;另一方面是我们无法承受关系里的失望。当我们真的内化了这些期望,它又会进一步激活别人对我们的期望,也就是说,别人也会潜移默化认同我们的期望。
于是,循环的剧情就开始运转了。
有的时候,希望就是这个循环链条运作的推动力,如果绝望了,或许这个循环就停止了。但人很难绝望,最多就是对一段关系失望,对下一段关系仍然心存希望。这样的希望可以维持一种空洞的活着的状态。这样听起来,既不幸,又万幸。
而另外一种希望,是从期望失望的无限循环里解套的希望。其实就是,一个人在情感层面,被看到、被接住、被重新养育。而这个过程中,感觉足够的安全,不必承受期望和失望的晃动,自然更慢慢堂堂正正的生长。当然这样的机遇,也很渺茫,但会比空洞的希望,要稍微有血有肉一些。
每年新旧交替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列年终总结和新年计划。而总结和计划里,难免会有一些想象他人评价而变形的部分,或者在外部氛围的烘托之下,讲一些言不由衷的话。
我特别想推荐大家在新旧更迭的时候,加一种态度,那就是:不昂扬。
因为“昂扬”,实际上可能是我们被期望所唤起的状态。而有意识的“不昂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多跟自己靠的近一些。
最后,新的一年,祝我们都能活得结实一点。
【timeline】
03:48 进入正题
12:27 “人是期望的奴隶”
18:37 为什么会认同别人的过度期望?
23:48 认同了别人的期望,然后呢?
31:44 不昂扬的希望
【本期音乐】
东二道街 Oriental Eave - 禮(The best gift to 2024)
【补充】
如果你想要预约心理咨询或者初步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设置,可以在公众号【有时见呀】的菜单栏里,点击【预约咨询】和【知情同意】,获取更多咨询信息。
【关于次要褶皱】
次要褶皱,是一档通过普通人视角记录这个世界的播客节目。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在朋友圈或者小红书、即刻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推荐和评论。也欢迎关注公众号【有时见呀】,保持联系或者赞赏支持。
希望通过作品,认识更多的朋友,也希望能听到作品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