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马牛春晚丨黄博:宋代四川,何以“不与天下州府同?”

90 马牛春晚丨黄博:宋代四川,何以“不与天下州府同?”

81分钟 ·
播放数5121
·
评论数33

-shownotes-

提示,上期“神器有命”的赠书由越向书老师获得,请私信我们提供一个邮寄地址,我们会在近日寄出。

本期签名赠书是黄博老师的:《不与天下州府同:宋代四川的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欢迎各位积极参与

李二同学今日乘车返乡,因交通严重堵塞,花费八小时才成功到达(原计划不到四小时),因此剪辑工作严重延迟,于今日二十二点二十七分才完成,请各位海涵,也期待各位多多点赞、评论、转发本期节目。

与此同时,友台博物志再次推出了由李二同学客串的单集:“宁波售后:明朝人如何跟日本人做生意(并感到烦恼)”,标题起的有点诡异,但是内容还是过关的,也恭请各位关注。

婉莹老师亦同时推出了付费节目:《2024 欧洲日记》 欢迎各位关注(至少李二同学参与的那期是一年前刚认识的时候录制的,不知道为啥现在才发布)

-时间轴-

04:24 如何定义“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如何看待历史学界泛用“政治文化”的现象?

11:25 风俗、谣言与学术:本书“政治文化”范畴的具体面向

13:21 “闽蜀同风”宋人如何理解四川和福建之间的文化相似性

20:28 “民风”究竟是历史事实,还是一种后见之”暗“?

23:21 地域黑是古代中国的某种政治正确

26:23 宋代四川的”不同“之处,在政治上体现为中央集权空前加强时期的分权趋势

28:27 “福建子”与宋代政坛的福建形象

34:09 宋代四川的边缘人

38:54 苏洵:做官不如做大V——宋代四川士人的”声量“

45:28 一锤子砸出一眼井的生意

51:21 蜀人多变?宋代的四川恐惧与对策

1:00:42 甲午再乱:宋初四川的谣言与政治危机

1:02:14 张、苏对蜀人多变的两种解释

1:13:40.901 南宋时期四川隐患的变化

【关于我们】:

欢迎大家来到非马非牛(Famous Unknown),本播客由一个爱讲故事的非典型青年史学工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共同创建。 我们热衷从历史中打捞出某些应当“知名”却“非著名”的故事。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愿意为我们指正节目内容的错误,都可以通过公共邮箱famousunknown@126.com和我们交流。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同样是非马非牛(Famous Unknown),欢迎大家关注并留言。若真有进行商务合作之意愿,也欢迎您用以上两种方式和我们联系

RSS订阅链接:https://feed.xyzfm.space/6xkltdh9kfav

我们的B站账号:“刍藁谈”。刍藁谈,一档有品位的低创AI历史类视频节目(半弃疗状态)。

我们的小红书:和播客同名!我们几乎弃疗了……但李二同学最近在试着发点儿什么

展开Show Notes
将无同
将无同
2025.2.03
去年读了《如朕亲临》,感觉老师是个很有趣的人。今天听到黄老师本人的声音,更加确认了这一点🥳。同是历史人,黄老师真的是榜样,能把历史做成这样,学术性和趣味性兼具。如果可以,希望有生之年我也能像黄老师一样,写一本宋代的浙江😭。另外想问问,主播之后会不会邀请到南开的马子木老师?
睡觉前的精神食粮
渐修
渐修
2025.2.10
这本书躺在豆瓣想读名单里,计划今年看完。顺藤摸瓜看了黄老师的豆瓣帐号,在书页上题字画画二次创作很好玩,要是幸运读者收到这样独特的签名书会高兴好一阵子。作为四川人,深知这片土地上的文人墨客属性。虽然离开故土很久了,年纪大了越发对四川的本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在这些年关于四川的出版物越来越多,题材也更多元。某种意义上,丰富了个人的阅读体验,期待黄老师更多的作品问世。
申嘉伟:请问黄老师豆瓣在哪呀
渐修:豆瓣图书条目页有创作者在豆瓣这个标签,就可找到了。
kneiphofkant
kneiphofkant
2025.2.04
四川和福建,😂,老想到《笑傲江湖》里青城派和福威镖局林平之的纠葛……
wwsi
wwsi
2025.2.07
### 1. **承诺的背景与内容**
赵匡胤在伐蜀前面临财政和兵力的双重困境。北宋初年国库空虚,难以承担大规模战争的军费,而后蜀凭借地理优势(如剑门关等天险)易守难攻。为激励士气,赵匡胤在饯行宴会上明确表示:“凡克城寨,止藉其器甲、刍粮,悉以钱帛分给将士,吾所欲得者,其土地耳。”。这意味着,除战略资源外,士兵可自由劫掠蜀地的财富。这一政策被描述为“烧杀掳掠,谁抢到归谁”。

### 2. **对军队的影响**
- **士气大振**:后蜀因长期和平积累了大量财富,赵匡胤的承诺使宋军将士“怀抱着发财梦”参战,战斗力显著提升。
- **快速取胜**:宋军仅用66天攻破成都,后蜀皇帝孟昶投降。这一速度远超预期,部分归因于士兵为争夺战利品而奋勇作战。

### 3. **负面后果:劫掠与叛乱**
尽管赵匡胤在出征前曾下令“不得焚荡庐舍,驱逐吏民”,但实际执行中,将领王全斌等人纵容士兵劫掠,导致蜀地军民怨声载道。最终,蜀地爆发全师雄领导的叛乱,规模达十万之众,宋军耗时两年才彻底平定。

### 4. **历史评价**
赵匡胤的这一策略被视作“双刃剑”:短期来看,它解决了军费问题并加速了胜利;长期却因军纪失控损害了北宋在蜀地的统治合法性。后世史家多认为,赵匡胤虽未直接鼓励劫掠,但其政策客观上为军队暴行提供了默许空间。

### 总结
赵匡胤的承诺原文核心为:“朝廷只要地盘、兵甲、粮草,其余缴获物资全部归前方将士所有”。这一政策既是伐蜀速胜的关键,也是后续动乱的导火索,反映了宋初统一战争中实用主义与道德约束之间的矛盾。

ai对四川反叛的说法,老师应该熟悉吧。
wwsi
wwsi
2025.2.07
28:37 用铁钱是因为缺铜,不能说特意安排吧。当时入川的军队劫掠过重,这也是导致四川不停的反叛的原因,更接近对某种殖民地的歧视盘剥。
HD910481i
HD910481i
2025.2.06
01:36 厉害啊,车轮战了。腹泻式更新,😂😂
三月初吉
三月初吉
2025.2.06
37:56 刘咸炘说:“唐后史学,莫隆于蜀。”这样看来与宋代四川史家政治上不得志而“转换赛道”有很大关系啊
栋里云
栋里云
2025.2.03
最近在读的两本关于秦汉的书里,恰好也涉及政治文化:
简单说来,“政治文化”就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中形成的群体政治心态。这种心态构成政治生活的软环境,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有制约作用,与政治演进、制度变迁等现象存在互动关系。相对而言,“政治学说”、“政治思想”、“政治哲学”等,属于学者或政治精英;“政治文化”则属于“群体”、“社会”或“民族”,其中不仅包括“精英”,也包括“大众”。政治思想要在被人们普遍理解和接受从而形成某种政治文化之后,才会对实际政治生活产生较大影响,而这正是本书所关注的重要环节。——《〈春秋〉与“汉道”》
我们的讨论将要涉及的,主要是一个政治文化问题。这里所谓的“政治文化”,首先指的是在政治与文化的交界面上所发生的事象,在中国古代这二者的关系来得特别密切。【注】
【注】:在现代政治学中,“政治文化”有其特定含义。例如阿尔蒙德说:“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进程所形成。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见阿尔蒙德和鲍维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林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9页。又可参看《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政治文化”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550—551页。本书所说的“政治文化”,虽然也大致包含了阿尔蒙德定义的内容在内,但它更为宽泛,也经常用于指涉处于政治和文化的交界面上、兼有政治和文化性质的那些有关事项和问题。做出这种处理,是为了适应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四川这地方虽然是天府之国,但两次亡天下,中国被外国征服,四川都损失惨重,当时的四川人基本被种族灭绝了。宋代当时四川的方言,其实已经失传了。它跟今天的四川人和文化基本没有关系。今天的四川话和文化,是湖广话。这一是第一次的种族灭绝,蒙古人到处屠城,光成都市蒙古人就屠了140万,其他地方更不计其数。第二次是满洲人入侵,四川又是抗战大后方,在张献忠和满洲人合力屠杀下,明代的四川人的方言和文化,也被灭绝了。今天的绝大部分的四川人是从湖广来的,清代时期的移民。也就是说,宋,明,今天这三种四川人是相互独立的。。
历史是不是很残酷?
我来说两个福建和川渝的联系,南平在宋时叫南剑州,国家认证的小重庆,福建有建本书,四川有蜀本书。
镇江吗
HD878646u
HD878646u
2025.3.15
嘉宾的书已经加入购物车,再来做一期就下单了
最近很奇怪,同时在几个知名播客听到关于宋朝的内容
本来是打算听着睡觉的,结果听兴奋了
暮山君
暮山君
2025.2.13
黄博老师讲的非常好
HD288034g
HD288034g
2025.2.07
46:36 这段笑死😂
平襄
平襄
2025.2.04
上个学期为了尝试“儒家规训史”读了同书系的阎步克老师的《察举制变迁史稿》,读到西晋部分
武训传
武训传
2025.2.05
感谢老师
轶之狐
轶之狐
2025.2.04
1:18:59 哈哈,高产似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