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8「三角定位法·心理咨询不迷路」心理咨询的正确打开方式01哇呀挖

VOL.18「三角定位法·心理咨询不迷路」心理咨询的正确打开方式01

24分钟 ·
播放数74
·
评论数0

VOL.18「三角定位法·心理咨询不迷路」心理咨询的正确打开方式01

无论是在心理行业成熟的欧美国家,还是心理咨询行业新兴的中国,心理咨询行业从没有一马平川,尤其是深陷心理问题发作的朋友们,如何一面对抗心理和情绪的困境,一面还要淌入这片浑水寻求帮助,是在从做心理主题开始的九个月研究里,始终缠绕在心间的痛……

除了运气,能用科学方法对心理咨询过程的每个阶段逐一切片解决,成为这个主题的目标:

很多朋友都知道,回答这个问题,专业度必然是心理咨询的信任关系建立的基础,所以一般在寻找咨询师时,查看咨询平台和咨询师背景简历往往成为最初的起点,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切入点。
打个比方,一个人要去某个地方,如果她并不清楚与这个地方的距离,也不清楚自己有没有汽车或者自行车,银行卡里是能支付打车还是公共交通时,这个人就开始查阅汽车班次、各种网约车平台的信誉情况,甚至查询航班信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真的能顺利到达么?

「三角不等边」方法:
在对行业从业者们追问中,经常会提及三个考察点,即「咨询能力、咨询时间、咨询费用」
「我能付出多少费用去合作咨询师」就是咨询费用;
「我需要一位怎样咨询能力的咨询师」就是咨询能力,;
「如果基于费用和需求,这位咨询师能以每次多长时间来和我对话」就是咨询时间,
在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口中,给出了我认为最好的起点答案,她总结为「三角不等边」法,即「能力值、时间值、费用值」的三个点是永远不可能形成等边三角。这个方法是对于来访者层面的,可以帮助我们根据自己实际经济能力或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去粗略判断出,我们将咨询师级别设定在哪里。

说完了基于我们自己维度的判定,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步,也就是尽管通过「三角不等边」方法缩小范围了咨询师级别的范围,但是依旧要对这个级别的数十位乃至百位的咨询师简历,对于普通人而言,那些动辄名校毕业以及各种专业培训的背景资料,还有几千几万小时的心理咨询从业时长,再到让银行卡颤抖的价格表,这些项目之间是否有逻辑关系?他们到底是否和治疗能力有关系么?如何从中进行筛选可以进行初步接触的几位咨询师呢

「三角可等边」方法:
这是针对于咨询师简历做出放大细节的判断方法,尽管考察点依旧围绕着「咨询能力、咨询时间、咨询费用」的逻辑关系,但是其中关于「咨询时间」解读是与「三角不等边」中咨询时间定义为来访者与咨询师可以进行治疗时长不同,「三角可等边」咨询时间是指咨询师的简历资料里的从业治疗时间,让我们有请李涛老师,听他细细解读如何用「三角可等边」去「甩干水份,戳穿咨询师简历背后真相。

··时间轴··
00:00 开场白
01:00 国内外心理咨询行业状态介绍
02:50 打开心理咨询之路的起点
03:54 定位自我情况的「三角不等边」方法
05:30 甩干咨询师简历的「三角可等边」方法简介
07:00 对谈详细介绍「三角可等边」
22:00 其他需要注意的小tips
23:00 尾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