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OL.20「以魔法打败魔法!三招验出咨询师真段位,假共情退退退!」心理咨询的正确打开方式03
VOL.20V「以魔法打败魔法!三招验出咨询师真段位,假共情退退退!」|心理咨询的正确打开方式03 我是话题发起人AD,前两期我们就「建立咨询师关系」为目标,聊了如何依据自己的情况筛选和挖出咨询师简历的含金量,今天我们要一起啃一块硬骨头: 「第一次会谈咨询师」对于完全不懂心理专业的人而言,我们如何通过三个问题来判断咨询师的专业度,简单说这三个问题就是: 1、你的心理咨询专业流派是什么? 2、你的从业经验分享以及在你的从业中处理过的和我类似案例的举例分享? 3,您有什么想法和计划,如果按照您的计划做,我的状态将会有怎样的进展呢? 三个问题简单说,就是治疗流派、治疗经验和案例、针对于我的想法和可能的发展,那么,为什么要按照这个顺序提问,如何判断答案的对错?每个问题的答案判断是有怎样的逻辑关联?三个问题之间也有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栏目整片,对话近十年研究心理干预的李涛老师,也是这三个专业判断问题的提出者,让他解读三个问题之间的底层逻辑,以及公布问题的正确答案吧! 还要给大家一些补充:其一,咨询师的专业水平非常重要,但是“货比三家”也是同等重要,或者说,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很重要,而建立咨询关系中的良好默契也很重要,这的确需要耐心,尤其当我们正处于极度痛苦的时期,虽然耐心是很难的,但是,如果不是简单情绪问题,而是真正的心理问题的话,跨越它的第一个难关,就是打破僵局去一次次尝试寻找到合适自己的咨询师,当然如上一期结尾提及,保持对某些咨询师会给我们带来的二次伤害的警惕,及时说不。其二,除了保持警惕,也要保持对自己感受的信任呢,千万不要迷信那些高级背景和熟人推荐的五星好评咨询师,只要和他交谈感到不舒服,就及时跟他反馈我们的感受,如果之后他调整了,或者坚持不改变他的沟通模式,就说明他真的不合适我们。如果和某位咨询师沟通后,您感到兴奋或充满希望,那么他们可能是我们可以建立咨询关系的好人选。对国内外对于咨询师专业化水平与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中表明:成功治疗结果的最大预测因素是治疗师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因此找到一个能让你感到安全、能被倾听的人是最重要的。
- VOL.19「第一次心理咨询面谈指南·如何“高效开箱”你的心理治疗方案?」心理咨询的正确打开方式02
VOL.19「第一次心理咨询面谈指南:如何“高效开箱”你的心理治疗方案?」心理咨询的正确打开方式02 本期内容摘要: ~「提高咨询效率让我的每一分钱不打水漂」 综述与咨询师第一次面谈的「核心内容以及流程规范」包括但不限于: · 标准首诊流程,判断咨询师操作基本规范; · 作为来访者需要提前准备,以及准备些什么,以此。 · 来访者与咨询师如何建立关系,如何进行相互了解,明确咨询目标和治疗方案。 ~“开箱初检验”——咨询师应该是怎样完成他的角色与任务: · 搞清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沟通套路(方法); · 评判咨询师对我们的观察姿势(体验感); tips:强调面谈比网络治疗更具优势,因为可以全面观察来访者的身体语言。 ~ 考核咨询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是否符合我的预期),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 · 来访者应主动询问治疗方案,确保方案的适合性和可接受性; · 判定咨询阶段的目标,短期、中期或长期 时间轴: 00:00 第一次咨询流程规则的基本原理,以及其流程要达到的目的 04:19 第一次面谈中的细节展开——“咨询师=人肉潜意识测谎仪?”、“侦破内心深处的真正需求”、“咨询目标如何被规划?”、“如何检查咨询的有效?--个性化咨询治疗方案” 26:35 面谈前关于我的咨询目标的思考: 比如: ~我最近感受到了什么情绪?我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 ~最近当我感到不安或有压力时,我是如何应对的?这些应对策略有用吗? ~我发现自己整天都在想些什么?这些想法是有益还是有害? ~我生活中的哪些方面需要改变?为什么需要改变? 这些问题都能帮助我们探寻自己的的治疗动机,如果你自己很难确定哪些是你觉得重要的第一目标,你可以拿这些问题的答案,在第一次会谈咨询师时去商量解决,有的放矢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咨询效率。 31:40 与咨询师第一次前面前,来访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建立
- VOL.18「三角定位法·心理咨询不迷路」心理咨询的正确打开方式01
VOL.18「三角定位法·心理咨询不迷路」心理咨询的正确打开方式01 无论是在心理行业成熟的欧美国家,还是心理咨询行业新兴的中国,心理咨询行业从没有一马平川,尤其是深陷心理问题发作的朋友们,如何一面对抗心理和情绪的困境,一面还要淌入这片浑水寻求帮助,是在从做心理主题开始的九个月研究里,始终缠绕在心间的痛…… 除了运气,能用科学方法对心理咨询过程的每个阶段逐一切片解决,成为这个主题的目标: 很多朋友都知道,回答这个问题,专业度必然是心理咨询的信任关系建立的基础,所以一般在寻找咨询师时,查看咨询平台和咨询师背景简历往往成为最初的起点,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切入点。 打个比方,一个人要去某个地方,如果她并不清楚与这个地方的距离,也不清楚自己有没有汽车或者自行车,银行卡里是能支付打车还是公共交通时,这个人就开始查阅汽车班次、各种网约车平台的信誉情况,甚至查询航班信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真的能顺利到达么? 「三角不等边」方法: 在对行业从业者们追问中,经常会提及三个考察点,即「咨询能力、咨询时间、咨询费用」 「我能付出多少费用去合作咨询师」就是咨询费用; 「我需要一位怎样咨询能力的咨询师」就是咨询能力,; 「如果基于费用和需求,这位咨询师能以每次多长时间来和我对话」就是咨询时间, 在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口中,给出了我认为最好的起点答案,她总结为「三角不等边」法,即「能力值、时间值、费用值」的三个点是永远不可能形成等边三角。这个方法是对于来访者层面的,可以帮助我们根据自己实际经济能力或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去粗略判断出,我们将咨询师级别设定在哪里。 说完了基于我们自己维度的判定,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步,也就是尽管通过「三角不等边」方法缩小范围了咨询师级别的范围,但是依旧要对这个级别的数十位乃至百位的咨询师简历,对于普通人而言,那些动辄名校毕业以及各种专业培训的背景资料,还有几千几万小时的心理咨询从业时长,再到让银行卡颤抖的价格表,这些项目之间是否有逻辑关系?他们到底是否和治疗能力有关系么?如何从中进行筛选可以进行初步接触的几位咨询师呢 「三角可等边」方法: 这是针对于咨询师简历做出放大细节的判断方法,尽管考察点依旧围绕着「咨询能力、咨询时间、咨询费用」的逻辑关系,但是其中关于「咨询时间」解读是与「三角不等边」中咨询时间定义为来访者与咨询师可以进行治疗时长不同,「三角可等边」咨询时间是指咨询师的简历资料里的从业治疗时间,让我们有请李涛老师,听他细细解读如何用「三角可等边」去「甩干水份,戳穿咨询师简历背后真相。 ··时间轴·· 00:00 开场白 01:00 国内外心理咨询行业状态介绍 02:50 打开心理咨询之路的起点 03:54 定位自我情况的「三角不等边」方法 05:30 甩干咨询师简历的「三角可等边」方法简介 07:00 对谈详细介绍「三角可等边」 22:00 其他需要注意的小tips 23:00 尾声总结
- VOL.17 「心理咨询·渠道大起底+自测攻略」闭眼抄作业就完事了」
感谢来到2025年的第一期,VOL.17 「心理咨询·渠道大起底+自测攻略」愿你新年的每一天都能有闪光一刻! 回顾去年最后几期里,和你一起分享了很多关于心理治疗的话题,而具体到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感知到一些困惑和情绪问题可能是由于心理所导致的,去寻找一位合适自己的咨询师就是会考虑到的新课题,所以,本期我们将一起启程 ~以实用性为主的话题「心理咨询"避坑"系列」。 在这个新系列里,我们将一起和更多嘉宾来探讨但不限于「什么情况下,我该去找个咨询师?去哪里寻找咨询师?如何知道对面的咨询师是否适合我?判断咨询师给出的咨询方案和咨询目标,是不是符合我的期待?等等一些非常现实和细节的小问题…… 本期作为第一期,将尽量全面客观的、细节罗列出目前能寻找到咨询师的所有渠道方式,同时将详细评估这些渠道的可操作性和优劣势。 VOL.17 「心理咨询·渠道大起底+自测攻略」闭眼抄作业就完事了」 ··时间轴·· 00:00 开场介绍 01:18 「自测攻略」:什么情况下,我该去找个咨询师帮助我? 11:03 心理援助热线|靠谱么? 14:10 医院心理/精神专科|靠谱么? 21:53 心理咨询平台/机构|靠谱么? 34:21 自媒体--小红书·抖音·b站·微博等等(涵盖平台及独立咨询师)|靠谱么? ····· 34:21 综合评估 ····· 39:06 筛选自媒体靠谱的独立咨询师 53:19 心理训练营|靠谱么? 56:53 尾声 ··下期预告·· 下一期我们将前往「心理咨询"避坑"系列」第二站:"高大上"资历背后的咨询师--感谢收听,期待与你再相遇。
- VOL.16「大脑黑客』全维度解构催眠体验
··前情提要及本期综述·· 上一期作为H博士的心理咨询师,为我们展开H博士的真实治疗中「如何应用多种治疗技术结合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的过程」,其中关于“催眠治疗技术”是目前国内较为少见的治疗方式,而且由于一些电影电视剧中比较神话和神秘化其过程和效用的原因,也给我们带来很多误区。 所以本期栏目我们将将带来催眠治疗从形式到内容的具体流程,以及我也会根据一些个案调查、翻阅国内外学术资料,和大家分享被催眠者的体验; 最后我们还有谈及催眠师与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还有关于正念冥想心理疗愈与潜意识的小分享 ··时间轴·· 00:00 开场介绍 01:10 催眠治疗的原理 ·· 03:50 我们的潜意识保护机制|《盗梦空间》中“潜意识保安” ·· 05:50 催眠引导|在信任中才能进行 ·· 07:22 广义催眠非常普遍|正念冥想、宗教仪式、音乐与舞蹈中 12:15 催眠治疗的时长与频次|介绍依据各种因素而差异 16:40 催眠中的沟通 17:13 催眠的浅、中、深度的体验差异 20:00 催眠过程的不同阶段 20:21 催眠醒来的感受·催眠过程中的身体感受、时间感 29:38 催眠前被催眠者需要准备什么? 31:55 被催眠者有限制么? 33:15 催眠师、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三者区分 39:35 催眠师的失败案例给我们带来的警示 45:00 自我催眠~正念冥想的小科普讨论 ··下期预告·· 本期内容基本涵盖了大部分关于“催眠治疗技术”的科普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知识性的帮助。 下面几期栏目,我想要更多能有和现实接轨,实打实带来帮助的内容,所以,我们又正在筹划录制了“如何寻找和判断心理咨询师的技巧…等等内容”希望这些很实用的内容能真正给你带来帮助。
- VOL.15「从绝望到解救」三次抑郁后重生·真案剖析NO.4
··前情提要及本期综述·· 为了铺垫本期内容,上一期我们解读「主流心理流派和心理技术」的基础知识,以此能更好理解本期节目中|李涛老师对H博士的心理治疗过程中的专业技术内容,以下将从H博士抑郁发生前后的状态讲述开始,到心理治疗师如何从绝望到解救的干预方式方法详细解读,以及之后对H博士的人格维度调整、还有第三阶段帮助H博士去重塑外部环境的疗愈…… ··时间轴·· 01:00 H博士陷入重度抑郁的经历,以及绝望情绪的发生 07:00 接手H博士案例时,H博士的心理状态 09:07 进行心理干预的不同阶段➡️「短期情绪调整」 ··从导致绝望情绪的表层原因、到挖掘深层潜意识根源 ··【削减绝望感】认知疗法vs催眠治疗 27:45 进行心理干预的不同阶段➡️「长期人格调整」 29:55 进行心理干预的不同阶段➡️「外部环境调整」 33:23 心理干预目标 ··下期预告·· 本期在对H博士的干预治疗中,除了使用到 VOL.14 「被心理流派搞晕的我们」中的 「主流心理流派和心理技术」,更多还应用了“催眠治疗”。关于催眠治疗技术实际应用,和影视剧中“老怀表一晃就问啥说啥”的玄妙剧情是相同的么?实际应用中的“催眠干预治疗流程是什么?以及被催眠者的实际感受是怎样的呢? 下一期将详细分享,期待你的收听! ··主题介绍-三次抑郁后重生·真案剖析·· 系列栏目主题源于H先生的真实案例来「对照剖析」,AD负责叙述案例文件中H同学成长经历与主观体验,H先生的治疗师李涛老师将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解构,同时给到治愈他的心理干预方案——通过几期栏目内容,试图让大家能从上帝视角出发,更完整的、更细节、更多多维度去了解到,抑郁症以及人在先天、后天经历环境对心理状态的关系。另外,心里状态的形成与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AD也会从女性主义角度尝试解构。
- VOL.14「被心理流派搞晕的我们」三次抑郁后重生·真案剖析NO.3
··前情提要及本期综述·· 上两期我们通过H先生的案例,探讨了关于抑郁的先天问题、社会背景文化对与心理的关系,以及发生抑郁的触发点,还有描述不同抑郁症患者,内心到底感受到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本次栏目,本该要进入H博士的治疗阶段,但依据我们在日常生活常识,寻找心理治疗师却是先面临的第一关,这个过程里必然会接触到那些“标签”在每位治疗师下面的“心理学专业名词”, 所以,「各种各样的心理流派和心理技术名词」都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去理解与我的关系? 本期栏目中AD将对话近十年都在持续研究『心理干预和心身医学』、专业从事「心理干预工作」的李涛老师,【解读目前社会上的主流心理流派和心理技术】。 ··时间轴·· 00:58 目前心理干预的「流派和技术概况」 ························································· 精神分析心理疗法——始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所有心理干预治疗的奠基学派 02:47 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解读-无意识潜意识 * 精神分析对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 03:45 「步骤➡识别潜意识(技术: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移情反移情) * 08:22 「步骤➡意识化(技术:阐释与解释 * 09:15 解读 分析精神分析理论「实际应用」的优劣势、具体体验 ························································· CBT认知行为疗法——阿伦·贝克与阿尔伯·特埃利斯——破解精神分析中的bug * 13:35 认知疗法的基础解读——消除人的认知偏差 * 15:36 「技术:认知重建技术 (步骤➡识别负面思维➡通过逻辑方式治愈/重构思维➡反复训练 * 21:40 解读认知疗法「实际应用」的优劣势、具体体验 * 26:28 行为疗法的基础解读以及实际应用——源于动物实验的生猛疗法(强迫与恐惧的行为治疗) ·························································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法——卡尔·罗杰斯——有点儿“玄”的找到自我、接纳自我、自我实现 * 28:33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法的基础解读 * 30:05 「人本技术:建立环境来帮助来访者“发掘自我” * 31:28 解读人本主义疗法「实际应用」的优劣势、具体体验——融入在所有心理技术疗法中 ························································· * 32:20 不合格的咨询师都在干啥?——他们在用啥疗法 * 33:18 优秀的咨询师都在干啥?——他们在用啥疗法 ························································· 进化心理学的治疗法——在研究中成长的心身疗法 * 33:43 进化心理学的基本解读——生存的本能驱动力 * 37:31 治疗方式:理解本能驱动,利用精神分析、认知、人本等流派技术来进行心身干预 ························································· * 39:29 其他治疗方式|不可忽视的「家庭系统治疗」 ··主题介绍·· 系列栏目主题源于H先生的真实案例来「对照剖析」,AD负责叙述案例文件中H同学成长经历与主观体验,H先生的治疗师李涛老师将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解构,同时给到治愈他的心理干预方案——通过几期栏目内容,试图让大家能从上帝视角出发,更完整的、更细节、更多多维度去了解到,抑郁症以及人在先天、后天经历环境对心理状态的关系。另外,心里状态的形成与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AD也会从女性主义角度尝试解构。
- VOL.13「被情绪颠覆的世界!」三次抑郁后重生·真案剖析NO.2
··主题介绍·· 系列栏目主题源于H先生的真实案例来「对照剖析」,AD负责叙述案例文件中H同学成长经历与主观体验,H先生的治疗师李涛老师将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解构,同时给到治愈他的心理干预方案——通过几期栏目内容,试图让大家能从上帝视角出发,更完整的、更细节、更多多维度去了解到,抑郁症以及人在先天、后天经历环境对心理状态的关系。另外,心里状态的形成与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AD也会从女性主义角度尝试解构。 ··前情提要及本期综述·· 上一次我们了解H先生先天性格中的完美主义,以及他成长初期母亲与家庭变故对于H先生的影响,以及从科学角度探讨了情绪先于逻辑的不可抗力。本期我们将探讨社会背景文化对与心理的关系,以及抑郁症患者内心到底感受到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当然也涉及目前很普遍的CBT也就是认知治疗中,它的原理与方式方法。 ··时间轴·· 00:28 心理治疗能改变慕强带来的挣扎么? 04:10 “自由”与成功焦虑|潜意识与女性主义刻板印象 09:40 学业与事业晋升是导致H同学的抑郁的原因么? 13:05 抑郁发生:被颠覆逻辑的抑郁症世界 28:34 没人理解你:千人千面的抑郁症 38:15 进化心理学:恭喜你!抑郁了…… 41:20 一切心理疗法都在做同一个事:改变「自动化思维」(举例认知疗法) ··下期提要·· 接下来一期我们将进入H同学大学后的生活状态,逐渐分析命运波动中他如何成为重度抑郁的过程,另外,通过他各种各种的心理咨询求医经历,以及做的目前国内的各种心理治疗渠道的调查分享,以此更全面的了解抑郁症的形成、求医与治疗,感谢你的收听,期待下一期还能与你相遇!
- VOL.12「先天抑郁圣体?」三次抑郁后重生·真案剖析NO.1
··引言·· 说起抑郁症,这几年似乎已经很具普遍性,而事实上我们无论是身处其中,还是陪伴着发生心理问题的伙伴,却很难真的说清楚,到底抑郁是什么?尽管,只要我们打开手机输入「抑郁」关键词,能找到千万条文章和视频,要么是科普某种抑郁状态,要么是某种现象的原因,再要么是心理治疗的方式方法,所以,细心的你会发现,那些碎片化的知识,再联系到实际,依旧是如盲人摸象,只能窥见如某个现象的切片,似乎清晰却又模糊,即熟悉又陌生…… ··内容·· 本期栏目源于H先生的真实案例来「对照剖析」,AD负责叙述案例文件中H同学成长经历与主观体验,H先生的治疗师李涛老师将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解构,同时给到治愈他的心理干预方案——通过几期栏目内容,试图让大家能从上帝视角出发,更完整的、更细节、更多多维度去了解到,抑郁症以及人在先天、后天经历环境对心理状态的关系。另外,心里状态的形成与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AD也会从女性主义角度尝试解构。 ··时间轴·· 02:56 童年期|完美主义功与过、责任心」 17:56 青少期|家庭、父母、我·潜意识的种子 33:01 意识与潜意识|情绪与逻辑~形成与关系、表现与状态 47:53 潜意识的塑造与改变 ··下期提要·· 下一期将探讨社会背景文化对与心理的关系,以及抑郁症患者内心到底感受到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当然也涉及目前很普遍的CBT也就是认知治疗中,它的原理与方式方法,
- VOL.11 「认识自我」·自画像中的心理·哲学·艺术-下
VOL.11 「认识自我」·自画像中的心理·哲学·艺术-下 背景:本期栏目是应邀参与艺术展《透过玻璃窗——我们如何寻找艺术与当下的链接》,与在「B站李涛心理心身干预」账号在同步直播的电台录制,作为艺术展四部分的第一部分,在网络平台呈现,即「第一单元·认识自我—自画像研讨」。分工介绍: ·李涛老师·由心理干预和心身医学的研究者及实践者李涛老师,进行“绘画心理评估”的角度研讨; ·方正老师·特邀「孟子与庄子哲学、中国古代诗学」的专研者方正老师,从“中国哲学与古诗词文学”角度来研讨; ·AD同学·栏目主播并进行整体策划,同时从文化与艺术史的角度研讨; 因此,可以看到本次栏目是「集合心理学、东方哲学、艺术史」三位一体,以中西艺术史中「七位代画家」案例分析(四位中国古代画家、三位西方现代画家),从三个维度对: * 画家通过绘画的呈现·画家想要通过自画像表达什么? * 艺术史对画家的评价·外界如何看待他? * 通过作品对画家进行心理评估·测定画家自己最真实的内心世界 由三个面相的「不同与相似」中,进行自画像研讨,三种镜像方式呈现出「我」,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人」,希望以此跨越时空的阻隔,握手这些点亮人类艺术光辉时刻的他们。 主播留言:这一期栏目分为两部分: 01:50 西方自画像演化简史 第一部分内容的西方自画像艺术简史——综合书籍《自画像文化史》、《窥探自画像》、《自画像中的秘密》、《女性自画像文化史》以及数十篇中外自画像论文,对西方自画像历史演变的一些有代表性画家与他们自画像画作背后的趣事介绍,希望唤醒你曾相遇过的那些画册、艺术馆的画作记忆。 第二部分⬇️针对西方现代自画像历史中「专门创作自画像的墨西哥女画家佛利达-卡洛」、「以《呐喊》享誉世界、被确诊过心理问题的爱德华蒙克」、「大师中的大师毕加索」,这三位画家将由李涛老师从绘画心理测量角度对比评估。 12:31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人物小传-镜像不屈的生命底色 17:05 心理评估弗里达·卡罗 心理诊断:人物大小比例揭示了什么?情感的压抑束缚挣扎、女强人的人格底色 22:53 心理评估「蒙克与毕加索」~蒙克的焦虑自罪感、倍儿高兴自信的毕加索 感谢你的收听!
- VOL.10 「认识自我」·自画像中的心理·哲学·艺术-中
VOL.10 「认识自我」·自画像中的心理·哲学·艺术-中 本期背景:本期栏目是应邀参与艺术展《透过玻璃窗——我们如何寻找艺术与当下的链接》,与在「B站李涛心理心身干预」账号在同步直播的电台录制,作为艺术展四部分的第一部分,在网络平台呈现,即「第一单元·认识自我|自画像研讨」。分工介绍: ·李涛老师·由心理干预和心身医学的研究者及实践者李涛老师,进行“绘画心理评估”的角度研讨; ·方正老师·特邀「孟子与庄子哲学、中国古代诗学」的专研者方正老师,从“中国哲学与古诗词文学”角度来研讨; ·AD同学·栏目主播并进行整体策划,同时从文化与艺术史的角度研讨; 因此,可以看到本次栏目是「集合心理学、东方哲学、艺术史」三位一体,以中西艺术史中「七位代画家」案例分析(四位中国古代画家、三位西方现代画家),从三个维度对: * 画家通过绘画的呈现·画家想要通过自画像表达什么? * 艺术史对画家的评价·外界如何看待他? * 通过作品对画家进行心理评估·测定画家自己最真实的内心世界 由三个面相的「不同与相似」中,进行自画像研讨,三种镜像方式呈现出「我」,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人」,希望以此跨越时空的阻隔,握手这些点亮人类艺术光辉时刻的他们。 主播留言:本集涉及三位中国艺术家,包括「明末清初天才画家陈洪绶 的曲折生平、还有cosplay渔翁的活在牛角尖中的罗聘,我们除了探讨自画像绘画本身以及中国古代思想哲学的背景知识以外,栏目中还有李涛老师通过分析画作给出一些分析小技巧,你也可以对照自己的书写习惯和事先画一张带有树木、人物的小图做一下对照判断一下,也是一种有趣的方式(●--●) 栏目时间轴: 01:25 放荡不羁的陈洪绶--人物小传 06:57 陈洪绶题画诗/人物时代背景/意识形态的详细解读 12:55 心理评估·『陈洪绶』通过绘画与书法 心理诊断:天才少年的创伤童年…心向朝纲却屡遭挫折…放荡形骸的私生活…攻击性人格的离奇死亡 21:00 超级富二代沈周——人物小传 25:27 沈周题画诗/人物时代背景/意识形态的详细解读(明代文人在世俗中以心境为隐) 28:54 心理评估·沈周 心理诊断:i人沈周重情谊却心理孤寂…殷实家庭中父亲软弱导致的不安全感… 35:50 沈周自画像《夜坐图》题跋解读 感知儒家文化中,那颗不受外界侵扰的向善之心是在深夜之中~夜里我才是真正的我) 39:07 情感生活不合逻辑的罗聘——人物小传 43:21 作为画家的罗聘,在自画像中cosplay渔翁装扮的迷思之解 45:58 心理评估·罗聘 心理诊断:活在牛角尖中…情感专注力在不断转移ing…喜欢打击身边人 下一期我们将启动探讨西方自画像的历史以及展开一位女性画家两位男性画家的自画像分析!非常期待你的收听!
- VOL.09 「认识自我」·自画像中的心理·哲学·艺术-上
VOL.09 「认识自我」·自画像中的心理·哲学·艺术-上 本期栏目是应邀参与艺术展《透过玻璃窗——我们如何寻找艺术与当下的链接》,与在「B站李涛心理心身干预」账号在同步直播的电台录制,作为艺术展四部分的第一部分,在网络平台呈现,即「第一单元·认识自我-自画像研讨」。分工介绍: ·李涛老师·由心理干预和心身医学的研究者及实践者李涛老师,进行“绘画心理评估”的角度研讨; ·方正老师·特邀「孟子与庄子哲学、中国古代诗学」的专研者方正老师,从“中国哲学与古诗词文学”角度来研讨; ·AD同学·栏目主播并进行整体策划,同时从文化与艺术史的角度研讨; 因此,可以看到本次栏目是「集合心理学、东方哲学、艺术史」三位一体,以中西艺术史中「七位代画家」案例分析(四位中国古代画家、三位西方现代画家),从三个维度对: * 画家通过绘画的呈现·画家想要通过自画像表达什么? * 艺术史对画家的评价·外界如何看待他? * 通过作品对画家进行心理评估·测定画家自己最真实的内心世界 由三个面相的「不同与相似」中,进行自画像研讨,三种镜像方式呈现出「我」,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人」,希望以此跨越时空的阻隔,握手这些点亮人类艺术光辉时刻的他们。 时间轴(由于本期栏目涉及到画作和艺术史,现将直播视频一共放送): 03:09 开篇解读本期栏目的架构方式,既通过艺术家自画像研讨“认识自我的三个面向。 08:30 绘画心理分析·理论引导 13:10 中西自画像演变·简史 16:28 中国哲学/思想的自我观念·「认知我.德行我.情意我} 22:12 中国历史最早存世自画像·『赵孟頫简介』 27:35『题画诗解读/人物时代背景/意识形态的详细解读|赵孟頫自画像』 41:20 心理评估·『赵孟頫』通过绘画与书法 下一期有分析——明朝超级富二代沈周、明末清初天才画家陈鸿寿的曲折生平、cosplay渔翁的活在牛角尖中的罗聘, 我们将通过他们的画作,跨越300 年去呈现出可感知的真切心理和人生,欢迎点击下一集哦!
- VOL.08 没有天生的女人!—从女婴到女人的性别驯化
VOL.08 没有天生的女人!—从女婴到女人的性别驯化 #话题背景: 依照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言,「我们不是生而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以此逻辑说,女人这种社会性别,就是被后天构建出来的,在学习女性主义的过程中,我更加希望验证「到底我们是如何被构建出“女性特质”」 接续 VOL.07 要么美·要么死— 服美役最大的获利者是女人吗?本期栏目话题,我们将继续选取童话《小王子》中玫瑰花与小王子相遇和分别的情节,进行女性主义学习的实战小练习, #话题发起人自述: 生理性别,是我们出生时的身体的原始事实,那么是如何通过社会过程运作的,从而将我们每个人转变为现在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我们的行为特征,这个社会化过程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呢?都发生什么? 于是,溯源要从每个人小时候开始,我们接触到的第一个玩具,父母家人对我们的称呼和评价,儿时听到怎样的故事?有了小伙伴时候玩耍的游戏?在镜子中看到怎样的自己?陪伴我们最多的玩具和生活物品,穿着衣物的色彩和图形,等等等等,就是这样,这些陪伴我们长大之事之物,都在悄无声息的塑造着、有意无意的区分着男与女的社会性别, 之后,我想到了童话,那些儿时美好时光似乎总有一两本童话的陪伴,其中至今成人后依旧最喜欢的童话作品就是《小王子》,这本小说的无论是角色塑造、文学上的叙事、以及文中蕴含的哲思,都让我们受用一生,而且这部作品很多小伙伴也读过,更适合制作分析类的电台栏目,因此打算以这部作品中“小王子与玫瑰”关系来切入“女性主义”视角,进行挖掘和审视 那么对于孩子而言,家庭到底意味了什么?强势家长的关爱里隐藏了哪些爱的伤害?心理医生将给出关于亲密关系(包括两性与亲情)的终极解药,希望专业心理建议与思考角度,能帮到我们每一个人。 #本期话题发起人/策划:AD #本期栏目的探讨者:AD、猫咪、朱古力 #本期栏目涉及书籍与纪录片: 《看不见的女性》卡罗林·科里亚多·佩雷斯 《性别错觉》神经科学家科迪莉亚·费恩 《被性别化的大脑》认知神经学家吉娜·里彭 《逊色》安吉拉·塞尼((“脑神经性别歧视”) BBC 的《我们的孩子可以不受性别限制吗?》 #本期内容时间轴 00:49 「童话中正反女性形象塑造标准」负面的玫瑰性格塑造,衬托出小王子的完美; 08:10 「童话中那些陷入困境的少女」 隐藏在浪漫爱情故事中枷锁 10:25「性别刻板印象,一把局限你我自由生活的无形之锁 」 15:25 「生活中的刻板印象造成了什么?」在私域和公域中刻板印象,造成不公平的性别分工、 阶层与收入差距 22:35「大脑神经与性别关系」那些毫无根据的歧视,导致科学研究的偏差 26:26 「儿童玩具、游戏、颜色、教育中的悄悄性别驯化,导致智力影响,造成暴力等心理问题的隐患」 35:05 「已被驯化的我们,分享一些解决方案」
- VOL.07 要么美·要么死— 服美役的最大赢家是女人吗?
VOL.07 要么美·要么死— 服美役的最大赢家是女人吗? #话题背景: 依照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言,「我们不是生而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以此逻辑说,女人这种社会性别,就是被后天构建出来的,在学习女性主义的过程中,我更加希望验证「到底我们是如何被构建出“女性特质”」 本期栏目话题,源自女性主义学习的实战小练习,选取童话《小王子》中玫瑰花出场前的文本。 #话题发起人自述: 生理性别,是我们出生时的身体的原始事实,那么是如何通过社会过程运作的,从而将我们每个人转变为现在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我们的行为特征,这个社会化过程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呢?都发生什么? 于是,溯源要从每个人小时候开始,我们接触到的第一个玩具,父母家人对我们的称呼和评价,儿时听到怎样的故事?有了小伙伴时候玩耍的游戏?在镜子中看到怎样的自己?陪伴我们最多的玩具和生活物品,穿着衣物的色彩和图形,等等等等,就是这样,这些陪伴我们长大之事之物,都在悄无声息的塑造着、有意无意的区分着男与女的社会性别, 之后,我想到了童话,那些儿时美好时光似乎总有一两本童话的陪伴,其中至今成人后依旧最喜欢的童话作品就是《小王子》,这本小说的无论是角色塑造、文学上的叙事、以及文中蕴含的哲思,都让我们受用一生,而且这部作品很多小伙伴也读过,更适合制作分析类的电台栏目,因此打算以这部作品中“小王子与玫瑰”关系来切入“女性主义”视角,进行挖掘和审视 那么对于孩子而言,家庭到底意味了什么?强势家长的关爱里隐藏了哪些爱的伤害?心理医生将给出关于亲密关系(包括两性与亲情)的终极解药,希望专业心理建议与思考角度,能帮到我们每一个人。 让我们进入《小王子与玫瑰》相遇前的故事里,去看一下有哪些“犯规”女性主义的小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以此推演出那些“女性身份养成”的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 #本期话题发起人/策划:AD #本期栏目的探讨者:AD、猫咪、朱古力 #本期栏目涉及书籍:《服美役》毛拉·甘奇塔诺(意大利女性主义先锋作家) #本期内容时间轴: 00:20 话题背景及发起介绍 04:18 小王子与玫瑰相遇前,有哪些在女性主义中犯规的内容 09:00 白瘦幼的审美观是如何统治我们的审美的 15:40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在服美役,服美役的危害是什么?服美役最大赢家是谁? 35:08 美对于每个人意味着什么,美可以欣赏,但美不一定是目的 37:53 如何对抗服美役
- VOL.05 心理学角度剖析,,儿子复刻父亲的悲剧-挖掘心理《坠落的审判》亲密关系
VOL.05 心理学角度剖析,,儿子复刻父亲的悲剧-挖掘心理《坠落的审判》亲密关系 #话题背景: 本期栏目话题源自电影《坠落的审判》。 #话题发起人自述: 前两期内容中,我们通过电影《坠落审判》和李涛老师、朱古力老师一起探讨太多的关于两性心理以及爱情中的相处之道,这一期,我们将探讨核心转移到“儿子丹尼尔”的视角中。 毕竟无论到什么年龄,我们也都是父母的孩子,你我始终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中构建着自己的人生,也许有一天我们还会成为父母。 那么对于孩子而言,家庭到底意味了什么?强势家长的关爱里隐藏了哪些爱的伤害?心理医生将给出关于亲密关系(包括两性与亲情)的终极解药,希望专业心理建议与思考角度,能帮到我们每一个人。 #本期话题发起人/策划:AD #本期栏目的探讨者:李涛、朱古力、AD #本期内容时间轴: 00:49 事实真相真的重要吗?「他真的相信妈妈没有杀爸爸么?如果“事实不关心你的感受”,那么“感受就是唯一重要的事实”么?」 14:36 儿子复刻父亲的悲剧「原生家庭的诅咒,儿子复刻父亲的悲剧」 26:22 电影符合心理学吗?「电影不是人生,人生比电影更残酷」 31:58 心理医生给出的解决方案「男女关系的互利与对立,让我们不断丧失爱、心理医生给出幸福家庭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