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情人节专题|还有真爱吗?情感关系如何异化为了物与物的交易,及如何克服异化、回归亲密如聊

14 情人节专题|还有真爱吗?情感关系如何异化为了物与物的交易,及如何克服异化、回归亲密

33分钟 ·
播放数287
·
评论数8

真爱怎么这么难找?为什么遭遇了断崖式分手?交友软件上怎么聊得好好的突然再也不回复消息了?这些当代感情中的困境,让无数人感到无比困惑、又措手不及。

这些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其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本期「如聊」,假老师试图通过西方的「约会文化」与中国传统婚恋观的碰撞和冲突、马克斯的“劳动异化”理论,去分析和解释:

【1】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自然情感,如何被异化为了商品与商品间的交易

【2】资本和消费如何一步一步“物化”我们自身、他人、以及我们的关系

【3】当我们不自觉以“物品、商品”去对待自身、他人、关系,会发生什么

【4】我们有办法去弱化或逆转这种社会性的异化吗

本期互动问答:节目中,没有提到下列哪位哲学家?(答案信息在节目中;结尾会公布答案)A.马克思| B.弗洛姆| C.黑格尔

📌时间轴

00:00 节目梗概+互动问答

01:19 不再热闹的情人节:当我们意识到感情会像玫瑰般凋零、像巧克力般会过期……

02:29 亲密关系中的“鬼打墙”和无限循环:单身寂寞->挑剔与被挑->短暂“恋爱”->drama分手->破罐破摔->及时行乐->单身寂寞……

03:25 线上约会的怪现象:突然消失(ghosting)、不聊天但一直点赞……

【第一章】 西方的约会文化及和中国传统婚恋观的冲突:我们成为了情感市场上的商品任人挑选,也成了挑三拣四永不满足的情感购物狂

05:50 西方约会文化(dating culture):每一步的详解,以及和传统中国婚恋观的冲突

11:16 为何这样的文化差异会催生很多“渣男/女”、“海王/后”、“养鱼/备胎”、“吊着”,以及它如何挫伤和颠覆我们的感情观 -> 我们变成了货物被人挑选,也在同样挑剔地选别人

【第二章】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人与人的自然关系如何被异化为了物与物的价值交换

15:51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四阶段递进,自我、他人、关系,如何一步一步被异化为了“商品”

20:54 我们如何对待商品,就会如何对待亲密关系:有用,价值量化,忽略感受,喜新厌旧,无限挑选,骑驴找马……

【第三章】回归人之为人: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23:48 小时候对文具的感情:无法重置的纯粹关系

25:51 对抗异化方法1: 把人当人,回归“人”的本质,摒弃标签和偏见

28:22 对抗异化方法2: 接受永恒的变动,自我修炼(不是“自我提升”!)

【尾声】

30:13 本期节目框架梳理总结

31:03 结语(一定要听!)+ 互动问答答案

🎵背景音乐

Shallow Water Flowing - Benjamin Burns

📚参考资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卡尔·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14年)

马克思:什么是异化?商品拜物教与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 - 杨宁 www.bilibili.com

美国约会文化| 睡了一百次,还不是男女朋友?- 搜狐网 www.sohu.com

《开讲啦》 复旦“明星教师”陈果:你好,好奇心!- CCTV www.youtube.com

展开Show Notes
rusellz
rusellz
2025.2.18
节目质量很高,希望一直做下去
播客如聊
:
谢谢支持 会继续创作更好的内容~
喜欢我的我不喜欢 就喜欢不喜欢我的 这算不算一种回避型人格还带有点自虐哈哈😂😇 我们处女座也素这样没救了
播客如聊
:
😂
半田
半田
2025.2.13
假老师和小牌的对谈是不是流产了哈哈
宽宽Klay
宽宽Klay
2025.2.12
如何区分自我修炼与自我提升呢?
播客如聊
:
我是这么思考的:“自我提升”这个词里的“提升” 必然要有一个对比标准:相比什么有了提升 这很容易让人陷入社会/大众标准 即钱、外貌等 这会带来几个问题:1)容易和其他人产生比较、不自觉物化自己和他人 2)外界的标准永远在变,会让人内心不稳 3)这样的“提升”是没有界限的 会带来无尽的焦虑和自我怀疑(永远不够好) “自我修炼”是朝向内心的 让自己的心态趋于平和与自洽 这样的修炼更持久和稳定
宽宽Klay:好的,感谢回复。两者给我感觉最大区别就是比较和稳定评价体系,谢谢我会持续探索两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