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95.让县城再次伟大 !面基

E95.让县城再次伟大 !

84分钟 ·
播放数66811
·
评论数516

🎤本期嘉宾:

江岳@公众号「首席人物观」「略大参考」主理人

⏯️本期简介:

大概在去年这个时候,我邀请了跟我同处在媒体行业的江岳学姐做了一期返乡观察的播客,聊了聊春节期间在县城里的见闻和感受。

完全在我预期之外,那期节目成了面基所有节目里播放量最高的一期。

也是因为这点,在过去一年中,每每看到与县城有关的内容,我都很难不去留意,多看两眼。可以说,本期节目准备了快一年。

春节假期结束后,我再次邀请江岳学姐,一期聊了聊:过去这段时间的县城观察,县城感究竟意味着什么?从音乐、摄影到小说等等县城文学,从小镇做题家、进城务工人员到随迁老人,三大人群的城镇化,以及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我国的转移支付体系——这个视角帮我解答了很多以往的困惑。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本期封面图来自@二中兄的摄影作品

🎯时间轴:

00:35 再议县城

01:47 对去年的县城播客的一些反思和纠正

05:54 不同人的县城议题是截然不同的,大家同在一个县城里,处理着一组组不同的矛盾

09:58 很多迁移和改变,其实是要靠几代人去完成的

11:22 县城年轻人的分化似乎是从升学开始的

15:09 小镇做题家和东亚小孩的内核是相似的

19:04 小镇做题家的重点其实是「小镇」⭐️

25:22 学姐:我给孩子最大的礼物是没有变成一个海淀妈妈去鸡他

26:55 「县感」之县城音乐:从《县城》到《工厂》,从「妈妈这并不是个容易的问题」到「没有县城万万不能」⭐️

35:01 「县感」之县城风格摄影

38:14 「县感」之县城文学⭐️

43:08 舆论和媒体眼中的县城是被架空的

44:55 县城提供了一种具体且稳定的生活⭐️

51:05 一边做梦,一边认命

52:16 县城半径小还意味着穷人和富人大部分时间是混在一起的

54:42 紧密关系网必然有监视感和审视感

57:07 进城务工人员的城镇化

57:39 随迁老人的城镇化

1:00:49 转移支付体系下吃财政饭的人:医、师、公⭐️

1:06:08 县城主力消费群体的可选消费方向

1:10:25 本地支柱产业的重要性:税收、非税收入、吸纳本地就业人口

1:12:43 转移支付方向和人口流动方向几乎是相反的⭐️

1:16:42 县城房价指数在过去几年的跌幅要小于二线和四线城市的房价指数

1:18:05 躲避「黄泥大墓碑」式的住房产品

1:19:07 农村自建房会是中国建筑美学的实验田吗?

1:20:39 让县城再次伟大!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与县城相关的书目:萧红《呼兰河传》、路遥《平凡的世界》、阿乙《未婚妻》等作品、张楚《云落》、谢爱磊《小镇做题家》
  • 🎵与县城感相关的音乐:刘森专辑《县城》《华北浪革》《废柴》、五条人专辑《县城记》、河南说唱之神《工厂》、《还山》、《雨打风吹去》、《孙大剩》、老狼《恋恋风尘》
  • 1:03:00 处提及:转移支付体系下,不同地区体制内外的薪酬差异
  • 1:16:42 处提及县城房价指数在过去几年的跌幅要小于二线和四线城市的房价指数

🎬后期制作、声音设计:Dong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也是听友群。

展开Show Notes
HD1040154v
HD1040154v
2025.2.12
三代是房贷车贷和传宗接代
老钱日日谈
:
是的,嘴瓢了,至今录播客还会紧张,见笑
Ass嘟嘟
Ass嘟嘟
2025.2.12
「✅县城」
中国有超过1800个县城。
对于小镇做题家来说,假如这一辈没有承受分别,那下一辈迟早会完成这个命题。
很多地理上的迁移(爬坡),是靠代际完成的。
现在大学的学生并不会太享受大学生活,过早的开始卷。

「✅圈层分化」
县城年轻人真正的分化是从升学开始的。
县城的重点高中是一个人群的筛选器,要么学习很高、要么有关系。
13:00 很真实,高中同学还能联系上,初中也有群,联系不频繁,但你想找哪个人还是有方法的,而小学,除了住的比较近的,很少碰到。

「⭐️小镇」
《小镇做题家》的重点。
暗示了你的出身,或对自己来时路的总结、自嘲,有自己过往人生的一种定位。
人生当中,伴随着普遍的自我低估、自我设限的心态。
奋斗叙事瓦解,这个社会经常性的让你无题可做。
城,很难抵达;乡,修成了远方。
很多人成为今天自己的时候再回望,发现这一切并不一定是因为自己努力得来的,而是因为运气足够好,赶上了上升的电梯,它自然的把你带到了这样的层级里。
多抱怨时代、少归因自己。

「⭐️县感 - 县城音乐」
城镇化过程中被牺牲的地带。小时候河水就不是很清,现在他换来了金钱和病。
很多时候县城的城镇化并不是人口的城镇化,而是土地的城镇化。
从《县城》到《工厂》,从“妈妈这并不是个容易的问题”到“没有县城万万不能”。

「✅县感 - 县城风格摄影」
修图:强调人物和周围环境的互动,融入故事感,包括县城符号(怀旧),非妆感、朴素、文学性。

「⭐️县感 - 县城文学」
新概念作文大赛、现场感。
媒体就是麦克风,是观点的呈现。在舆论热度中看到的县城都是被筛选过的。

「⭐️县城生活」
县城生活非常具体,附近性非常浓烈。
46:30 太近了,坐电梯很社恐,总会碰到问东问西的……
如今县城提供了一种对平庸的包容、一种很稳固的很罕见的确定性(体制内的人或完成一定家族积累的人)。县城还保留着很富有本地特色的社会形态、生活方式。
在县城,首先得认命,接受这一切。
做各种事情都需要关系。
50:00 太真实的,没有“关系”办事不要想,按预约、乖乖排队,等不来正常的结果。不如一个电话。
县城里的生活今天和明天没有区别,一年前和一年后没有区别。生命对他们来说,到这个地方就不会再有奇迹出现了,不会再有可能性,剩下的就是在和时间做斗争的一种悠长人生。

「✅县城半径小」
尽管财富差距大,但仍然共同生活在一个空间里。
因为太小,会更讲究穿。

「✅关系网」
紧密关系网必然有监视感和审视感,价值评价体系单一,主流非常狭窄。
在县城一定要活得足够漂亮,才能保持你的独特性。

「✅城镇化」
1)进城务工人员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国有2.9亿的农民工,其中1.76亿要外出务工、剩下的可以留在本地。1.28亿在年末时居住在城镇里。
2)随迁老人
老年人非常善于构建自己的附近。

「⭐️医、师、公」
转移支付体系下吃财政饭的人,收入稳定且相对高收入的。支撑了很多县城的(可选)消费繁荣。
转移支付:年轻人转移给老年人、富裕地区转移给相对落后地区。
初衷:让全国各地的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化。
现象:全球不同地区同岗位同级别的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差距不会太大。但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年薪:上海国有26万、私营11万。北京国有23万、私营10.5万。贵州国有10.2万、私营5.4万。甘肃国有10.5万、私营5万。
当地经济的晴雨表:KTV。
主力支柱:吃财政饭的人员的投资和消费,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所在地区经济的主力支柱。
支柱产业:(base在本地)税收、非税收入、吸纳本地就业人口。当一个县城能接入全国产业链或全球化产业分工,成为重要节点的话,能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很多人不必离乡。

「⭐️反向流动」
钱(转移支付)的流向和人(人口流动)的迁移完全相反。
中国最好的两类高薪的岗位:大城市的优势产业(互联网/地产等)、下沉城市吃财政饭的岗位。都得凭学历说话,反推现在所有中国家庭的教育准备竞赛。
转移支付是集体主义系统参数里必然的选择。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配套服务一定要转移支付。
县域消费,最终都被那些全国品牌占住了。本地服务业只能抢一些细分。
一些比较让人费解,或称之为问题的社会现象,都是转移支付体系的副产品。

「✅房价」
2019年至今,县城的房价指数跑赢了二线城市。
县域的房产需求主要是改善性需求。
躲避“黄泥大墓碑”式(高密度的大高楼)的住房产品。
农村宅基地上的自建房是中国建筑美学的实验田。

「📚🎵县城」
1)书目
萧红《呼兰河传》、路遥《平凡的世界》、阿乙《未婚妻》等作品、张楚《云落》、谢爱磊《小镇做题家》、《中县干部》。
2)刘森专辑《县城》《华北浪革》《废柴》、五条人专辑《县城记》、河南说唱之神《工厂》、《还山》、《雨打风吹去》、《孙大剩》、老狼《恋恋风尘》。
老钱日日谈
:
👍
自信心:棒棒哒
5条回复
Zoe_1ryf
Zoe_1ryf
2025.2.13
一半栓在黄土地里催你传宗接代,另一半飘在水泥森林教你独立自由,最后谁也没自由
很喜欢🐓打鸣😁
老钱日日谈
:
😅😅
fiona_EyJs:鸡挺好的
郑庆湘
郑庆湘
2025.2.12
我出生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大央企厂区,在90年代,是北京著名的小镇做题家生产工厂,那会全北京的重点高中都有我们这里的学生。在35岁以前我有点排斥小镇做题家这个标签,35岁以后就经常把这个标签亮出来。
对于小镇做题家来讲,做题是我们突破现有圈层的唯一路径,那会我们哪里所有好孩子的路径都是一样的,努力学习,考个城里的重点高中,考个好大学,就在城里工作,不要回去。同时,对于想改变圈层的我们来讲,做题是我们最实际改变命运的抓手。
小镇做题家是个时代的名词,在现在越来越少的小镇孩子能通过做题穿越圈层,进入大城市。即便能够在大城市上学,想留下来太难了。
更深入讲,我最初以为是我的努力改变了命运,然而我现在40岁,才明白改变我命运的是大学扩招,是当时中国的外贸繁荣,是在08年前进入社会,是08年北京奥运带来的繁荣
小鱼小虾米_:改变你命运的是 在房价飞涨前在核心城区购入了资产😂
Simply08:姥姥家在燕山,小时候周末和寒暑假都在燕山乱窜,在燕山学会的自行车,在燕山学会的游泳,在燕山渡过的非典,母亲在房山山沟里走出来,然后努力学习,后在大兴国企,改制下岗,自己就业在燕化大厦门口摆摊,然后在商场里开柜台,然后在边上迎风新华书店边上开服装店,然后继续扩张,母亲身上有绝大多数常规北京人理解的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痕迹,更像北京人眼中的外地人,我的学生时期在三元桥爷爷奶奶家上学,周末回燕山,即使都叫北京,我感受到了很强的割裂和折叠感,很多同学没有出过朝阳区,对世界的理解看上去如井底之蛙一样,而另一个郊区的北京,尤其是长辈们管进城叫做上北京,从小这种每周都切换的状态让我是北京人里的另类,比非北京人多一些知足,但是比大多数北京同龄人更看上去爱折腾。我从事金融行业,身边几乎没有北京人,也去苏州创业过,我现在比小时候和过去任何一个时刻都爱这个割裂复杂的城市,接受和享受北京的每一面,很立体,体感是在北京城区长大的孩子和大学后留下的孩子都不太一样的
13条回复
21:26 无题可做,没有标准答案了。现在每一天都在体验…
Zoe_1ryf
Zoe_1ryf
2025.2.13
### 留在县城的老江湖 VS 奔赴大城市的敢死队

**留在老家的:**
你们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形自走日历,每天在广场舞神曲和婚丧嫁娶份子钱之间精准卡点。捧着“铁饭碗”喝枸杞茶的模样,像极了被钉在县城十字路口的活体标本——一边炫耀着“全款买房”的优越感,一边对着家族群转发的《公务员退休金计算公式》颅内高潮。你们把人生过成复印店里的公考真题,边角都磨出包浆了还在背诵十年前的标准答案。

**奔赴大城市的:**
你们是自愿钻进绞肉机的韭菜精,把996福报当勋章别在过劳肥的肚腩上。挤在合租房里敲击键盘的样子,活像被钉在摩天楼玻璃幕墙上的电子工蜂,凌晨三点边打胰岛素边给投资人表演“闭环生态”。地铁早高峰的人体压缩实验,让你们进化出用鼻孔呼吸咖啡因的神技,却把老家门牌号忘成了前世的胎记。

### 相互凝视的魔幻现实主义

**县城视角看都市客:**
“年薪百万?还不是要给房东当孝子!”你们看着家族群里大龄单身的表姐,像看一件过期的期货产品。那些朋友圈的鸡尾酒夜景,在七大姑八大姨嘴里自动翻译成“打肿脸充胖子的月光族”。当听说谁家孩子被裁员,立刻启动“我早说过”的预言家模式,把都市生活解构成现代版《活着》的大型实景演出。

**都市视角看县城佬:**
“全款婚房?不过是提前买好人生的骨灰盒!”你们春节返乡时看发小的眼神,像参观民俗博物馆的活化石。他们把学区房当宇宙中心的样子,让你们想起被算法豢养的宠物仓鼠——在镀金的跑轮上蹬出火星子,还自以为征服了星辰大海。酒桌上听他们讨论“副科级待遇”,差点把拿铁笑成喷泉,心想这约莫是二十一世纪的“裹脚布经济学”。

### 本质都是时代的人质

县城派用三代同堂的喧闹填坑,实则是恐惧面对自我存在的深渊;都市党用KPI筑起护城河,不过是用焦虑对冲更大的焦虑。一个把灵魂典当给宗族网,一个把肉体质押给资本局,却都倔强地朝对方吐口水——正如笼中鸟嘲笑风筝没屋顶,风筝讽刺笼中鸟不会御风。

这场大型互啄现场里,没有赢家,只有两群困在系统里的NPC,隔着抖音快手互相发射精神胜利法的信号弹。毕竟在房价和催婚的双重绞杀下,谁不是一边颅内移民马尔代夫,一边在现实里扮演当代西西弗斯?
Zoe_1ryf:以上,让deepseek锐评留在县城的人和背井离乡去大城市的人
风昌:
8条回复
毛宇
毛宇
2025.2.12
县城记的专辑是五条人,不是告五人。
情定日落桥:我刚知道这是两个组合。。
老钱日日谈
:
改了改了,老分不清这俩,感谢指正
3条回复
季以安
季以安
2025.2.12
MCGA!(make county great again)
11:20 特别好奇在老家当个比卡丘是啥职位🤔
53:45 啊 这个观察好有意思啊。越在熟人圈里打转就越讲究穿衣打扮吗?我刚来德国的时候上德语课,班级里很多俄罗斯人,他们吐槽德国人不爱打扮,同时也吐槽自己在家乡下楼倒垃圾都要穿高跟鞋。
东北爱好者:熟人面前装一装,陌生人面前散德行
小木Max:泛化理解:匿名社交更肆无忌惮
嘞悟路
嘞悟路
2025.2.12
12:28 哈哈,我也是XX一中
Bettycutie:我也是XX一中
不要变数:我也是XX一中
4条回复
Gin_oOQT
Gin_oOQT
2025.2.14
37:28 中国女生一生爱出片?这个说法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HD184183t:国内一些性别意识与教育还是太落后和贫于讨论了,不过也可以理解,现阶段的争取还达不到广泛讨论认识问题。但是只要把这个词换成主播在意的词,比如“小镇做题家一生爱内卷”,“农民工一辈子都提升不了意识”,这种标签化的语言,也许可以帮助理解为什么这会让人感到冒犯。
StanLA:那就去小红书骂,骂那些专门拍片的人
6条回复
PHY024
PHY024
2025.2.12
09:11 哈哈哈哈,我现在人生最大的梦想就是等一退休一天都不多呆直接弹射回长沙大平层(如果那个时候还流行这种风格的话)哈哈哈哈哈哈哈
老钱日日谈
:
自住全凭喜欢!
知有_5xiK:欢迎回长
6条回复
又见「县城」!
因为去年面基关于县城的讨论,从而成为了老钱的忠粉。刚听完老钱作为嘉宾参加的大方谈钱,又收到了公众号关于这期节目的推送,果断点进来听。
今天还在和朋友讨论县城。朋友在北京,我在深圳,我们在一线城市也都生活的一般,但我们依然不愿意回县城的几个主要原因是:
1.县城关系至上。亲属在编,家庭富裕,就能在老家吃得开。普通人如果去办事,效率极低,且被对待的服务态度极差。
2.县城八卦堪比娱乐圈,谣言四起。每次回去,都能听到彼此之间的吐槽、嘲讽、抱怨等等,大家的幸福感不来源于自我本身,而在于和他人之间攀比的胜出。哪怕我们在外地,都能听到关于自己的离谱传言。
3.县城赌博风气浓厚。嘉宾说一晚上输赢一万多,是非常普遍的。我们镇上经常一局就是五六千的输赢,很好奇大家的钱都是怎么挣的,这么容易吗?
出来十年了,有时候累了也会想回家,但是到家不到半个月就会想出来。因为会发现,大家早已活成了两个世界……
YOLO-Yi
YOLO-Yi
2025.2.12
我的县城我的根,带着小镇做题家的韧性和拼劲闯荡世界,无所畏惧!
pulujing:看ip 感觉是很厉害的小镇做题家👍👍
user2436482
user2436482
2025.2.12
两首都是我24年听得最多的国语音乐,很有共鸣,关于农民工和做题家的分析和情绪都直戳内心,庆幸的是虽然被门夹了一路但也算上了时代的末班车,讽刺的是工作与社会保障相关但父母均没退休金。
——一位农民工的做题家孩子兼北漂金融民工
老钱日日谈
:
🫂
老钱日日谈
:
你我皆 G4
Monday_Lisa
Monday_Lisa
2025.2.13
21:58 是的,同款感受。小镇做题家在做题的时候,似乎一直被以各种形式鼓励离开(或否定)故乡。相信努力终有回报,为自己预演都市生活方式。反过来会利用对故乡的厌恶助推自己离开。所以很难建立与故乡的深层链接。
一直很庆幸自己出生在上海,现在继续庆幸孩子生在上海……
老钱日日谈
:
多好,都不知春运为何物
彩色的黑猫:😂中国的巴黎
SHY_f8od
SHY_f8od
2025.2.12
54:22 所以在上海生活还是很自在的,过自己的日子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