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13」2024我们没聊完的作品和争议(上)此在Dasein

「此在13」2024我们没聊完的作品和争议(上)

88分钟 ·
播放数7163
·
评论数72

迟来的大家过年好~新的一年我们一起阅读,思考,自由生长!

本期播客以新年首期为契机,我们回顾了过去一年影响我们的作品和文化事件,从《坠落的审判》中性别与语言的权力隐喻,到《好东西》对“半觉醒女性”的温柔叙事,再到综艺《思想验证区域》引发的政治光谱讨论,本期探讨了影视作品如何回应女性困境与社会规训,对话还延伸至公共事件中的“完美受害者”陷阱、女性身体商品化的隐忧,以及日常表达中的文化挪用争议。面对现实的割裂与无力感,希望新的一年我们能在不完美中寻找力量,守护对话空间。柚子和胡医生再次谢谢大家的赛博陪伴。

本期是年度回顾的上期,主要聊影视作品和女性主题,下期我们会聊一些其他主题的文化事件,比如tt难民,比如AI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 年度影视作品探讨

《坠落的审判》(06:50):性别与语言权力的隐喻,女性失语与叙事主体性的争夺。

《好东西》(22:44):温柔视角下的“半觉醒女性”,接纳不完美的生存状态与新旧脚本的缝合。

《某种物质》(49:56):争议性分析——女性身体的剥削隐喻与解构的错位。

题外:《可怜的东西》(65:11):对于“反抗”这件事的反抗

  • 综艺与社会议题

《思想验证区域》(12:05):政治光谱测试、对话共存的可能性,放弃“说服”转向“共存”。

公共讨论的困境:我们的主义只能庇护有“道德资本”的人吗?(35:09

  • 女性主义实践反思

女性身体商品化与暴力事件(41:25):AI换脸、偷拍产业链、代孕黑产等现实困境。

表达中的文化挪用争议(70:34):相声演员可以挪用“女性是一种处境”这句话吗?

  • 亮点标记

女性写作是“捡瓦砾,缝裂痕,创造新游戏”(22:44)。

《某种物质》在批判剥削中反成剥削(49:56

赛博空间里的女性博主互助(80:30

展开Show Notes
尾号123
尾号123
2025.2.17
1:27:22 这期播客ending太温暖了😭太治愈了…谢谢你们!
当时看到这个播客在获奖名单里特别开心!感觉自己的品味被小宇宙认定了哈哈哈!好喜欢姐姐们的讲述方式特别流畅且获得了很多启发!
bowon
bowon
2025.2.17
我记得戴老师的原意大概应该是阶级议题在流行文化中的可见性降低了、而不是说阶级议题不可触碰。当然,任何议题在任何社会中都有被抑制的可能性,但是被抑制应该成为表达者去创作的原动力。
AYRIALI
AYRIALI
2025.2.24
1:15:58 1:15:40 特别认同挪用,这样霸占女权词汇,只会导致女钱更加被架空!男權的問題可以用男權的話語,可以自己翻男權,但他們利用這些女性處境的詞彙只是利用,並沒有什麼真的反抗內核
AYRIALI
AYRIALI
2025.2.24
1:20:48 十分認同!同情男性之前,更需要的是先建立女性自己的主體性!否則所有的共情是利他,是父權制的再生產
AYRIALI
AYRIALI
2025.2.24
1:12:47 挪用!
1:18:04 好喜欢这段的思考和交流,但又让我觉得是不是只有弱者才会反省呢?(女的真的好爱反思😭)(另外想提个小建议:个人认为录播客虽然也是好友之间的交谈,但还是希望减少一些口癖。不是因为听着不舒服,而是一方在叙述的时候,另一方的“嗯嗯”会影响另一方的声音,听得不是很清楚。谢谢!)
凯尔特柚C
:
收到建议!谢谢你❤️
早上好姐姐 ,考不考虑整理文字版呀?(方便背诵
1:02:40 所以说有的人的逻辑大概就是我自愿服从于父权制,或者是我自愿选择奉献牺牲,其实,一方面也可能是无意识在作用,一方面也可能是带引号的自愿。我说的就是所谓自愿当家庭主妇小女人的那些人,那并不是一种选择,也很难说是自愿
Leila-my
Leila-my
2025.2.19
19:46 李小江女士灯笼理论讲说“平等不是把所有人照成同色,而是让每盏灯自在地亮”。MBTI、政治光谱等或许可以快速筛选,但也许人生的美妙之处藏在微小的细节里。侧耳倾听不同的声音,别着急给自己和别人加标签,慢一点,能看清很多事
Kiaflot
Kiaflot
2025.3.10
34:11 诶?为什么女性停车场是特权?我觉得出发点会不会是为了保护女性安全,而不是新手的问题。不得不承认女性在体形力量上是差于男性的,这是天生存在的不平等,而女性停车场只是为了平衡这种先天带来的不平等,像增加女性厕所一样🤔
HD836784y:因为目前看到的女性停车场设计和设计者想表达出来的都是女性专用停车场的停车位更大,画的位置更好停车。这就是变相否认女性司机的停车技术呀,而增加女厕所是生理结构或者说是科学统计数据证明女生上厕所需要的时间更长
52:45 我的想法可能正是相反,我觉得创作者没有义务,也不应该教育观众,观众也没有责任,更没有义务接受教育。女性主义作品,很遗憾,我认为它没有改变和教育不同观点的人的意义和价值,它是一种类似于自我感动,抱团取暖,它是只能在女性主义内部增加能量的东西,所以不要指望这样的作品能够改变对立面。
HD836784y:我觉得创作者的内容很能教育观众,不是观众接受不接受而是潜移默化得被动接受了,我觉得提到的《好东西》有积极的影响,因为我朋友看完以后都说哎呀!很好的女性电影(本人认为以前我朋友的女性意识很淡,看完以后说又要看某种物质想看女性主义的电影)
nbbb
nbbb
2025.2.20
哲學生被dasein這個博客名吸引進來,然後聽到這個對我思故我在的解釋真的⋯⋯😇
胡一笙
:
哇哦~欢迎专业人士多讲两句🎙️
nbbb:博客中讲到陈小姐的观点,她说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在说“我的意识决定了我的主体性的存在”,这一点说的通,因为笛卡尔为了给知识找一个坚实的基础(就像数学知识中有公理作为foundation),他需要找到一个所有知识的公理,这个公理的真不能被怀疑,于是他找到了“我思”,并且由我推论到“我在”是真的。之后陈小姐认为,我在的前提还可能有“无意识”,这个“无意识”也蕴含着我在,那么问题就在于,这个“无意识”的真实性能否更“我思”一样不可被怀疑呢?她说这个无意识指的是“社会规范、语言、文化、法律、观念”,你会发现这些东西都是以我存在为前提的,它们不可能先于“我”存在,所以,这些“无意识”本质上都是“我思”和“我在”的推论,并不是一个跟“我思”平行的“我在”的前提,当然也不能作为我们知识的foundation。当然,这并不是对她对《某种物质》看法的批评,我只是觉得她这里提笛卡尔的观点不是很有意义。我觉得陈小姐说的“主体”指的更多的是我们的价值判断,她认为集体的意识形态作用到了我们个体的价值判断上(但注意,这并不是说意识形态先于我形而上意义的存在),这个观点其实还蛮普遍的。 其实很惊喜发现(校友?)的播客,而且内容还是关于女性话题。听完这期,我比较感兴趣的地方是提到男嘉宾在脱口秀中运用“xx是一种处境”来作为一个笑点,我最直接的不舒服的原因是他将一句本来比较严肃,并且意涵很深的话给娱乐化了,被娱乐化就面临着被解构的风险,可能面临着有一天我们在讲“女性是一种处境”时,我们再也感受不到这句话的力量一句它蕴含的深刻道理。这一点或许可作为一个解释不适感的原因。
4条回复
深水蓝ver
深水蓝ver
2025.2.17
04:49 好真实,播客我可以听好久,但是刷视频太长的叙述性内容我就看不完想要拉进度条那种。
那个韩语综艺叫什么名字
1:00:02 感冒早起值日的一天 从起床开始听 洗头洗澡也在听 稍微有点疲倦不舒服的一天 因为听到两位的播客 感觉是被治愈的一天呐☀️
Shahaylu
Shahaylu
2025.3.18
1:14:15 同意
Shahaylu
Shahaylu
2025.3.18
1:11:21 我也觉得
Shahaylu
Shahaylu
2025.3.18
00:18 bgm是啥呀🥹
橘子清香
橘子清香
2025.3.17
1:25:01 真的非常非常喜欢这个播客,很爱两位主播!每次都能学到很多知识或者我之前没听过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