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高收益:到底要不要上车?猜想与反驳

看不懂的高收益:到底要不要上车?

82分钟 ·
播放数580
·
评论数1

这期话题起源于peicai周记里的一些想法和困惑,邀请dongzhen和奥德赛进行一些反驳和探讨。

【活动信息】

分享主题:

时间:20:00(UTC+8)2024年2月14日

常驻嘉宾:

Odyssey推特@OdysseysEth

Zhen Dong 推特@zhendong2020

Peicai Li 推特@pcfli

【特别说明】

在讨论中提到的任何项目,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加密市场是一个风险很大的市场,请大家谨慎对待。


【音频时间戳】

02:58 构建新投资策略的出发点会是什么呢?

09:37 探讨收益的来源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

13:55 如何评判高收益呢?

14:59 在实操中如果完全解释清楚那还能上车吗?

19:39 坚持过多的解释会导致僵化及陷入困境的原因?

26:19 如果王川遇到僵化的情况该如何解决呢?

35:11 从过去的投资策略中积攒了哪些经验呢?

45:47 高收益是个不错的信号吗?

49:56 如何区分高收益和高波动呢?

55:23 投资失败真的能获得经验吗?

58:37 时间为什么或许是筛选策略的好方式呢?

01:03:24 如何判断CTA策略优劣势的一些标准呢?

01:10:46 探讨关于CTA策略的投资思考

【要点精选】

  • Peicai Li 推特  @pcfli

当我们面临构建新投资策略时,什么才是合适的出发点?找到这个起点后,又该如何展开行动呢?这里其实有两种不同的思路:

第一种是偏向成熟策略的思路,如果我们对某个事物足够了解,则可以选择重仓投入更多的资金。另一种则适用于早期阶段或对某个事物还不够了解的情况下,那这时可能更倾向于采用川主提到的“移动屁股大法”。也就是说先挪出一部分小仓位试探看是否有正反馈,当有了一定仓位后,对这个策略的理解和认知也会加深。

在实操中如果完全解释清楚那还能上车吗?

如果想等到完全看懂了再上车,可能永远都不会上车,早期的正反馈其实非常重要。理论上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足够坚实的解释后再做决定,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在实践中有些反人性。尤其当某件事与原有的知识体系不兼容时,如果一味坚持等到有足够多的解释再行动,就容易陷入僵化和困境里面,这样反而会导致在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内寻找机会,而忽略了外部的新可能性。如果自己的解释与客观现实产生矛盾时,那是选择修改解释还是要求现实遵从自己呢?

  • Zhen Dong 推特  @zhendong2020

对外评价收益高低

第一要明确收益的来源,核心问题在于看似很高的收益,其背后的真实来源是什么?是否有合理的解释来支撑这一收益的来源?第二是关于收益的可持续性,关键在于这样的机会是否具备长期性,是否可能再次出现?第三是这个策略可能只在特定情况下有效,但一旦过了某个周期,它可能就会失效。第四是策略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收益来源于PVP竞争,争夺的是一个存量池;二是通过合作共同扩大池子的规模。

高收益如何评判?

如果早期能获得暴利且收益非常高,那时候就显得极其划算。但当收益降到什么程度变得不再划算,这时就需要去做频繁侧重的调整。综上所述,大致可以从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对这个收益的解释能够达到什么程度,理解越深刻收益可能会越高,也越值得去尝试。其次是关于收益的长期效应,它能否长期保持稳定收益或在这个行业能否长期增长。

DeFi和BNB结构的的出现与传统的 CTA 策略存在一定差异,至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新的商业设计,不管是否可以完全归类为社会设计。其次,如何判断它是不是个优秀的商业设计?是否有一些信号或标准来评估在投资上它是不是个好的商业设计呢?或者是否包含财富起源的关键要素?有一个标准那就是PVP 或所谓的 PVE。

巴菲特曾说:好的投资机会是指那些能够投入更多资金并获得更高收益率的标的资产;而差的机会则是指为了维持微薄的收益率,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甚至在持续加大投入的情况下,收益率仍然下降,甚至可能变为负值。

很多人都知道可以通过 DeFi 套利来赚钱,但如何做到收益100%以上呢?这里就需要更多细节的知识,关键并不只是停留在对套利的抽象理解上,仅仅理解套利的概念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深入分析,因此这更像是一种业务逻辑的思考,而不是单纯的投资逻辑。

  • Odyssey 推特  @OdysseysEth

当我们讨论统计学时就会涉及一类错误和二类错误,简单来说一类错误是错误地拒绝了一个好的事物,而如果想要100% 的不错误的拒绝,那可能会导致接受更多的坏事物,所以不确定性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此,关键在于如何在某种比例下去做,这时候就需要用到贝叶斯公式。

王川所谓的挪屁股大法不是简单地看到某个东西不错就买入,他非常注重两个方面:第一是临界点。他曾提到只有当某项资产超过10亿美元时才会关注,这并不是说10亿美元以下就没有好东西,而是他本身就经过了层层筛选;第二层是所谓的恼羞成怒大法,如果某件事反复与他的判断背道而驰,他会投入大量精力去深入思考。

芒格和巴菲特显然缺乏自互联网兴起以来的一系列关键思维模型,包括零边际成本、网络效应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相关概念。芒格可能过于直接地将价值与现金流绑定,而没有在更深层次上解构价值的本质。

时间的延长可以筛掉更多高波动的策略,从而使留下的高收益策略比例更高,所以时间可能是更优的筛选方式。在探索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更深层次的框架来统筹一类错误和二类错误的处理,虽然有些机会还是会错过,但这些错过是可以事先预判并接受的。

Q、高收益是个不错的信号吗?

它是一个出发的信号,但并不意味着此刻就可以立即行动。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去探究高收益背后的原因,有些情况一眼就能看明白便可以直接否定;但也会有一些看不懂却又确实真实存在的情况,这时便需要更加警惕,也需要更加用心去判断。探究收益背后的原因无疑是有意义的,如果能够清晰地识别出收益的来源,判断它是否属于正和博弈,以及是否伴随着财富的创造,这将更具价值。

Q、投资失败真的能获得经验吗?

当解决问题时一定是遭遇过失败,但正是这些失败让自己逐渐变成这个领域的专家,因为我们知道哪些道路行不通,所以这些失败实际上为自身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如果把每次失败的教训都转化为经验,那么一定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的价值也与事先猜想有一定关系,如果一开始就构建了高质量的赛场,那么即使失败了也更有可能获得高价值的经验。

【关于E2M Research】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E2M Research 聚焦投资和数字货币领域的研究与学习。

文章合集 :mirror.xyz

关注推特 :twitter.com

音频播客:e2m-research.castos.com

小宇宙链接:www.xiaoyuzhoufm.com

DC链接:discord.gg

展开Show Notes
0x2077
0x2077
2025.2.20
1:02:01 盈亏同源的“源”是逻辑框架的一致性 坚持这种主体的原则性 同时具备一小部分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