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主要讨论了如何进行大类资产配置,特别是针对2025年的投资策略。 如何在权益类资产(如股票)和债性资产(如债券和黄金)之间进行平衡,以及如何利用美债等工具来实现收益。此外,还分析了技术创新周期和政策周期对资产配置的影响,总体而言,本节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关于大类资产配置的实用建议和思路。
当前科技周期如何影响全球资产配置,特别是在中国和美国?
当前科技周期对全球资产配置,尤其是在中国和美国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技术快速迭代。全球技术周期在近几年快速迭代,可能一个月都难以预测。以人工智能为例,从2023年到目前已经历了大约三年时间。
- 技术扩散。以美国为主的技术扩散已经开始向全球扩展,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至少已经扩散到中国。
- 经济环境。整体经济环境不佳,美国和中国都面临这个问题,虽然美国相对其他国家可能稍好。大家指望科技行业引领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从而创造价值,让权益类资产从中获利。
- 对权益资产的影响。在经济总量增长不佳的环境下,对权益资产的配置需要动态跟踪每个阶段的特征。
- 投资策略。考虑短久期资产:在资产组合中配置短久期资产,因为其故事有效期较短。
关注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比较活跃、产业周期迭代较快的年份,可以适当放大权益资产的配置。
技术爆发的起点:目前可能处于技术周期的起点状态,之后会是从一到一百的爆发阶段。如果过早悲观,减少权益资产投入比例,可能会错失机会. - 中国工程师红利。中国拥有大量的工程师红利,AI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可能会产生爆发性效果。
- 行业应用。各行业,尤其是涉及自然语义分析的行业,都在尝试利用AI提高效率。例如,中国的制药行业,通过AI来寻找靶点、更换分子结构,提高研发效率。
- 对债券的影响。如果中国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或者AI等新生产力发展超预期,可能会对债券市场产生波动。
可以考虑用30%的权益资产对冲中债部分的风险。 - 资产配置比例。短久期和长久期的比例可以设置为3:7。
对于1000万资产的配置,可以考虑400万左右购买美元理财,300万左右持有中债和债性资产,剩余为权益类资产,美股和A股的比例可以均衡配置。
美元理财背后逻辑是什么,如何替代?
美元理财背后的逻辑是中美利差。通过美元理财,可以赚取中美之间的利息差。以下是如何替代美元理财的方案:
- 购买在香港和美国两地上市的银行股:例如汇丰银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存在汇丰的人民币通过美元资产把票息搬回来。汇丰银行的商业模式是在中国以较低成本获得负债,然后投资于美国的资产。
- 购买香港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例如中银国际的产品。中银国际在香港有分支机构,其运作模式类似于汇丰银行,即将人民币负债转移到香港市场,然后通过一些互换工具换成汇丰的美元资产。
理解美元理财的本质:美元理财赚的是中美利差的钱,要找到能够把中美利差搬过来的渠道。
本期节目要点:
05:58 科技行业与大类资产投资
10:16 大类资产配置与短久期逻辑
14:44 权益资产的风险与收益
19:14 AI医疗技术的迭代与商业化
23:36 投资心态与市场周期变化
27:52 大类资产配置与效率问题
32:43 股债平衡投资策略
37:00 美元理财和汇丰银行投资逻辑分析
43:00 美元理财和债性资产比较分析
50:00 权益市场配置与债券市场风险对冲
58:00 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的分析
节目主理人:君君
节目制作人:小安
【投知君君】是一档用金融视角解读世界底层逻辑的播客。我们相信,金融不仅是一堆数字和图表,它是全球经济脉搏的真实写照,是背后权力、欲望和趋势的投影。欢迎大家关注我们,也欢迎听众朋友搜索添加我的微信:touzhijunjun,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