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51 哪吒的“我命由我”:天选骄子的青春叛逆,草根百姓的血泪悲戚精神宿舍

vol.51 哪吒的“我命由我”:天选骄子的青春叛逆,草根百姓的血泪悲戚

40分钟 ·
播放数112
·
评论数0

截至2025年2月24日《哪吒2》票房突破137亿元人民币,精彩、震撼。但从影院出来似乎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微妙,这种微妙感从何而来?

00:24 对比第一部:技术力飞升、人物性格更加丰富,但与第一部内核相同。

02:53 试图塑造深沉大boss,可惜不够疯也不够纠结大义,最终变成脸谱化角色。

03:32 申公豹人物高光四两拨千斤:

04:05 善良的反派默默吃苦;
06:48 接替上一部中敖丙的部分角色作用,扮演规则遵守者;
07:59 围城内草根打工人狠狠共情。

08:32 年纪大了难以共情一步跨越人山人海的主角,英雄主义叙事下却在芸芸众生中看到默默无闻的自己。

11:55 太乙真人“德不配位”,好师父人设+纯纯工具包+流程npc。

15:03 主角闯关平民受苦,天降横祸,申正道无处“申正道”。

21:40 敖丙实力强劲,但主要起到一个望夫石的作用。

22:25 看不到主角的内心成长,天赋异禀冲就完了,反正最后总能赢。

24:18 画面特效和配音都太强了,夸累了。

26:15 少年的不管不顾真的适用现代社会吗?

32:05 哪吒的印度佛教起源以及原版汉化故事。

33:36 泪点全给母爱。

35:02 世界之谜:跟敖光生下敖丙的到底是谁?古人还是太超前了。

36:26 另一个反脸谱化的高光角色:石矶娘娘。

37:50 国产IP生态崛起,奖励用心做好作品的团队,为行业注入动力。

宿舍大胆开麦🎤💬

不可否认《哪吒2》的成绩与划时代意义,作为一部典型的商业化动画电影,《哪吒2》在视觉呈现与娱乐性层面展现了强大竞争力,通过方言笑点与密集动作场面形成明确的爽片逻辑,这种将反叛精神无害化处理的策略,既符合合家欢的观影需求,也折射出主流商业动画的安全叙事取向。

但作为“国产动画之光”,《哪吒2》也必然需要接受其他的声音,以探索更广阔的艺术创作世界:

  • 喜剧手法层面,诸如撒尿、踩裙等桥段的使用耐人寻味。
  • 影片的叙事架构呈现出明显的机械感,主角的成长始终依赖外部刺激——三次觉醒均由亲情危机触发,缺乏真正的内生性突破。这种被动性成长轨迹与”我命由我”的口号形成微妙悖论,当保护家人的朴素动机被强行升华为拯救陈塘关的宏大叙事时,暴露出情节逻辑的断裂。工具人角色的泛滥进一步削弱叙事说服力,太乙真人如同随身系统般提供解决方案,百姓则沦为衬托英雄的背景板。
  • 角色塑造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主角哪吒陷入人设矛盾:既是特权加身的天选之子,又要扮演反抗者角色。敖丙作为关键配角却沦为追随者符号,主体性在"星星眼"凝视中消解。值得肯定的是对传统形象的解构尝试——操着川普的太乙真人、突破正邪二元对立的申公豹等,这些反脸谱化处理为作品注入新意,可惜未能形成系统性的创新。
  • 主题表达层面,”我命由我”的反复呐喊因缺乏实质支撑显得空洞,主角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反抗更像青春期躁动;影片无意中揭开的阶层固化隐喻却尤为耐人寻味:申家父子始终是被利用的善良草根、陈塘关百姓始终是沉默的牺牲品。这种”天选vs炮灰”的二分结构,恰是现实社会焦虑的镜像投射。

总体而言,《哪吒2》在技术工业层面展现了中国动画的飞跃进步,但在叙事深度与文化表达上仍困于传统框架。作品折射出的根本矛盾,正是当代文化产品在商业诉求与艺术追求之间的永恒博弈。

也欢迎留下你的感想与评论,关注《精神宿舍》,一起越聊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