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SU7 Ultra现象级的成功?
新势力失去了舞台中心的灯光,但是得到了一个强大的友军。过去他们常常推出技术和体验更好的产品,但是拿不下决定性的胜利,总被旧势力用冷兵器白刃战反扑丢掉阵地。
SU7 Ultra的成功复刻的不是简单复制小米在手机行业的经验,更多致敬了本田宗一郎、皮耶希这样汽车行业黄金时代的“天降猛男”。所以形势会倒逼传统车企的创始人重回一线,打造属于自己的SU7 Ultra。输麻了的只有一些腐败无能的职业经理人。
传统汽车行业当然有大量优秀的人,像胡铮楠和王凤英这样的孤勇者。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组织和文化,成群结队的老白兔涌入会吞噬掉新势力们健康的身体,一颗新势力的大脑加上一个旧势力的肉身,是拿不下新能源大决战的。
55岁的雷军,小米汽车是他的最后一战。不要再指望他能征服属于下一代企业家的战场,只需要欣赏他未来几年在顶峰的独舞。


Solo|终于见到顶峰的雷军
29分钟 ·
8813·
34
和老编辑有些不同的想法,雷总在汽车行业做的事情,已经在规避了之前冲击高端的问题。
• 在最高端的车型上打造最有性价比的价格,以su7为例,如果你仔细去对比,就会发现su7max是最优性价比的,其次是su7 pro,然后是su7在基础版性价比最低。所有的宣传都是朝着su7max去的。这种宣传策略让大家感受到产品的先进性,如果仔细去看苹果,华为和三星的产品,都是类似的。
• 高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正面硬钢,而不是差异化策略。小米在手机市场之前走的是中端差异化策略,和苹果三星是错位竞争,一方面是当时属于创业公司,产品定位问题。另外一方面是没有这个能力和资源来做高端。而反观三星和华为,他们看到这个市场上最肥的市场是高端市场,从一开始就要去和苹果去抢这块市场。三星一开始就有和苹果正面硬钢的能力,他们自己有自研芯片,屏幕半导体等等一系列的自研供应链技术。华为是有海思多年的芯片制造积累,从一开始就进军高端市场,一代不行就二代,二代不行就三代,持续迭代。现在大家都觉得华为高端是应得的,其实华为高端份额能够起来,一方面是当时三星因为电池事件退出中国市场,这块市场空间被华为抢到了,另外华为之前有足够的实力积累。
回到小米来说,小米当年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后续因为竞争的激烈程度,没有资源来持续投入芯片这样的产品。所以在手机市场的高端定义权是苹果定义的,就是自研芯片,自研操作系统,各个方面领先的产品体验。虽然从产品力的角度,现在局部逐渐被国产厂商追上了,但大家心目中的印象还是苹果的高端产品,华为在手机上走的还是苹果这种叙事。不过加上了他自研的5C通讯等领先技术,让这个高端形象不断叠加。所以米OV做高端市场,感觉市场都差着一口气,没有哪种技术领先的底气。这个也是目前理想,蔚来他们做高端车的时候遇到的问题。
而在汽车市场,高端产品不管是行政级的豪华车,还是运动性的豪华车。追根溯源,这些厂商最早都是靠跑赛道这种竞技性的运动,积累出来的。因为这些都拿过非常多年的冠军,这些就是他们的底气,也让他们获得了高端产品的定义权。因为在燃油车时代里面,赛道成绩就是技术的证明,就是技术领先的证明。这些才是豪华的底色,还是可量化的技术领先。而后面这些分支的豪华,都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的。
那我们再看小米是怎么做的,小米在手机市场冲击高端的时候,相信雷总反思的时候也意识到了这点,原来通过模式创新的方式走成本领先战略,是没有门槛的。还是要技术领先才有门槛。所以小米冲击高端这么多年,真的始终只能一点一点的往前走,没法爆发式的成型。吸取了这些教训之后,所以小米在做汽车的时候,选择了最重的方式,自己造工厂,自己造电机这些核心技术。然后在豪华车路线上,我就把豪华车的这些路线走一遍,就去跑纽北,去在豪华车的殿堂里面去争夺。所以小米采取的策略,做一遍你们做过的事情,就是用你们的规则来打败你们。
• 在最高端的车型上打造最有性价比的价格,以su7为例,如果你仔细去对比,就会发现su7max是最优性价比的,其次是su7 pro,然后是su7在基础版性价比最低。所有的宣传都是朝着su7max去的。这种宣传策略让大家感受到产品的先进性,如果仔细去看苹果,华为和三星的产品,都是类似的。
• 高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正面硬钢,而不是差异化策略。小米在手机市场之前走的是中端差异化策略,和苹果三星是错位竞争,一方面是当时属于创业公司,产品定位问题。另外一方面是没有这个能力和资源来做高端。而反观三星和华为,他们看到这个市场上最肥的市场是高端市场,从一开始就要去和苹果去抢这块市场。三星一开始就有和苹果正面硬钢的能力,他们自己有自研芯片,屏幕半导体等等一系列的自研供应链技术。华为是有海思多年的芯片制造积累,从一开始就进军高端市场,一代不行就二代,二代不行就三代,持续迭代。现在大家都觉得华为高端是应得的,其实华为高端份额能够起来,一方面是当时三星因为电池事件退出中国市场,这块市场空间被华为抢到了,另外华为之前有足够的实力积累。
回到小米来说,小米当年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后续因为竞争的激烈程度,没有资源来持续投入芯片这样的产品。所以在手机市场的高端定义权是苹果定义的,就是自研芯片,自研操作系统,各个方面领先的产品体验。虽然从产品力的角度,现在局部逐渐被国产厂商追上了,但大家心目中的印象还是苹果的高端产品,华为在手机上走的还是苹果这种叙事。不过加上了他自研的5C通讯等领先技术,让这个高端形象不断叠加。所以米OV做高端市场,感觉市场都差着一口气,没有哪种技术领先的底气。这个也是目前理想,蔚来他们做高端车的时候遇到的问题。
而在汽车市场,高端产品不管是行政级的豪华车,还是运动性的豪华车。追根溯源,这些厂商最早都是靠跑赛道这种竞技性的运动,积累出来的。因为这些都拿过非常多年的冠军,这些就是他们的底气,也让他们获得了高端产品的定义权。因为在燃油车时代里面,赛道成绩就是技术的证明,就是技术领先的证明。这些才是豪华的底色,还是可量化的技术领先。而后面这些分支的豪华,都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的。
那我们再看小米是怎么做的,小米在手机市场冲击高端的时候,相信雷总反思的时候也意识到了这点,原来通过模式创新的方式走成本领先战略,是没有门槛的。还是要技术领先才有门槛。所以小米冲击高端这么多年,真的始终只能一点一点的往前走,没法爆发式的成型。吸取了这些教训之后,所以小米在做汽车的时候,选择了最重的方式,自己造工厂,自己造电机这些核心技术。然后在豪华车路线上,我就把豪华车的这些路线走一遍,就去跑纽北,去在豪华车的殿堂里面去争夺。所以小米采取的策略,做一遍你们做过的事情,就是用你们的规则来打败你们。
展开
一个粟 su,su7
一个裕 yu,yu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