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高光内容:
🎨 应试美术与自由创作:从国内高中时期画室里的“流水线”训练,到意大利强调个人风格的创作表达
🇮🇹 意大利生活的现实与浪漫:文艺复兴的艺术氛围,是否真的像想象中那么美好?
🍕 从菠萝披萨到咖啡文化:意大利人坚守“纯正传统”,拒绝菠萝披萨。但又寻求做自己。
🖼 艺术对普通人的意义:艺术不是一个奢侈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时间线
- 1:29 节目正文开头
- 2:40 从小就热爱艺术,在QQ空间里留言,“我希望手上不是锅铲而是画笔”
- 6:11 初中升高中的艺考是怎么样的?
- 8:29 国内初中高中艺术考察的方向是“具象艺术”,说白话就是你画的有多像。
- 10:37 怎么看待具象艺术?
- 12:17 从广东特地去浙江培训准备联考名,画室气氛让自己很压抑。
- 14:14 联考中画风不同可能就意味着评分老师眼里你画的不好?
- 16:05 为什么本科学雕塑?雕塑其实可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衍生行业,比如泡泡玛特,或者动漫半身雕塑。
- 20:00 本科毕业作品老师的点评让自己感到没有跳出具象艺术的框架,没有真正学会创作。
- 22:21 高中的应试教育让自己觉得变得像机器人,在教画画的时候把学生也教的很像机器人。这个时候觉得觉得意大利非去不可。
- 28:10 去留学之前,对意大利的印象如何?在意大利,赶上疫情直面过歧视。
- 30:25 怂恿老师吃菠萝披萨。被老师说要报警抓自己。
- 33:50 在意大利留学的时间是自己最快乐的三年。但是有被国人在朋友圈阴阳怪气?
- 37:50 在意大利开始创作作品。突破原本刻板的艺术媒介。
- 45:45 意大利怎么培养艺术生的基本功呢?身边那些四五十岁才开始在美院上学的同学该怎么办?
- 48:10 意大利的艺术氛围和国内相比更随处可见,国内艺术圈一般集中在某个特定的区域。
- 53:43 毕业回国教艺术,一年半就赚回来意大利的学费。
- 56:10 国内教特殊学生艺术的体验是怎样的?
- 1:03:00 学艺术以后物欲降低了,对消费主义有更多免疫?
艺术装置作品《母亲》

《母亲》细节图,被红线缝补的茶杯

🎙️ 嘉宾信息:
Lydia,本科就读于国内综合大学雕塑专业,后赴意大利都灵美术学院攻读研究生,主修装置艺术。目前回国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并持续探索个人创作。
🎬 制作团队:
主持人:Bai Xie
⚠️ 内容警告:
本期节目涉及跨文化适应、留学生在海外的生存挑战,以及艺术教育体制的不同,可能引发听众的思考与共鸣。
📝 免责声明:
本播客仅为嘉宾和主持人的个人观点分享,所有讨论内容不代表任何组织、学校或教育机构的立场。
📢 宣传信息:
🎉 东风西渐播客 正在召集更多嘉宾分享他们的留学与成长故事,欢迎关注小宇宙、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获取最新动态!
💬 欢迎参与讨论:你是否也经历过留学生活的文化冲击?或者你对学艺术这条路有什么看法?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
📣 行动号召:
🔔 订阅:关注我们的播客频道,第一时间收听最新内容。
⭐ 互动:在小宇宙、苹果播客上给我们五星好评,帮助更多人发现我们的节目!
📱 社交媒体:在小红书上搜索 “东风西渐”,获取更多幕后花絮与节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