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边界模糊”,孩子就开始抑郁焦虑

当父母“边界模糊”,孩子就开始抑郁焦虑

70分钟 ·
播放数5990
·
评论数37

北大心理学研究者张昕与资深媒体人白鹿,出了一本新书《不焦虑的养育》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家长80%的焦虑来自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不了解。很多在成年人看来不可理喻的“问题”,对于处在儿童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可以理解的。

正养育着两个小孩的他们,真实的育儿感受是什么样?我们进行了一场坦率的对谈。

  • “不焦虑养育” ,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
  • 你是“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还是“忽视型”家长? 哪种家长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 孩子“不想上学”、“学习困难”,该怎么办?
  • 孩子“叛逆期”天天上演,但是不叛逆可能更可怕?
  • 在“鸡娃”氛围最浓的海淀区,怎么保持“佛系”?
  • “无条件积极关注” ≠ 溺爱放纵,这里面的“度”到底应该怎么把握?

想搞懂娃的“脑回路”? 想知道各年龄段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养育隐藏任务”? 听完这期,祝你也成为“更不焦虑的家长”。

🌰本期人物🌰

嘉宾, 张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老年学会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毕生发展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已出版作品《了不起的心理学》。

嘉宾,夏白鹿,资深媒体人,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公众号“Dr昕理学”创办人。

两位嘉宾共同出版作品《没关系,我们都有点怪》,《不焦虑的养育》。

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

🌰时间轴🌰

00:49 不焦虑基本是不可能的。

02:39 当孩子开始逐渐有自我意识之后,可以说每天都是叛逆期。

07:46 孩子不想上学、学习困难,其实是挺常见的。

11:49 人生是一个长跑,要发掘自己擅长的东西。

12:44 身在海淀区,周围的鸡娃焦虑会传导过来吗?

17:43 海淀区某顶级中学最拔尖的班上,孩子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是50%。

18:47 我们的研究调查也发现,最顶尖大学里有问题的孩子,背后的家长很多都是老师。

19:15 “边界模糊”的父母会对孩子有更强的心理控制,孩子的抑郁焦虑也更强。

25:49 不要把孩子当前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个灾难化的想象。

26:30 西方是独立型自我,中国是互依型自我。家长和孩子的自我有关联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过度紧密和边界模糊。

28:55 鸡娃的反面并不是放任自流,还有一种不极端的育儿方式,温和而坚定的权威型父母。

31:32 教养方式分四类:“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

38:13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不是不能给孩子提外在要求,也不是不能批评孩子。

42:51 做错的事情要纠正,但我对你的爱是不变的。

44:29 忽视型和溺爱型的家长有个共同点,参与感太低。自我边界模糊的家长则是参与感太高了。

45:10 孩子需要目标,需要动机,需要高峰体验。

48:55 学前期,需要目标感。学龄期,需要能力感。青春期,需要自我同一性。

50:09 孩子愿意跟你吵是好事,说明他在寻找自我同一性。

50:54 日常的交流,孩子并不会叛逆。但说教会让孩子对抗性更强。

58:38 父母对孩子的“权威感”,从哪里来?

1:00:53 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是不焦虑的前提。

1:07:47 总结,给家长们三条建议吧。


本期嘉宾:  张昕,夏白鹿

主播:游识猷

后期: Yann

最后给这本好书打个广告——

《不焦虑的养育》中,张昕老师和夏白鹿老师结合自身的育儿经历,把家长的焦虑来源层层剥开,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总结了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行为表现、心理发展、认知水平等,从而帮助家长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看见孩子的成长需求,提供适合的支持。

把成长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允许孩子不断选择和试错,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养育了自己。

展开Show Notes
先透露下心理学家的娃能无门槛上哪些学校,再来判断这些观点是否适合普通人?
HD722492x:这跟“心理学家”有啥关系?心理学家也是普通人啊
本雅鸣:正解
5条回复
薇园
薇园
2025.3.13
听到顶尖大学里出问题的孩子,背后很多家长是老师这个真的戳中我……
要好久伐
要好久伐
2025.3.13
41:27 诶,听到这又发现是夫妻(原谅我的歪楼)
游识猷
:
是夫妻呀
电_iH9V:01:12 在评论区看你“翻供”好可爱
如tu
如tu
2025.3.13
07:48 我们只是有点怪,真的好看。新书,期待中…
如tu
如tu
2025.3.13
06:11 叨叨昕的声音,因为哔哩哔哩老年心理学+抖音,比较熟悉。白鹿的声音,挺好听。昕啊,该减肥了,把颜值第一的名号,争取回来。
大力强
大力强
2025.3.13
哈哈 近年遇见的不少……高阶知识分子家长们(抱歉使用这么婆罗门的词)纷纷拥抱多元教育,根本不把什么中考,什么高考放眼里。见识过精彩纷呈的创新教育之后,只能感叹:天啊!这可比卷竞赛卷高考卷公益种种也卷太多了吧!
百花齐放也热闹。
前瞻性的家长、老师,早都拥抱AI生产力了,当然不忘充分的人文、博雅、自然教育、体育精神、等等等等。
👍👍👍
琴哥欠
琴哥欠
2025.3.18
这期节目挺好的,养娃哪有不焦虑的?我们是普通人,不要对孩子有太高的要求,做好自己,尽自己能力给孩子最好的。保持快乐原则,安全原则,无条件养育,做好自己,言传身教。
学到了,科学育娃,不焦虑也不放任,遵循娃的生长规律,建立良好的三观和韧性,家应该是孩子的港湾而不是战场。
枝上蝴蝶
枝上蝴蝶
2025.3.15
09:29 漏漏漏漏
小麻雀仔
小麻雀仔
2025.3.13
其实看到这个title就大概知道,里面的内容会像那个如何与自己的素颜和解的视频那样,带着黑色幽默
和白篮滩:求展开讲讲,然后再决定要不要花时间听
大力强:哈哈哈哈
3条回复
本monkey
本monkey
2025.3.14
互逆性思维收获到了
独步91
独步91
2025.3.13
躺平的我小板凳坐好了!(鸡娃不如鸡自己ԅ(¯㉨¯ԅ))
二三得五
二三得五
2025.3.13
鸡娃不如鸡自己
这个育儿观念还是比较落地的,而且两位作者也很真诚,他们也在适当地“激娃”,这认同了现在社会中适当的焦虑。

现在的社会中有一种很让人苦恼的现象,一方面大家都说躺平不鸡娃,让孩子有快乐童年。一方面课外班上的直飞。

他们可能不是同一帮父母,我很迷茫。难道不能要求孩子努力上进,同时又拥有快乐童年吗?难道学习与奋斗就一定与快乐是对立面吗?

所以,听这期节目,让我更坚定了,陪孩子一起努力是重要的,但是课题分离,人和事,人和人要分开。孩子的成就多少与父母的成功失败无关。我们尽人事即可。

所以,陪孩子写作业可以,家长态度好一点,然后问题就不大了。要搞清楚,家长态度恶劣的原因,以及你觉得孩子让人生气的原因。是我们把过多期望放在他身上了?还是把孩子过于绑定自己了?孩子只是孩子,要给予耐心,让他们茁壮成长。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有没有什么心理书推荐
老湖
老湖
2025.3.14
老实说,这个年纪孩子的父母经历,还不足以来谈论学习困难,起码得到中学
学到了,站在孩子的旁边打败问题
COCOSalt
COCOSalt
2025.3.14
哈哈哈,原来我爸妈是权威性。确实,很有道理
17:55 我的妈妈对我的要求也很高,她想让我考上好学校,找份体面的工作,不要给她丢脸,但在我吃了氰化物之后她就只想着我活着,家里四个小孩,她会不加掩饰不论轻重的偏爱我
HD722492x:天呐,抱抱你
老猫摩拳擦掌: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