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播: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本期特别嘉宾:
张春,作家、心理咨询师;小宇宙开设播客节目《张春酷酷酷》。
赖铭佳,单立人喜剧签约演员、《谐星聊天会》主播。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相比睡个好觉,讲述自己的入睡困难,反倒成了一件更容易的事儿。无数个辗转失眠的深夜,是什么“困”住了求睡不得的我们?今天正值世界睡眠日,《Talk三联》联合女性贴身衣物品牌ubras共同发起本期特别播客,我们不仅聚焦失眠本身,更是潜入每个未眠深夜,挖掘睡不着背后的隐形共性。
在一个明媚的下午,我们与张春老师和赖铭佳展开了一场惬意柔和的对谈。三位女性尝试性地走入睡眠领地,探讨现代人在黑夜清醒的情绪暗潮,也为失眠问题带来新的观察视角。个人生活节律、家庭任务分工和社会无形时钟,好似戴在头上的紧箍咒,每到深夜就开始发功。女性在这场“失眠战役”中,是否还面临着别样的挑战?
本期节目是一次消解睡眠障碍的小小尝试,我们希望摒弃非黑即白的解决方案,为女性提供集体疗愈的现代睡眠手册。让每一位听到这里的你,都能在张春老师标志式的“冒犯性温柔”和赖铭佳的“跳跃无厘头”中,安放深夜席卷的种种情绪。
“睡不着”或许并非病症,而是身体在诉说未被倾听的需求。当黑暗再度来临,睡与不睡,由你自己决定。
视频版访谈现已在《三联生活周刊》、ubras视频号同步上线,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对本期内容的看法,分享你的睡不着小故事。
【时间轴】
00:06:00 失眠更像现代社会形成的建构,我的祖先或许是晚上守夜的那批人
00:07:15怎样定义失眠?现代人的白天像一个世界的客体,晚上才是主体的自己
00:10:20 失眠是因为把身体节律给搞坏了?我决定取消专家对我的权威性
00:13:16 当情绪劳动引发的失眠,成为困扰女性的一种症候
00:16:06 从失眠到失权,由社会刻板印象引发的女性“病耻感”
00:18:10 传统社会分工使女性在家庭中承担更多劳务,被默认为服务者与照顾者
00:21:55 母女情深也需适度解绑,创造新型相处模式
00:29:35 失眠并无性别之分,男女双方对“家”的概念有认知偏差
00:31:04 高悬头顶社会时钟之下,夜晚成为自我反刍的时间
00:34:23不婚不育的人都在网上?跳出社会的抽象概念,做自己主流
00:37:18 床上时刻,聊聊睡眠问题的个体解法
【延展阅读】
1. 《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聚焦中国居民睡眠现状、生活习惯对睡眠的影响等。
2. 曾奇峰: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及首任院长;任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
3. 徐勇: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神经症诊断与治疗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4. 文章《在协和医院过春节》:讲述女儿陪伴从老家来北京治疗失眠焦虑的母亲的故事。
5. 阿贝贝:心理学中的一种依恋现象。指个体对长期陪伴的毛绒玩具、旧衣物或小毯子等物品产生的强烈情感依赖,常见于6个月至3岁的儿童。这种情结在成年后也可能延续,表现为对特定物品的情感寄托。
6. 恒河猴实验:由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在1950年代设计,通过让新生幼猴在"铁丝奶瓶母猴"和"绒布无奶母猴"之间选择,发现幼猴即便从铁丝母猴处获得食物,仍会长时间依偎绒布母猴,证明了接触安慰对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
策划:rolling 丸子 尹济男
音/视频制作:昌禾
编辑: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