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 ETH猜想与反驳

再聊 ETH

88分钟 ·
播放数794
·
评论数3

时隔一个月,再次邀请到 lijia 来聊聊以太坊。在价格以外,以太坊是否有其他值得注意的投资信息。

【活动信息】

分享主题:

时间:19:00(UTC+8)2024年3月21日

特邀嘉宾:

Lijia 推特 @davidhornhouse

常驻嘉宾:

Odyssey推特@OdysseysEth

Zhen Dong 推特@zhendong2020

Peicai Li 推特@pcfli

【特别说明】

在讨论中提到的任何项目,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加密市场是一个风险很大的市场,请大家谨慎对待。


【音频时间戳】

02:34 分享对资产配置的见解并引出今天的讨论主题

08:08 配置资产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11:23 当市值和自信度都降低时该如何调整配置

13:13 为什么认为ETH的自信度变化更大

22:46 川主对ETH的积极态度错了吗

27:11 BTC与ETH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及其对ETH生态的影响

34:24 与海波对ETH看法的不同点在哪里

39:14 ETH的价值临界点与未来展望

45:51 ETH“Monetary Premium”叙事被证伪了吗

50:32 大猩猩基本面发生变化时该换仓吗

57:49 消除锚定效应的办法有哪些

01:02:14 ETH是否跨越了鸿沟

01:10:22 ETH上是否还会诞生出其他新的应用

01:15:54 听完Lijia分享之后是否对ETH有些新想法

01:23 50 公链叙事会不会对ETH本身造成冲击

【要点精选】

  • Odyssey 推特  @OdysseysEth

配置比例不是随意拍脑袋决定的。

王川提到:如果没有更好的想法,那默认按照市值比例配置,因为这表明自己并不会比市场更聪明或更有优势。

如果比特币和以太坊的配置比例没有完全按照市值来分配,实际以太坊的比例更高。一方面我认为以太坊被低估了,但也有可能判断错误了。这种情况下我自认为比市场更聪明,但实际上可能并没有达到。

另一方面如果按照市值配置背后的逻辑可以参考大猩猩的投资方法,当多个资产没有形成垄断地位时,最终一定会冒出一个赢家并吞并其他资产的市场份额。

在这种思路下假设比特币和以太坊某一个会在价值存储领域中胜出,因此同时配置这两者是合理的。即使一个缩水,本质上价值转移到另一个。

Q、配置资产的核心原则是什么呢?

  • Lijia @davidhornhouse

简单来说按照 conviction 判断,自己对资产判断的自信度,不过仍然是个偏定性的标准。还会基于对这些资产的估值模型分析可能的上限,同时自己也会为其分配一定的概率。

当资产相关性接近于市场普遍大跌情况,可能预示着某种程度上的泡沫破裂。背后的假设是大多数资产可能再也无法回到之前高点,当然并不意味着所有资产都会如此。除了跌幅较大的资产,还有一些在上涨时看似表现不错标的,但在未来可能再也无法突破之前的高点,实际反映了市场运作的一种规律。

所以当市场大幅下跌时一定要consolidate,原则是比如两个资产都跌了50%,或者一个跌50%另一个跌60%,此时应该将资金集中到conviction最高的资产上,也就是说把conviction较低的资产转换到conviction较高的资产中去。

Q、为什么认为ETH的自信度变化更大呢?

  • Lijia  @davidhornhouse

以太坊在2024年的增长虽然相对有所减缓,但绝对数量依然是最高的,而Solana的增长速度则是最快的。

比较特别的点是这个周期中以太坊约有一半的新代码是基于Base生态开发,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渠道的重要性,Base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多的关注和用户,背后依赖的是Coinbase,掌握了大量用户的渠道资源。

用大猩猩模型分析以太坊完全可行。如果关注目前的动态,提到的龙卷风暴主要强调的是外部生态与自己生态的接入过程。

大猩猩投资模型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估值,核心理论主要强调这些具备大猩猩特性的公司,长期来看人们往往会低估它们未来的估值或市值,但最后未来的估值和市值究竟会如何,需要我们自己完善和推导。

以太坊估值中占比最大的一部分被称为“货币溢价”(Monetary Premium),也可以理解为储值溢价。这种溢价如何产生的?一部分来源于共识,大家普遍认为以太坊是具有储值功能的工具;另一部分是网络使用需求,当使用以太坊网络时需要支付以太坊作为Gas费用,但在当前周期中这两部分溢价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比特币从货币溢价的角度抢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作为价值储存的增量部分几乎全被比特币占据,这点可以通过ETF流量以及常见的观点来验证,包括比特币如今已经被纳入美国的战略储备。此外,ETF的流量也是以太坊的十几倍接近20倍,可见比特币不仅吸收了增量的流量,还吸收了存量的流量。

在金融领域拥有大量金融资产的主体或平台,估值往往依赖于这些资产的规模。从收入角度,这些平台主要通过资产交易、转账以及衍生服务等方式获取费用。然而,这些费用相较于资产的整体规模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平台的估值通常也远低于其资产体量。

Q、从生态系统的竞争跟合作角度来看,资金的溢出是否会影响到对ETH的判断?

  • Lijia 推特 @davidhornhouse

ETH价值储存这一块很难与比特币竞争,如果是其他服务或衍生服务其价值捕获仍然是个很大的问题。过去价值捕获之所以没有问题,是因为它具备很强的货币溢价属性。举个例子,如果现在 Base 最终发币了,那它会不会在这个维度上与以太坊竞争,除非真的出现了一种全新模式或创新,能够达到之前完全超出大家想象的程度。

上一个周期最看重的是它的compossibility,当时大家讲的未来愿景,个人数据变成资产,这些资产可用于 DeFi 或者 NFT能质押也能打游戏,这种compossibility让我们对 DeFi 充满期待。但四年过去了这方面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太大进展,在看看领导层的举措和进展觉得信心不足。

Q、你是否认为海波在对待以太坊价值评估上存在错误或盲区,与自己的看法有所不同?

  • Lijia 推特 @davidhornhouse

海波最近主要谈论的是稳定币,重点提到偏向 RWA 的模式。他的观点是如果将所有交易都迁移到以太坊链上,由于以太坊是目前最严肃且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的区块链,大概率会优先选择以太坊,而不会选择Solana类似的链。

如何理解真正价值?如果compossibility概念真的能够实现,以太坊的当前估值一定是被低估的。怎么挑战BTC的Monetary Premium?如果它已经RWA了,那 BTC 上以太坊链难度应该也不大。但如果这个概念无法迅速落地或者在实现中,以太坊的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从交易或持仓筹码结构的角度,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将手中的以太坊现货卖出。

Q、对于以太坊作为资产的看法改变,需要看到哪些临界点?

  • Lijia @davidhornhouse

第一点是跨越鸿沟的临界点指金融应用本身带有一定的投机属性,可能不是真实的应用,还具有一定的反身性,不像科技产品一样网络效应会越来越强。

第二点是估值方面的问题尚未被充分覆盖,究竟应该值多少钱以及能够捕获怎样的价值。当然,这并不是要用PE模型评估。以太坊的EIP-1599机制通过Gas费用来销毁,其实都不太靠谱。因为网络越活跃,Gas费越高,销毁数量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成本上升,但成本上升可能会反过来抑制用户的实际使用度。

要改变对以太坊的看法,看到哪些临界点呢?首先要沿着 RWA这条路径前进,其资产在链上的velocity 明显高于现有系统,但具体增长几倍暂时无法确定。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可能会带来新的范式转移,因为有些维度在传统金融中无法做到。

现在也不能完全不买ETH,目前杠杆率和OI已经下降了接近一半,回到了之前的水平,并不是现在是个绝佳的抄底时机,但当前的价格可能接近相对公允的价值。当然如果未来出现更多现货卖盘,导致合约进一步萎缩,同时价格距离之前的高点越来越远。在这种情况下,相较于比特币甚至特斯拉,可能会呈现出更好的交易机会,目前还未看到。

Q、ETH“Monetary Premium”叙事被证伪是ETH相较于BTC价格下跌的证据吗?

  • Lijia 推特 @davidhornhouse

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上个周期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认为比特币BTC是唯一价值储存,但在Crypto native 中大家更倾向认为以太坊是更强的价值储存工具、社区凝聚力更强、叙事性也更有吸引力。要超越比特币,可以做到比特币能做的事情,因此很多人怀着这样的预期从上一轮熊市过度到这轮周期。

当这轮牛市启动,尤其是 ETF 通过之后,大家发现推动价格上涨的资金主要来自 ETF 吸引来的传统金融资本,这些新进场的资金对这个故事并不买账。

当使用这个网络持有的这部分货币或token带来的溢价被蚕食了,因为本轮投机热潮并未集中在以太坊上。更夸张的是这些如果在 L2 上操作时,几乎不需要支付 gas 费用,无形中再次削弱了以太坊的货币溢价,此外大部分 L2 的排序器(Sequencer)收益被 L2 项目方出售,这几重打击共同压低了以太坊Monetary Premium趋势。

Q、大猩猩基本面发生变化时该换仓吗?

  • Lijia 推特 @davidhornhouse

首先一定要对情况进行判断,当然很多时候可能会伴随着猜测和假设,至少自己肯定是有个明确的判断,究竟是基本面的变化,还是因为价格波动引发了情绪或信息上的偏差,误以为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如果已经决定了基本面的变化并且需要进行调仓,引用Stanley Druckenmiller的逻辑就是入场的决策可以基于技术指标,但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图表分析,而是更综合的评估和分析持仓筹码、流动性、季节性因素,甚至结合一些量化信号和动量指标等,通过这些因素来综合判断入场时机。

Q、ETH上是否还会诞生出其他新的应用呢?

  • Lijia  @davidhornhouse

有可能,只是这种现象发生时我们可能要更保守一点,因为其金融投机性质的应用,往往会陷入一种boom-bust,突然间会很猛。这些技术衍生出的新事物,当时确实令人兴奋不已,但后来会发现它们也只是伴随着投机周期的产物,根本就不是实际的应用。首先需要默认它是一种相对周期性较强的事物,再持续地进行验证,看看它是否能够证明自己不是换了外衣的庞氏骗局。

它的优势在于这种周期性特征使得即使错过了最初的入场机会,后续的周期波动仍然可能在低位提供买入的机会。

Q、听完Lijia的分享之后是否对ETH有些新想法,会从哪些角度重新看待ETH的估值呢?

  • Peicai Li 推特 @pcfli

ETH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不仅扮演了 Gas的角色,同时也是 TVL 的重要来源。这意味着当生态系统非常活跃时,ETH 自然而然会被用作一种货币。从宏观角度来看很难超越比特币,这主要是因为作为一种独立的价值存储工具,它的协议缺乏稳定性、解释起来相对复杂。而且与比特币相比它在价值存储上的叙事力度也不够强,这些因素都对它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限制。

以太坊作为一个开放平台,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无论是在开放性还是可组合性,都具备独特的优势,未来也可能会涌现出一些全新的创新应用场景,而在那个时候以太坊的货币溢价功能可能会部分得到恢复,所以以太坊它目前仍处于相对早期阶段,还未真正跨越鸿沟,可能还属于类似保龄球赛道的阶段。

【关于E2M Research】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E2M Research 聚焦投资和数字货币领域的研究与学习。

文章合集 :mirror.xyz

关注推特 :twitter.com

音频播客:e2m-research.castos.com

小宇宙链接:www.xiaoyuzhoufm.com

DC链接:discord.gg

展开Show Notes
潤林lgnd
潤林lgnd
2025.3.30
Lijia 对以太坊的认知也很到位
0x2077
0x2077
2025.3.26
44:46 传统中钱和资产在两个轨道运行 加密有可能合二为一 砍掉大部分摩擦
ClaptonCFC
ClaptonCFC
2025.3.26
嘉宾非常不错,想法自然客观,有自己的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