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用"北上广深"勾勒出中国城市化的天际线时,镜像般浮现出另一种城市图景——"小城市"。这个看似明晰的称谓,实则是块棱角分明的多面体。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小城市”的界定千差万别。而我们对“小城市”所投射的情绪,也与个体的经历,时代的背景息息相关,从客观上来看,这些“小城市”本身也都各具特色,具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在地文化。“小城市”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出生、成长、以及生活的地方。
因此,我们企划了3-4期的关于“小城市”的Slow Living特辑,试图以田野调查的耐心,拆解“小城市”,这个充满弹性的概念,以及一些典型的被统称为"小"的城市,它们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如何经历时代的变迁的。本期节目先从不同视角下看看我们对这些所谓“小”的城市的理解,请听本期节目。
本期节目由 Slow Brand 和《城市中国》杂志合作推出。
《城市中国》是一本创刊于2005年的城市杂志。主要是针对各类城市问题进行剖析,通过深度的学术分析和生动的表述,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认可和喜爱,目前已出版90余期的季刊。另外,城市八部是一个由《城市中国》筹建的,相对开放的、跨学科的全球性合作研究网络,致力于对城市、环境等问题进行跟踪报道。
|嘉宾介绍|
崔国:《城市中国》杂志的执行主编,主要以城市规划、城市观察为主业,借由工作,探索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康卓雅:墨尔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城市中国》特约观察员,从事城市相关研究八年。研究方向:小城市的城市发展议题、城市资本金融化、城市更新。
|时间轴|
02:07 嘉宾介绍:与“小”城市的交集
06:31 浅谈“小”城市
11:49 如何定义“小”城市
19:20 媒体、文化视角下的“小”城市
26:05 “小”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错配关系
29:24 开发模式 vs. 本地生活的需求
35:28 回流青年的需求 vs. 本地的供给
41:52 二元对立不适用于城市选择
46:45 为什么“小”城市总在为自己证名?
52:21 “小”城市的自我迭代:索林根、大同
56:55 我们能为“小”城市做什么?
|本期亮点|

胶南与汉中

“小”城市的商业开发

德国鲁尔区索林根:刀剑之城

“小”城市的自我迭代:大同、腾冲
|名词解释|
中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指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1000万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500万为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100万为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
发展主义 (Developmentalism):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认为经济增长是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的信念。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目标,依据不同的手段,例如高科技、工业化、国家干预或市场机制,产生出不同版本的发展主义学说——自由市场、依附发展 (dependent development) 或以发展为主导的国家 (developmental state) 等等。
|延伸阅读|
《大崛起: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 赵燕菁
《作为界面的城市》- 马汀 德
大同不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