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聊一个科技圈的大新闻DeepMind暂停发布AI论文的事儿。这事儿可不得了,简直在学术圈扔了颗炸弹。
话说DeepMind可是AI界的明星企业,当年AlphaGo打败人类棋手Transformer架构改变AI游戏规则的时候,那叫一个风光无限。可如今呢?为了在激烈的AI竞赛中保持领先,谷歌给DeepMind戴上了紧箍咒所有涉及生成式AI的战略性研究,统统要经过6个月的禁发期才能考虑发表。
这可不是我瞎说,据金融时报爆料,现在DeepMind的研究员要想发论文,得先过五关斩六将,说服一堆内部人员认可发表价值才行。那些可能被竞争对手利用的创新成果会让Gemini模型难堪的研究,更是直接被封箱处理。
说实话,这招挺狠的。要知道,DeepMind以前可是以开放研究著称的。2017年那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Transformer论文,直接奠定了今天生成式AI的基础。现在倒好,想再发这种级别的论文?门儿都没有!
这种转变让不少研究人员直呼受不了。一位前DeepMind研究员就说公司现在只关心产品,不关心为了公共利益发布研究成果,这可不是我当初加入的初衷。更惨的是,有些揭露AI模型缺陷的研究直接被叫停,理由是怕显得像在报复竞争对手。
这种高压政策已经导致人才流失了。比如在DeepMind干了七年的AI安全专家Nicholas Carlini就直接拍桌子走人,说领导层成了科研的绊脚石。他在离职长文里写了两条掷地有声的观点第一,AI安全研究应该默认开放第二,科学论文就该实事求是,不该掺杂公关话术。
但DeepMind的CEO Hassabis态度也很强硬,直接放话这里是公司,不是大学校园想在大学那样的环境工作,那就请你离开。这话说得,够霸气,但也够伤人的。
平心而论,谷歌这么做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毕竟AI竞赛已经白热化了,OpenAIAnthropic这些对手虎视眈眈,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超越。而且谷歌最近在AI产品上确实取得了不小进展,从搜索的AI摘要到Astra智能体,再到Gemini模型的升级,市场反响都不错。
但问题是,这种商业利益至上的策略会不会杀鸡取卵?过度保护商业机密会不会扼杀创新活力?要知道,很多重大突破都是来自开放的研究环境。现在DeepMind每年还能发几百篇论文,但质量还能保持吗?
这事儿让我想起一个经典的囚徒困境如果大家都藏着掖着,AI领域的整体进步就会变慢但如果只有你开放,别人都在闷声发大财,那你可能就会落后。谷歌现在显然是选择了后者。
要我说啊,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是要找到平衡点。既要保护商业利益,又要保持科研活力,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但无论如何,希望这不会影响到AI技术的长远发展。毕竟,我们最终的目标应该是让AI造福全人类,而不只是让某家公司赚大钱,对吧?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我是敢想老田,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