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口/清明加更】
有的时候,失去一个明确的人/事/物,这样的丧失是有指向性的,也可能是有具体的原因。比如丢钥匙、失恋、丧亲、失业等等,这样的丧失或许会让我们感到被剥夺、难过、懊恼、厌弃、退缩。但它是有着落的、有边界的。
因为,你知道你失去了谁;如果愿意,也能慢慢体会到失去的这些,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在体会的过程中,感受会膨胀、会塌陷、会转化,但不太会侵蚀自己。
而“不曾得到的失去”,是一种在幻想层面体验着丧失的情况,它可能是你以为你有、但后来发现原来没有;也可能是你不知道自己想要,后来发现自己想要,但没有。这个时候,我们内心要经历2个层次丧失:
·第1层是现实中未能拥有的丧失;
·第2层是幻想层面也要面对这种丧失。
幻想层面的不曾得到的丧失,往往会激起比真实丧失更强烈的羞耻感——为曾经相信幻想的自己感到羞愧恼怒,甚至会导致一些深层的自我信念塌陷,使得人变得黯淡落寞。
为不曾得到的丧失而哀悼,是条艰难的面对真相之路。它的第一步是从承认“或许幻想中存在着某些落空”开始的。它可能通往自由,或者痛苦的自由,或者痛苦的不自由。
我不推荐大家一定要去探究。想探险的人,去探险;想守城的人,就守城。毕竟,人生数十载,可以有很多活法。
录制这期选题,只是因为:我们会有无数个起心动念的时候,在这些可能性的缝隙里,在清明这个时节,或许可以把选择的指针稍微晃动一下。花一点点时间独处沉默,去轻轻浅浅地哀悼一下那些曾经信以为真的东西。放心,不会惊扰太多。
注:本期节目的文字稿发布于公众号【有时见呀】
【关于次要褶皱】
次要褶皱,是一档通过普通人视角记录这个世界的播客节目。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在朋友圈或者小红书、即刻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推荐和评论。也欢迎关注公众号【有时见呀】,保持联系或者赞赏支持。
希望通过作品,认识更多的朋友,也希望能听到作品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