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王晨曦
国家卫生部心理治疗师
浙江大学心理学学士
伦敦大学学院精神分析硕士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心理治疗学硕士
4000+小时专注个体心理疗愈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MOMO的情感故事」情感交流社群】
本期播客结尾所提到的情感交流社群「MOMO的情感故事」已经在小红书上线。这是一个大家可以放心分享任何情绪问题的小社群。以下是两个交流规则:
1. 期待大家的留言。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情感问题被回应,可以选择蓝色;如果你单纯想要留言发泄,可以选择红色。
2. 我们会在每周日晚上8点对蓝方的Momo们进行回应。
【您将听到】
00:01:34 这期节目我们再次邀请到了国家卫生部心理治疗师、浙江大学心理学学士、伦敦大学学院精神分析硕士、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心理治疗学硕士王晨曦~同时他也是我们Ep60的嘉宾!今天我们将继续聚焦一些恋爱的深度话题,听听专业人士有什么看法。(当时就有听众留言说被治愈到了,希望这一期还能治愈大家~~)
-本期我们一起探讨「现代语境下的老派约会与金钱观、爱情观」
00:03:30 现代社会,在女性已经能够完全独立的情况下,“对男性主动在约会后买单的期望”能算是女性的自我物化吗?
00:12:34 对金钱的在乎背后又影射着我们在感情上什么样深层的需求?
00:17:09 我们为什么会对“谈钱”那么敏感呢?
00:22:01“老派约会”是什么?在现代去追求“老派”,反映了我们何种感情需求?
-OK我们现在抛掉“老派”,专谈感情
00:39:06 怎么量化亲密关系中的付出?越缺什么越付出什么才算是爱吗?
00:43:29 对于女性来说,在感情生活中,如何规避或减少外界因素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00:46:26 怎么来平衡自己和对方在这段感情中的付出和回报?感情中的“功利主义”可行吗?感情是可以拿来换算的吗?
00:54:25 如何在一段感情中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01:08:25 爱情究竟是数学题还是大冒险?
01:13:43 在开放式关系和排他性关系之间,关于爱情的承诺有什么不同?
01:31:44 爱的终点是什么样子?是究极的自我探索吗?
【概念小tips】
潜抑(repression):是心理学中一种重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将无法被意识接受的欲望、冲动、情感或记忆无意识地压抑到潜意识中,以避免心理冲突和焦虑。
潜抑的主要特点包括:
无意识性:潜抑过程不被个体察觉,被压抑的内容也不会直接出现在意识中。
伪装性:被压抑的内容可能通过梦境、口误或行为异常等方式间接表现出来。
普遍性:潜抑是每个人都会使用的心理机制,尤其在面对强烈冲突或痛苦时。
幸福计算器(Felicific Calculus):用于评估某一行为带来的幸福总量,从而判断该行为是否道德正确。
边沁的幸福计算器基于七个关键标准来量化和比较不同行为所带来的快乐或痛苦:
强度:快乐或痛苦的强烈程度。
持续时间:快乐或痛苦会持续多久。
确定性或不确定性:快乐或痛苦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接近性或遥远性:快乐或痛苦是在近期内发生还是在未来某个较远的时间点发生。
生产性:这种快乐或痛苦是否会引发更多的快乐或痛苦。
纯粹性:这种快乐或痛苦是否不会引起相反的感受(即快乐不会带来后续的痛苦,反之亦然)。
范围:这种快乐或痛苦会影响到多少人。
通过这些维度,边沁试图提供一个系统的方法来评价行为对幸福感的影响,主张应该选择那些能够最大化整体幸福的行为。
弗洛伊德的窥阴癖(Scopophilia/voyeurism)与露阴癖(Exhibitionism)二分法
弗洛伊德认为,窥阴癖是一种源自婴儿期的本能驱动力,指的是通过观察他人来获得快感。源自于儿童对他人身体的兴趣,尤其是性别差异,比如可能想象或试图窥视父母的亲密行为。在健康发展中,这种欲望通常被社会规范所调节,比如收听播客,看实时直播,观看电影时尚展览等。但如果它成为主要的快感来源,可能会发展为病态的窥阴癖,如偷窥行为。
露阴癖是窥阴癖的相对面,它指的是渴望暴露自己,以获得他人的目光和关注。儿童会通过裸露或夸张行为吸引成人注意,例如希望被异性父母欣赏,得到父母的认可。在某些情况下,露阴癖可能成为成人的主要性快感来源,如故意在公共场合暴露身体以获得刺激。在日常生活中,露阴癖的心理机制也渗透于社交媒体、娱乐圈和广告业,强调个体对“被观看”的需求。
弗洛伊德认为,这两种倾向都是人类性心理发展的自然组成部分,但在健康人格中,它们通常被“升华”(sublimation),转化为艺术、表演、社交互动等更为接受的形式。同时,现代社会通过法律、道德和文化规训来限制病态的窥阴癖和露阴癖,例如隐私保护、公共礼仪等。
偏执-分裂心理位置(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抑郁心理位置(Depressive Position)
梅兰妮·克莱因提出的偏执-分裂心理位置和抑郁心理位置描述了婴儿早期心理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展示了从早期极端、简单的心理处理机制向更加成熟、整合的心理结构发展的过程。
在偏执-分裂心理位置,通常出现在婴儿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孩子通过将客体如母亲分为“好”与“坏”来应对强烈的焦虑感,这种分裂帮助他们管理对“坏”客体可能带来的威胁的恐惧。
随着婴儿成长,大约在四到六个月大时进入抑郁心理位置,这时婴儿开始理解同一客体可以同时具有好的和坏的一面,这标志着一种更成熟的认知方式。在这个阶段,婴儿可能会经历担心失去所爱之人或因自己的欲望和行为伤害对方的抑郁焦虑,体验更深的情感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理解。
【BGM】
Slide – James Bay
【更多信息】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月亮纵队”,第一时间获取《爱情故事》播客的最新动态。我们每期节目推荐的书籍、电影,以及提到的重要理论,都会在“月亮纵队”公众号的推文中进一步讨论。快来与我们互动,分享你的感受和见解吧!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王晨曦
责任编辑/文案:阿铭
美术:太子
出品:月亮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