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是一档关于国际关系×日常生活的青年初创播客。我们关注个人日常生活的体验如何受到广泛的地缘政治、世界局势的影响,寻求消除青年人对国际关系学科的“遥远感”,带你走出宏大叙事下远方孤立的小屋,聆听一个个国际关系中真实的你我他的故事。

对于生活在和平地带的人们,远处的战争和冲突意味着什么?智能手机的数码屏幕将战区的生活“折叠”进别处的日常生活,声援活动、商品抵制、网上论战是冲突的痛感传递向远方的证明。貌似毫无关联的个体生活在世界各处,却相互拼凑成一个世界。欢迎来到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的第二季节目——“冲突折叠”,我们将带你聆听战线末梢的人们如何主动或被动地“身在其中”。
上期节目中,我们谈到了性少数群体在巴以冲突与援巴抗议中的特别角色。当LBGTQ+社群整体倾向左翼,积极投身援巴抗议时,犹太裔的性少数人群却在其原本的社群中被边缘化了。当性别认知和种族身份在冲突中产生碰撞,有人被推到舞台中心成为“政治的工具”,也有人被迫噤声和退场。
Ariel Heller既不是以色列人,也不是巴勒斯坦人,而是意大利籍的犹太裔设计师。在这场冲突中,自我认同为酷儿的Ariel亲历了新形式的反犹歧视,曾经酷儿社群所推崇的“交叉性”出现失灵……当冲突与政治渗透进私人生活,我们该如何建立与维护一个真正包容而非选择性正义的社群空间?欢迎收听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播客)第2季第2集,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00:31】开场和背景
【07:18】10月7日之后,犹太酷儿如何在LGBTQ+群体中被边缘化
【10:10】言辞的力量与IHRA反犹主义定义
【12:08】当酷儿社群“选择性沉默”,交叉性失灵了
【15:09】“白人”标签是对以色列/犹太人的误读
【18:44】比你想得更普遍:反犹主义的现代变体
【22:01】反思“粉红清洗”叙事
【24:39】“被隐形化”的巴勒斯坦与以色列酷儿群体
【31:51】谁在主导世界的注意力?

除了在中英文主流声音平台更新我们的播客节目以外,你还能够在公众号阅读我们的语音文字转录和创作手记,并在小红书刷到节目精彩瞬间。
邮箱:overreactology@outlook.com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小红书 | 抖音 | 公众号 | X (Twitter) | Substack
请在全平台搜索“小题大做Overreactology”,收听、观看、参与我们吧!相信我们的故事也是世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