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在录播客节目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说“亲爱的观众,你好”,或者问朋友要不要去演唱会时会说“要去看演唱会吗”,这些原本以听觉为主导的活动却被冠以了视觉动词。如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主要以视觉文化为基本范式,而听觉声音的价值与潜能则被远远低估。今天这期节目,我们把听觉转向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暂时离开原本我们习惯的“音乐作品”的概念,以“过程”、“活动”和“实践”来重新思考音乐在当今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时间线】
00:00:43 “声音”——既熟悉又陌生
00:03:10 声音与听觉相互依存
00:04:00 什么是听觉文化?声音到底指的是什么?
00:04:58 音乐的内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丰富与亲切
00:15:49 音乐不仅是作品,更是过程、活动和实践
00:16:59 实地录音——荷兰阿姆斯特丹街头表演
00:24:02 音乐并不是天生就是一件“作品”
00:30:03 实地录音——虹口公园老人歌队合唱《我为祖国献石油》
00:32:54 音乐是一种让人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媒介
00:36:50 实地录音——球迷在足球场内唱歌
00:40:56 声音有种穿越边界的能力
00:44:13 祭祀音乐蕴含对生命与死亡的态度
00:45:53 实地录音——苗族老人去世歌
00:50:24 音乐成为消费品
00:53:08 实地录音——侗族大歌歌队演唱
00:58:46 音乐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01:01:21 实地录音——侗族儿童歌队演唱《青蛙歌》和《猫头鹰》
【了解更多】
【更多声音】
【关于有种声音】
“有种声音“以听觉文化为背景,使用“声音”作为切入点,联结城市研究、当代艺术、非主流音乐、建筑、人文学科等主题,以此激发公众对于听觉与声音的艺术审美与日常经验,重新评估“听觉与声音”的价值与潜能。
【互动方式】
欢迎各位朋友在喜马拉雅和小宇宙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也可以通过邮箱Boundlessradio@163.com与我们保持联系。
*非注明之外,所有声音和音乐内容知识产权都归殷漪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