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建筑和他们的时代。本期继续盘点,继迁台初代建筑师后,八十年代至千禧年的第二代本土建筑师的实践、探索和思想。
七十年代初,蒋经国逐渐上台掌权,国际局势的变迁和台湾内部的生存压力,使得小蒋彻底放弃了父亲老蒋的基本路线和国家意识,转而以更务实的态度和手段经营台湾本土。1973年开始的“十大建设”,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奠定了台湾工业基础,这段时间的辛勤积累最终在八十年代厚积薄发,一举将台湾推上了“亚洲四小龙”的宝座,也使得台湾的精英有了独步于华人世界的骄傲。
这个时期,建筑设计的大业主逐渐由政治机器变成了大财团和企业家。在经济高歌猛进的时代,台湾建筑师有了更为广泛的服务对象和实践类型,建筑界涌现出诸多至今还活跃的人物。李祖原和谢英俊似乎是这个时代台湾建筑实践的两个极端,一个是用夸张的元素符号大声宣告“新儒家”价值的大设计师,另一个是摒弃文化累赘用朴素建构回归居住本源意义的艺术匠人。他们二者之间的差异和距离,构成了台湾建筑师的某种光谱。本期就将着重探讨他们二位的设计成就与思想贡献。
——时间目录——
2:30 台湾人对大发展年代的美好回忆
4:15 “财大气粗爆发户”or “新时代儒家宣言”浅析李祖原的设计语言
10:09 闽粤地区的传统审美是否塑造了中华后现代的样貌?
17:54 台湾精英想要领导华人世界的雄心
20:05 高歌猛进大建设时期的某股清流,人民建筑师“谢英俊”
24:07 与谢英俊老师共事过是怎样一种体验?
27:17 装配式建筑的另一种发展理念,当代营造法式
33:07 谢英俊的建筑实践是否在讨好白左价值观
40:28 谢英俊与王澍之间的互动,二者的异同
——关键参考——
70年代台湾街景
蒋经国
十大建设推动了台湾的工业化
李祖原
泉州关岳庙
台北101大厦的竹节造型和宝塔顶
台北101大厦细节——巨型吉祥纹饰
宏国大楼
长谷世贸大厦
中台禅寺
李祖原大陆作品:沈阳方圆大厦(曾被评为十大最丑建筑)
李祖原大陆作品:盘古大观(北京奥运会顶级配套)
谢英俊
邵族安置邵区
杨柳村居民自主协力造房的立架
谢英俊在汶川的灾后重建实践
尼泊尔灾后重建
谢英俊提出的屋架体系 from 常民建筑
谢英俊村宅的建造体系 from 常民建筑
后巷桃花源
谢英俊单线图的哲思
标准基础材料所组成的建构与空间
谢英俊与王澍
王澍在富阳文村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