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3-Apple Store 花开静安,盘点独属苹果的空间美学
3月21日,趁着春分时节,苹果在上海规模最大据说也是全球第二大的apple store,在传奇地段,静安寺对面开幕。长达八年的酝酿和改造,以及开业前后“果粉”的狂热追捧,为这个店面赚足了关注度和话题量。在品牌形象的建构和营销上,apple store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坐拥一家独特优美的苹果直营店好像成了世界各大都会们必须抢到的一枚功勋章,占据在各大城市核心区的apple store反过来也构成了这些城市全新的地标。 正如苹果对其核心产品的产业链苛刻的要求,它们对自己的品牌空间和办公空间也有着偏执的美学标准,这反而成就了苹果这个品牌独树一帜的精神图腾。本期节将从apple store 静安谈起,从世界最贵总部【Apple Park】到散落全球的先锋建筑【Apple Store】们,分享和解读独属苹果的空间美学。 ——时间目录—— 03:59 苹果静安店有什么独到之处? 16:30 苹果总部 apple park 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最贵总部? 31:50 苹果还有哪些值得“朝拜”的apple store? ——关键参考—— 苹果静安店效果图 静安寺广场旧貌 改造后的全新广场 苹果静安店中庭 入口B1层售卖空间 B2层回望入口视角 Forum空间 屋顶可变天光 苹果总部鸟瞰 苹果大楼的尺度 大楼内景 概念草图 苹果大楼平面图 乔布斯剧场 模块化办公空间 产品级细节 绿植移植 曲面玻璃立面 苹果纽约第五大道店 “海湾灯笼”新加坡金沙店 “太阳之翼”苹果迪拜旗舰店 “1461根白橡木” 苹果曼谷旗舰店 “竹林”中国澳门店 “博物馆”苹果罗马旗舰店 苹果巴黎旗舰店 “宝相花纹”苹果北京三里屯新店 欢迎收听【回声场】旗下各大播客内容,期待与你一起创造回响!
- 012-回声场岁末封箱,继续生活寻找别处
辞旧迎新,本台与回声场8大友台联播 | 祝你慢慢生活,走进舒适圈 龙年新春将至,回声场ECHOCAST旗下播客主播们一起给听友们拜年了!聊点轻松、搞笑、走心的2023所见所闻,祝你可以在新的一年慢慢生活,找到并勇敢跳入自己的舒适圈。 ▶ 本期聊天人员(为方便辨别 按时间顺序) 00:08秦旷 Orpheus微见 | 00:45 Barney 意式浓缩 | 00:48 米周 Why for Jazz | 01:20 yuhao 在场证明 | 01:28 Wealden 别想好 | 01:47 王大维 城市瞭望塔 | 23:42 梁福歇 日间散步 | 城市余数(意念参加) 回声场ECHOCAST是一个成立于2023年源于播客的内容创新机构及播客俱乐部,目前已开放各类合作,目前已与腾讯、中信出版集团、蔚来、新经典、Tezo、Flow冥想等品牌展开多种形式的内容创新合作,同时为自媒体及个人提供播客咨询、制作及运营服务,详情请点击这里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00:07 热闹:人太多了,先挨个打招呼热闹一下 00:45 喜庆:有人要生孩子了 一 \ 过去一年里搞笑的、想吐槽的事 03:54 离谱:赴日航班上的抗日神剧 05:30 惊悚:yuhao分身同时出现在石家庄和武汉 08:26 震惊:挪威炒饭和王守义十三香银耳汤 11:35 失望:消失的街头美味 16:32 反转:2个字300日元的书法作品 18:25 融合:泰国寺庙里的UFO和漫威 二 \ 过去一年里做过的新鲜事和感悟 21:24 喜庆×2:有人赶上Deadline结婚了 26:21 惊悚×2:消失的米周(伏笔) 29:07 时间:10年间的变化都是悄悄发生的 31:43 变化:发现真我也是裸辞的意义 36:13 取舍:要等一个事情做完才做另一个吗? 37:17 舒适:请问我们真正走进过1次舒适圈吗? 41:04 流失:路过燃烧的巴黎圣母院,登上重建的琉球首里城 45:33 惯性:有时就是单纯需要时空转移 51:24 别急: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不得不越来越快了 三 \ 新年计划、播客对生活的意义 59:18 别想好:下期研究一下“尿” 1:00:24 城市瞭望塔:发表一个作品 1:01:03 日间散步:多出门走走 1:03:58 Barney:装房子 1:03:27 在场证明:做个美学风格名词溯源系列 1:06:20 微见:讲更多真实经历过的事情 1:08:26 找回第一代BBS的价值感和真诚感 1:11:14 用声音碰撞灵感和真诚 1:13:17 探索生活的动力、契机、日记和随笔 四 \ 什么是「深度」,对生活有什么用? 1:15:21 经过自己的消化理解,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1:20:08 接受异质化、理解那些刺耳的声音 1:21:52 深度不是束之高阁 1:23:11 立足现在的脚下,多挖半米也行,多捞捞总会有好东西 1:25:39 世界太快,反应时间太短,多想一点点让自己在随波逐流中慢下来 ▶ 听友推荐 《四千周》奥利弗·伯克曼 《人都是要死的》波伏娃纪录片
- 011-维港永不停工,香港新地标和城市漫游指南
【香港城市系列】第二弹!跟内地大都市比起来,大家刻板印象中的香港的城市面貌似乎总是老样子,但其实最近三年,香港就有超过十多座新的城市地标崛起,有动感十足的西九龙高铁站,也有极致简约的M+博物馆,练沉寂多年的中环天际线也迎来了扎哈新作和长实二期的新一轮风水斗法。本期大維继续与香港青年建筑师一一朱老师,整理香港近十年左右的新地标,讲述它们从设计、建造到落成的故事,探讨它们为香港的城市空间带来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我们为大家漫步香港分享一组新的目的地,希望大家可以在这座古今融合的奇特都市里,有新的发现。 *强烈建议本期配合shownote图文收听阅读。 ——关键参考—— 西九龙填海工程 香港处女地——西九龙填海区 机场快线九龙站施工现场 九龙站上盖雏形 西九龙区域今貌 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 西九龙站屋顶花园 西九龙站内景 站内“一地两检”香港与内地边境线 西九龙站内派出所 戏曲中心 戏曲中心首层大堂 戏曲中心空间结构示意 戏曲中心立面细节 西九文化区核心建筑——M+Museum 视觉艺术博物馆 M+ 组成了维港边的巨型“霓虹灯牌” M+ 与西九龙公园 M+ 入口 M+的首层与地下一层(潜空间)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香港故宫”入口 “香港故宫”内部中庭 西九龙演艺中心方案 更新之后的尖沙咀星光大道 搬到扶手上的明星掌印 K11 Musea 及 瑰丽酒店 更新后的香港艺术馆 香港艺术馆内全新的落地玻璃窗 中环填海工程 现在的中环海滨 现在的中环码头(第四代) 中环海滨嘉年华 中环海滨举办的周杰伦演唱会 中环海滨3号地块中标方案:中环最后一块大型商业开发 长江实业二期 美利道2号大楼,扎哈事务所 现代主义风格的第四代中环街市 1939年落成 摄影大师何藩在中环街市取景 中环街市改造的激进方案——悬浮绿洲 当下中环街市更新方案 金钟站和太古广场 太古广场屋顶花园 金钟站与港府总部 开放的政府空间:中央绿地,天马广场 坚尼地城海旁 西环码头 南丰纱厂,工业空间活化项目 PMQ 元创坊 前警察宿舍活化项目 牛棚艺术村
- 010-沪上梦华·当代红楼,《繁花》里的上海时空
本期特别加更!筹备十年,王家卫的剧版《繁花》在前所未有的热度里走向了终章,金宇澄的这部沪语小说又再次被大众重读和品味,角色人物活动的地点和空间引起了市民的探访,而故事发生的时代也引发了全民的凭吊。有人说这部小说重续了中文古典话本的文学传统,也有人说原著絮叨的行文和沪语切口让人不忍卒读;有人说这部改编电视剧呈现了一场当代的红楼幻梦,也有人说王家卫的做作浮夸犹如在拍中年版‘小时代’……各种争议和赞誉反映出这部作品的复杂性,但无论什么样的讨论都逃不出《繁花》与上海城市空间和某些特定时代之间难分难解的复杂关系。这种‘有根’的创作来源于广袤的真实世界,同时又反馈在众生的各种受想行识之中,在现实和造梦之间,在时代的缝隙之中,它已经超越了小说文本,变成了一种独特的集体创作和一种万花筒式的宇宙设定。 本期节目诚邀我的好友,上海设计师shunqi,一同从文学出发,分享和探讨有关《繁花》,有关上海,有关时空和记忆的诸多见解和感触…… ——时间目录—— 00:02:11 繁花:从网络论坛到多版本影视 00:06:57 "将上海话用文字转译,再传递出来:白文小说的困难与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 00:13:56 繁花改编的探索:王家卫的叙事技巧和金宇澄的文本设定 00:27:54 王家卫的沪上当代红楼梦:探索女性多样性与自由意志 00:34:54 阿宝or宝总?立体的、真实的、存在于每个人身边的“不真实”人物 00:41:51 上海原著小说中的半个卢湾区:屋顶上的瞭望 00:48:49 城市的真实面貌:生活状态的展现,电视剧里才敢真实描绘 00:55:49 超现实元素与中国城市的复杂性:小说、电视剧与城市建筑的意义 01:02:49 时间旅行者的故事:时空错位与时空重叠的感受 ——关键参考—— 《繁花》作者: 金宇澄 金宇澄绘制的“繁花”地图 阿宝与贝蒂的时空——“瓦片温热,黄浦江船鸣。” 金宇澄有关上海的其他画作 《繁花》中 90年代的黄河路 黄河路今照 进贤路 记忆的设定与重建——《繁花》中曹家渡场景 真实的上海90年代影像
- 009-东方之珠·风水之都,香港城市建筑面面观
【香港城市系列】第一弹!强烈建议本期节目配合shownote图文收听阅读。提起香港,大家想必有很多复杂而传奇的印象,这里坐拥大山大海的同时又是人居面积最小的拥挤城市,这里既是最科幻的赛博都市的原型,又保存着最传统的思想文化,流传着各种风水斗法的都市传说。这里是南中国的尽端,也是海洋世界的前哨,中西方的文化和事物在这里曲折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本期节目,特邀香港青年建筑师——朱老师,来跟我一起,从城市风水学聊起,一起分享香港的建筑故事,带大家漫步香港的城市空间。 Part 1 风水之都——香港堪舆传闻 01:21 奇妙格局,迎送合局与九曲来水 07:06 中环的风水斗法 21:28 都市传闻还是确有其事,香港的建筑到底讲不讲风水? Part 2 中西杂糅——香港经典建筑 29:17 新旧并立,复杂的香港城市空间 31:28 中环大馆,香港古迹活化的经典案例 38:15 怡和大厦、大会堂、邮政总署……香港经典的现代主义建筑 Part 3 致密都市——香港居住空间 50:39 九龙城寨,Promax版城中村,最强烈的香港城市符号 58:29 牙签楼,香港私有产权住宅的究极形态 1:01:30 公共屋邨,香港一代设计师的努力和一代人的回忆 ——关键参考—— 香港风水格局 香港会展中心,灵龟出海 香港文化中心 尖沙咀煞气 香港汇丰大厦,诺曼·福斯特,高技派代表作 汇丰入口 香港中环天际线 中银大厦,贝聿铭代表作 长江实业大厦 合和中心 影湾园 大关——中环警署活化项目 检阅大楼(古迹)与当代艺术空间CUBE(新建筑) 监狱操场 1881,前海警总署 怡和大厦 香港大会堂建筑群 大会堂现在的状态 大会堂旧影 大会堂经典现代主义的设计细节 邮政总局 艺穗汇 虎豹别墅 九龙城寨 城寨内部构造测绘 怪兽大厦 启德-九龙城地区的牙签楼 The Mood SOHO 中环牙签楼 半山豪宅公寓 彩虹邨 励德邨 坪山邨 南山邨 未完待续,欢迎订阅本台,第一时间收听更新!
- 008-拒绝预制化生活!蝶变中的社区商业和城市共建
本期节目书接上回,继续和商业地产领域的资深专家: 曲可老师,讨论社区商业的发展趋势和城市更新的未来可能性。上期节目传送门:外滩源·龙华会·鸿寿坊,谁才是上海商业空间的未来?在交流完彼此对上海近期三大网红商业项目(外滩源、龙华会、鸿寿坊)的观感后,我们意识到越来越多【非标准商业体】得到了大众的青睐和参与。 社区商业是非标商业的主要类别,香港中环街市的成功活化、鸿寿坊的广受好评,以及类似上海新华社区共建的示范效益,这些趋势都暗示出在高度城市化和深度工业化的当代,人们对个性化生活的需求空前高涨。在社区商业进化的过程中开发商、规划师、建筑师、消费者产生了更多样的互动,这让我们看到未来城市共建的多种可能性。 ——时间目录—— 01:17 社区商业是什么,当下驱动社区商业迭代的内生动力是什么? 10:02 社区营造有了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参与,社区商业的路径是反资本而非反商业 17:37 标准化大型商业是如何压榨品牌方和小商户的 25:35 社区商业的未来发展都有哪些可能性,建筑和空间设计能做什么? 34:32 拒绝【预制化】生活!我们需要更多样的社区商业案例来促进社会共识 ——关键参考—— 鸿寿坊的社区型业态 玉林街道的社区营造 上海长宁区新泾镇社区规划工作实施机制流程图 上海普陀区曹杨社区更新“一张蓝图” 新天地最后一片商业型城市更新项目——K11 Musea 上海时装周主场地——新天地 武夷MIX(原武夷路菜场更新项目) 长宁仙霞社区共享空间——闲下来 颓势尽显的标准商业场地——万达广场 上海新华·社区营造中心 ——参考文献—— 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实践与行动模式研究 社区“微更新”让基层治理“活起来” 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人人参与的活力场 *部分图片源自参考文献内容,其余来自网络和现场拍摄,侵删。
- 007-外滩源·龙华会·鸿寿坊,谁才是上海商业空间的未来?
本期特邀商业地产专家曲可跟大家分享观点,从上海新晋的地标商业聊起,解读探讨一下未来商业空间的可能性和社区商业的发展趋势。分上下两集播出,下集请戳 008-蝶变中的社区商业,当代市民拒绝预制化生活的一种尝试 十月以来上海密集开张了多处商业空间,其中流量最大、讨论度最高的不外乎【洛克·外滩源】、【万科·龙华会】、【瑞安·鸿寿坊】这三处商业空间,从空间模式来看,它们综合了“街区式商业”、“集中式商场”、“旧城更新”等等元素,可以看出当代商业地产开发与城市社区融合的可喜变化,但它们三者秉承了不同的发展逻辑,呈现出迥异的面貌和氛围,一方面可以看到它们对不同的社区环境的回应,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它们对待城市生活底层价值观的差异。 在上集的内容中,嘉宾曲可将从商业开发逻辑来解读这三个项目的特色和优劣,大维提供建筑和空间方面的补充解读。欢迎各位一同参与讨论,分享你对上海的新兴商业空间的感受和看法。 ——时间目录—— 02:45 【外滩源】 慢工出细活的‘奥运级’城市旧改项目 13:43 【龙华会】 褒贬不一的‘当代庙会’有何亮点和硬伤 25:36 【鸿寿坊】 实现城市的‘精致烟火气’瑞安做对了什么 ——关键参考—— 外滩源所在地——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 外滩源街景 外滩源历史建筑间的街巷改造 外滩源开幕活动——外滩建筑节 外滩源历史建筑地图 外滩源建筑群修复立面示意 外滩美术馆原亚洲文会 龙华会 龙华会——戏台 龙华会——对太古里的模仿 龙华会——稍有局促的大台阶处理 龙华会——地下商业空间的临时活动 鸿寿坊 鸿寿坊——年轻品牌的引入 鸿寿坊——街市氛围的打造 香港中环街市的更新活化 *外滩源部分图片来自田方方 **其他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006-丑房子,饱受争议的建筑“丑”学
本期邀请同为建筑师和友台在【在场证明】主播yuhao,一起聊聊丑建筑和它们背后的社会生产与审美拉锯。 过去这二十年是中国城市变化最大的时期,但除了房地产,建筑设计本身很少进入公众讨论领域,有一个例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活动,它始于2010年建筑畅言网的一个提案,起初是建筑圈内人的戏谑和自嘲,但发展至今,每一次评选都会引发社会热议。 作为曾经短暂引领风骚的专业,建筑大师们喜欢以“不说人话”的文人和艺术家为基本人设,建筑批评也基本上是小圈子的文字游戏。但“丑建筑”的议题给了大众一个简单且令人兴奋的机会参与其中,甚至可以颠覆一下某种日常高高在上的“精英话语权”…… 我们盘点了一下十年来丑建筑评选的评语:“贪大媚洋、崇权炫富、猎奇求怪、粗制滥造”这几个词有相当高的出现频率,这里暗含了一种建筑美学的价值观,也就是把这些词反过来说,就应该是一个美的建筑。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放长,不局限与当代的商业建筑,事实还是如此吗? 这些丑陋的建筑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是谁在定义一个建筑是丑是美?我们该如何对“美”有所作为? 本期节目同步更新于 丑房子:中西魔法狂舞,权富怪力乱神 欢迎大家移步再听 并解锁更多有趣内容! ——时间目录—— 06:30 聊聊那些印象深刻的丑建筑 23:23“贪大”就是丑嘛? 31:58“猎奇”就是丑嘛? 41:12“媚洋”就是丑嘛? 51:50“粗糙”就是丑嘛? 59:53 美学始终在漂移,审美的形成机制是如此复杂 1:13:33 建筑美丑背后的多重指涉 ——关键参考—— 十大丑陋建筑评选 重庆喜来登中心 恒大足球场 广州 天子大酒店 河北燕郊 安藤忠雄 上海国际设计中心 安藤忠雄 光之教堂 包赞巴克 太湖湾文化中心 南昌万达茂 柳京饭店 平壤 天安千树 上海 DECK 纽约 方圆大厦 沈阳 101大厦 台北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安徽钢琴屋(琴瑟和鸣) 飞天之吻 重庆武隆 河北美术学院 石家庄新长城影视基地 天都城 杭州 华为园区 东莞 中国塔 慕尼黑 畏研吾 爱奥尼克大楼 楚瓦什国家芭蕾歌剧院前苏联 王澍 太湖房 蓬皮杜文化中心 巴黎 CCTV大厦 北京 矶崎新 空中城市构想 矶崎新 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 鸣谢:【闲下来】社区公社录音室
- 005-漫谈印泰,透过城市观察东南亚的历史和未来
世界城市观察-东南亚篇-南洋杂糅 本期大维和朱同学从近期的东南亚之行中的切身体会出发,漫谈各自在印尼和泰国的见闻。通过对城市、建筑、人文环境的阅读和解析,重新审视在如今日趋紧张的“东升西降”、“中西对抗”的形势中,东南亚的受到外来影响和自我建构。 在欧洲中心主义者的视角和大中华朝贡体系的传统中,这片土地一直处于文化边陲和中间地带,如今似乎要接棒下一轮产业转移,这里是否会诞生出下一个经济奇迹?属于东南亚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是否存在?而在东南亚城市芜杂热闹的发展生长中,另一个样态的亚洲和未来世界,仿佛在这片热带雨林覆盖的土地上呼之欲出。 * 感谢【CPA中文播客精选】为本期节目提供录制场地! ——时间目录—— 01:12 台湾,大陆到南洋的中转站 04:58 东南亚文化中的中国元素 13:36 东南亚文化模糊的主体性 25:02 印度尼西亚,经常被大家忽略的庞然大国 35:13 雅加达参差而奇特的城市建筑 49:58 东南亚国家首都的经典模式,反映出本地民族相似的独立史与自我建构 53:56 东南亚文化中似乎少有历史包袱,未来世界民族融合的样态似乎在东南亚已经可以看到端倪 ——关键参考—— 印尼的自然底色 原生的印尼古文明元素(印度教影响) 荷兰殖民时代的印记(雅加达旧城·巴达维亚广场) 印尼的宗教元素 东南亚的中国元素(印尼与泰国) 东南亚都市的喧闹生机 热带雨林草莽中的现代都市天际线 ——相关推荐—— 台湾当代建筑师
- 004-在台湾见世界,中国建筑的多元前途和当代世界的多元困境
台湾建筑和他们的时代。本期延伸讨论解读,当下大资本引导的大生产格局中,信息洪流社会里,从台湾建筑现状所反射出的当代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困境。 前情回顾: 1950s-1980s 台湾第一代建筑师 1980s-2000s 台湾第二代建筑师 2000s-2020s 台湾第三代建筑师 近几年台湾似乎在建筑界有热度升温的迹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多个国际大师的作品在台湾相继中标或建设落成,在这些大型地标的狂欢中,当前世代台湾建筑师的声势缺逐渐微弱。作为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的通道之一,台湾当前这种局面是中华文化的失败还是大陆发展的先声?在中国大陆顺利回到华人世界的引领地位的时候,台湾的发展是否还有参考价值?作为可以生产几乎一切工业制品的大国,我们却仍在一茬一茬搬运欧美的东西,中华文化内生性的现代化是否还有生长的空间? 08奥运一度让北京成为了先锋建筑地标最密集的城市,强烈的形象往往和大型实践、领导政绩强烈相关,在欧美复杂的文化语境和缓慢的发展节奏里,国外大师们在遥远的东亚找到了激进探索的乐土,台湾也不例外。而在国外大师在台湾疯狂发泄自己设计欲望的时候,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这也是建筑师在逐渐失去话语权后的流量密码。当代的文化研究与社会意识已远远跟不上经济、技术和资本的发展,这把我们逐渐推向一个不可预料的未来…… ——时间目录—— 1:35 台湾东海大学的学术脉络与台湾建筑界的发展迭代 5:05 新茬换旧茬,中国建筑教育的无根状态 10:00 工业大国还是工业强国?代工心态对建筑市场的影响 13:02 外国人是否更理解台湾?论OMA的台北演艺中心 17:26 人人都想复制毕尔巴鄂的成功经验 18:40 “蚊子馆”在给谁创造价值?地标建筑实现了国产替代吗? 21:51 王澍老师再造“传统”的努力,中国的现代性需要内生动力 27:17 当下时代更大的危机——无处不在的社会大生产,以及它如何消除了建筑的创造性和力量感 29:41 建筑师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已经逐渐失语,某种新的未知力量在带动社会 ——关键参考—— 罗圣庄、汉宝德和王大闳 台湾东海大学校园 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馆 OMA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Manuel Monteserín 高雄流行音乐中心 伊东丰雄 台中歌剧院 Frank Gehry 毕尔巴鄂霍根海姆美术馆 马岩松 深圳湾文化广场 马岩松 山水城市 南京正大广场 马岩松 哈尔滨大剧院 王澍 宁波博物馆 王澍 杭州国家版本馆
- 003-从姚仁喜到黄声远,当代台湾建筑师是否脱“华”入“亚”
台湾建筑和他们的时代。本期继续解读,新世纪初到当下,这二十年台湾发展相对的时期,对岸建筑师们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本土的实践和探索。 前情回顾: 1950s-1980s 台湾第一代建筑师 1980s-2000s 台湾第二代建筑师 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东亚地区发展的热浪便从台湾涌向了更广阔的大陆。两岸关系缓和,台湾接棒香港成为华语流行文化的中心,台资也继续稳当内地政府的座上宾。随之而来的是台湾建筑、台湾设计在内地的一波追捧和热潮,这其中就有以姚仁喜为代表的一众建筑师西进大陆,在内地留下了一批“老少咸宜、喜闻乐见”的建筑作品。他本人聪明地平衡了“人文”与“商业”,他既可以用SOM的逻辑做出洋派十足的公寓写字楼,又可以用师承自汉宝德的理念设计有中华意蕴的文化场馆……然而随着大陆自身的强大和建筑师群体的意识崛起,像姚这样处于“华”、“洋”对接位置的台湾建筑师们便逐渐被内地更具“国际表达”的年轻建筑师替代了。 与热闹非凡的大陆相比,这二十年对台湾来说是一个逐渐沉寂的过程,台湾社会在急于向国际社会寻求回应的同时似乎也更加内向。像黄声远将理论和实践都根植于地方的建筑师似乎只有在这个时代的台湾的人文环境中才得以生长。接受全套欧美精英教育的他回到台湾戴起斗笠、深入田间,成为了一位资深的“在地建筑师”,比起建筑和其他文化包袱,他更关心场所、人和具体的生活。他的作品激发了大众对当代亚洲的意象和某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新设想。而这种建筑生产是作为“世界工厂”的大陆在高速城镇化过程中难以想象的方式。 步日本的后尘,台湾比大陆早一个身位进入了发展相对停滞的时期,面对大资本的控制, “小确幸”往往不是一种主动选择而是一种被动逃避。更年轻的一代建筑师,例如自然洋行,选择用一种更内向更个人的方式去抵抗当代无法撼动的制度性大生产。他们不再追求高大、张扬、坚固;而是用一些纤细、柔软、甚至脆弱的材料在山林之中构建某处临时性的场所。这些构造和空间与其说是服务于某种功能不如说它们是在制造某种感官沉浸和冥想场景,一种既像远古又似未来的情形由此展开。当代台湾建筑师的价值观和创作显得更加多元化和碎片化,不知这应该被定义成一种开拓还是一种归隐…… ——关键参考—— 姚仁喜 水月禅寺(水月道场) 乌镇剧院 兰阳博物馆 陆家嘴富士康大厦 中钢公司总部 黄声远(前排第一) 黄声远自宅及其事务所 田中央事务所 事务所内景 罗东文化工厂 罗东文化工厂 罗东文化工厂 樱花园公墓 云门舞集-舞者之家 云门舞集-舞者之家 宜兰礁溪乡行政中心再生项目 自然洋行团队 少少-原始感觉研究室 少少-原始感觉研究室 野长城 科学番茄园综合务农室
- 002-李祖原vs谢英俊,华夏后现代狂欢与人民建筑师的无为
台湾建筑和他们的时代。本期继续盘点,继迁台初代建筑师后,八十年代至千禧年的第二代本土建筑师的实践、探索和思想。 七十年代初,蒋经国逐渐上台掌权,国际局势的变迁和台湾内部的生存压力,使得小蒋彻底放弃了父亲老蒋的基本路线和国家意识,转而以更务实的态度和手段经营台湾本土。1973年开始的“十大建设”,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奠定了台湾工业基础,这段时间的辛勤积累最终在八十年代厚积薄发,一举将台湾推上了“亚洲四小龙”的宝座,也使得台湾的精英有了独步于华人世界的骄傲。 这个时期,建筑设计的大业主逐渐由政治机器变成了大财团和企业家。在经济高歌猛进的时代,台湾建筑师有了更为广泛的服务对象和实践类型,建筑界涌现出诸多至今还活跃的人物。李祖原和谢英俊似乎是这个时代台湾建筑实践的两个极端,一个是用夸张的元素符号大声宣告“新儒家”价值的大设计师,另一个是摒弃文化累赘用朴素建构回归居住本源意义的艺术匠人。他们二者之间的差异和距离,构成了台湾建筑师的某种光谱。本期就将着重探讨他们二位的设计成就与思想贡献。 ——时间目录—— 2:30 台湾人对大发展年代的美好回忆 4:15 “财大气粗爆发户”or “新时代儒家宣言”浅析李祖原的设计语言 10:09 闽粤地区的传统审美是否塑造了中华后现代的样貌? 17:54 台湾精英想要领导华人世界的雄心 20:05 高歌猛进大建设时期的某股清流,人民建筑师“谢英俊” 24:07 与谢英俊老师共事过是怎样一种体验? 27:17 装配式建筑的另一种发展理念,当代营造法式 33:07 谢英俊的建筑实践是否在讨好白左价值观 40:28 谢英俊与王澍之间的互动,二者的异同 ——关键参考—— 70年代台湾街景 蒋经国 十大建设推动了台湾的工业化 李祖原 泉州关岳庙 台北101大厦的竹节造型和宝塔顶 台北101大厦细节——巨型吉祥纹饰 宏国大楼 长谷世贸大厦 中台禅寺 李祖原大陆作品:沈阳方圆大厦(曾被评为十大最丑建筑) 李祖原大陆作品:盘古大观(北京奥运会顶级配套) 谢英俊 邵族安置邵区 杨柳村居民自主协力造房的立架 谢英俊在汶川的灾后重建实践 尼泊尔灾后重建 谢英俊提出的屋架体系 from 常民建筑 谢英俊村宅的建造体系 from 常民建筑 后巷桃花源 谢英俊单线图的哲思 标准基础材料所组成的建构与空间 谢英俊与王澍 王澍在富阳文村的实践
- 001-王大闳与陈其宽,战后台湾初代建筑师的中华情怀与现代探索
本台首播,将用三集的篇幅来帮大家梳理台湾从战后至今大约三代建筑师的实践历程和思想变迁。 台湾是华人世界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古代,它是华夏教化的边陲;近代,它是文明拉锯的前线。多元的族群和复杂的历史使得这个岛屿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在面对现代性和全球化波荡中的一块遗产丰富的文化试验田。建筑作为社会生产和文化演化的集合体,是研究历史不可忽视的样本。 首期我们聚焦在解放前中国建筑师的追求,两岸建筑师的渊源,以及在战后迁台的大背景下,被种种因素干扰的中华建筑现代化进程在两岸出现的分化。当时的台湾是否守得住它们认为的“中华道统”?而对岸建筑师又是如何在传统形式和现代趣味之间进行选择和调和的? ——时间目录—— 1:39 先给PSA一波自来水,国内建筑展的高地 6:45 台湾复杂的文化基底与三大族群 10:52 王大闳:紧跟时代的先锋建筑师 or 抱守道统的末代士大夫 21:55 自宅与“故宫”,民国精英的得意于失落 32:00 陈其宽:仙气翩翩的画家 or 精确完美的建筑师 40:25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路思义教堂如何实现了中华建筑精神的现代化? 45:15 所有的故事里都有贝聿铭的影子 ——关键参考—— PSA 台湾建筑展 王大闳(右下)与格罗皮乌斯(右中) 王大闳的严肃表情 王大闳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方案 现实中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京金陵大学——民国式建筑的代表 丹下健三·圣玛丽大教堂 筱原一男·伞之家 建国南路王大闳自宅内景 建国南路王大闳自宅模型 国父纪念馆的现实与理想 陈其宽作画 东海大学设计图 路思义教堂模型 路思义教堂内景 路思义教堂外景